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5篇

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5篇

时间:2023-01-03 18: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5篇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要紧密结合政法机关具体实际和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读书心得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政法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5篇

篇一: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要紧密结合政法机关具体实际和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读书心得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政法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政法文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要组织干警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专业技能比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提高政法机关凝聚力的同时也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提高政法文化的执行力

  浅论政法文化建设问题

  正定县司法局【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政法机关来说,政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机关履职尽责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实践证明,加强政法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文化建设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凝聚政法队伍力量、提升干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政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将对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干警整体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政法文化建设重要措施建设目标活动载体【引言】本文立足紧密结合正定县政法工作,总结分析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并探索提出政法文化建设目标、活动载体、关键环节等,以全面加强政法文化建设,促进政法事业发展。一、正定县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政法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使其成为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不仅需要政法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还需要全体干警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当前,从正定县实际情况看,政法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法机关初步确立了政法文化理念,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政法机关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政法机关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政法机关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政法文化是政法机关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政法机关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政法机关形象的需要,雍华奇

  -1-

  更是提高政法机关整体素质的需要。因此,政法机关都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如公安局开展了定期组织干警集中培训活动,检察院面向全国开展了楹联征集活动,法院开展了读书活动,司法局开展了“坚持文化育警,打造优秀团队”活动等,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二)政法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政法机关都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机关文化,如:公安局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篮球比赛、技术技能比武等文化活动;检察院正在启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法院为干警新购了跑步机、台球桌等设施;司法局购置了乒乓球桌、拉力器,设立了图书室并决定每年投入1万元为干警买书,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检察院和司法局在楼道内悬挂了经典的格言警句,营造了深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的投入,极大的丰富了干警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干警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机关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三)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政法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政法机关开展文化建设都能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干警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政法委出台的素质强警实施意见规定:对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取得研究生学历的,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授予政法系统“知识标兵”荣誉称号。目前,政法系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并且越来越多的干警投入到法律知识学习中,为政法干警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政法文化建设,政法干警冷横硬推、耍特权现象明显减少,执法办案水平显著提高。(四)政法机关的社会形象在提升。政法机关在贯彻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为县域经济保架护航的同时,大力开展“帮困助残”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如:法院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

  -2-

  用;司法局按照“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便民利民、应援尽援”的原则,努力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除此之外,政法机关在干警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组织参与“扶贫助学”、“博爱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政法机关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正定县政法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对政法机关健康发展以及提高政法机关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县政法文化建设还没有制定整体规划,各单位文化建设存在“单打独斗、各家搞各家”现象,文化建设思路还不够系统,文化建设目标尚不够明确,文化建设措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等问题:一是缺乏推进政法文化建设的意识。对政法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有部分政法机关领导和干警对政法文化的认识朦朦胧胧,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政法文化,认为政法文化与政法机关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干警甚至认为只要办好案子就行,有没有政法文化无所谓,没有认识到政法机关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二是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有部分政法机关领导和干警认为政法文化就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副标语,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虽然注重文化建设,但政法文化表现形式往往不能突出主题,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也有少数单位的文化格调和品位不高,干警接受起来难免有抵触情绪。三是政法文化载体不够丰富。现阶段文化建设多是满足于举行一些常规活动:如写写心得体会、调研文章等,方式较为简单、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二、进一步明确政法文化建设目标通过实施政法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法机关,使干警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创新

  -3-

  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正定政法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政法文化建设,要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分别明确目标要求。(一)精神文化建设目标精神文化是政法文化的灵魂,正确的价值观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石,主要表现为政法工作要求具有的法治理念、团队精神、开放意识、优良传统、精神状态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秉承优良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努力构建政法干警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政法干警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1、牢记根本宗旨。切实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通过严格公正执法和文明高效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2、严守道德规范。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职业礼仪规范,改进职业作风,努力成为品德高尚、敬业奉献、遵纪守法、清正廉明、执法为民的道德模范。3、培树团队精神。打造优秀政法团队,需要把团队精神建设作为关键。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以“爱岗敬业,团结和谐,真诚为民,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要通过不断强化团队精神,切实增强每一个干警对政法团队的认同、服从,树立团队中心的理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政法队伍。4、创新工作理念。理念是人的学识、阅历、品位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团队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的综合概括。理念决定行动。先进的理念

  -4-

  可以加速推动工作的发展进步。政法干警要树立以下“六个理念”:团队理念。以“厚德明法,止于至善”和“享受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作为政法团队理念。全体干警切实做到崇尚道德,真诚做人;明白法理,客观公正;追求完美,没有止境;将学习作为立身之本,视工作为做人之乐,力求达到和谐幸福生活。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把个人愿望与团队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寻求人与事业和谐发展的结合点,树立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法机关的发展理念,始终将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开拓创新,切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平。执行理念。执行是决策的落实,执行力不单是权威或命令要求,而且有其内在规律。我们要坚持“基础运行信息化,各项管理规范化,持续发展人文化”的执行理念,使得执行力更具有操作性、控制性,确保将制度、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基点,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成功理念。我们明确树立:“用力工作是一种常态,只能算称职;用心工作是一种境界,才能算优秀”、“把规范养成习惯,将功夫用在细节”的成功理念,进一步强化工作的细节意识、规范意识,将其作为全体人员的行为习惯,使成功成为自然。立业理念。在全体干警中倡导“为人知恩,处世知耻,生活知足,工作知忧”的立业理念,培养形成良好的和谐人格和心理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先锋理念。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岗位就要树立楷模”的先锋理念,比奉献,讲贡献,当先锋,争第一,时时处处体现党员先进性,为党组织增光添彩,为工作注入持久动力。(二)制度文化建设目标制度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和桥梁,主要表现为适应政法工作科学高效运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抓队伍建设,就必须要在制度文化层面上多下功夫。市政法委[2008]2号文明确的一系列制度,就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科学规律,融入渗透着

  -5-

  文化的力量。要主动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政法管理制度、运作模式和工作标准,加强政法机关执行力建设,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切实促进政法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队伍战斗力的作用。1、加强规范管理。从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政法机关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工作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切实做到“四个凡事”即:“凡事有章可循、凡事皆有标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机制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推动各项政法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2、严格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ISO质量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规范统一化、职责明确化、工作流程化、质量标准化、监督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快建立政法网建设,将政法工作任务指标细化、量化,强化落实,促进政法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3、重视人本管理。积极探索人本管理模式,把“体现人的尊严,保护人的权利;塑造人的品格,启迪人的智慧;彰显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包容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素质”的理念融入政法工作之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更好地激发政法干警的工作活力。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帮助干警设计职业生涯,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对干警推行“五必访”制度,即:干警家红白事必访、干警住院必访、干警出差办案家属必访、干警特殊困难必访、逢年过节老干部必访。(三)物质文化建设目标文化具有力量,它可以鼓舞士气、提高修养。在当前面临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以文化滋润为主的人文关怀。物质文化是政法文化的表层内容,是社会公众对政法机关的第一印象,是精神文化的基

  -6-

  础载体,主要表现为政法工作发展和干警素质提升所需的物质保障。要努力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支持,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物质装备建设,为政法干警履行职责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待遇。1、培育文化环境。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政法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壁画、文化走廊、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使无形的文化有形化、环境化,更好地展示政法文化丰富的内涵,彰显政法机关为民执法、公平正义、文明服务、廉洁从政的价值追求,使政法干警在受到哲学、美学、文学熏陶和享受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文化理念精髓的理解和把握。2、改善机关环境。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的要求,努力营造舒心雅致的办公环境,增强机关的亲和力;营造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增强机关的向心力;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增强机关的凝聚力;营造开拓进取的发展环境,增强机关的创造力,形成管理有序、和谐发展、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引领干警不断争创一流业绩。3、强化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于扩大政法文化辐射力、提升政法干警素质的重要作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达到人手一台电脑,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和文化交流。政法系统50岁以下的干警全部达到熟练使用文字编辑系统、网络办公系统、提高运用办公自动化的技能和水平。三、不断丰富政法文化建设活动载体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以政法干警身心需要为切入点,广泛开展政法文化活动,搭建文化建设平台,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增强文化建设实效。(一)开展学习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完善学习机制,实行激励考核,丰富学习平台,深化学习

  -7-

  效果,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县委政法委为鼓励干警学习,已明确规定:凡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取得法律专业研究生学历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授予“知识标兵”称号。(二)不断丰富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干警素养,增强干警体质,陶冶干警情操,营造“心齐、力聚、风正、气顺、人和”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1、举办文化讲坛。每月举办1期,除了聘请县内外专家讲授之外,重点是鼓励政法干警登台讲课,把文化讲坛办成丰富干警思想、拓宽干警视野、提升干警品位、展示干警风采、互相促进提高的平台。2、举办读书活动。每年投资用于购买优秀书籍,积极组织干警阅读,引导干警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作用,在政法机关网站开辟“优秀书籍大家谈”专栏,推荐优秀书籍和作品供干警阅读和进行网上交流,每季召开一次读书交流座谈会,交流读书感悟和心得。3、组织技能比赛。结合工作特点,适时组织执法技能、法律服务技能、书法绘画、体育活动等比赛,分批组织队伍进行拓展训练,使干警增强自信心,培养良性心理素质,增强队伍的换位思考、多元思维和创新动力,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丰富业余生活。4、举办法制文化节。加强对政法文化创建中出现的问题、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和调查研究,每半年组织一次研讨,每年组织一次政法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会,办成有正定特色的“法制文化节”,将公安文化、检察文化、法院文化、司法行政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打响正定政法文化的特色品牌,每年编辑出版政法文化专刊,切实发挥文化的导向、自律、凝聚、激励作用。(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中,要融入更多具体生动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定期组织走访先进村街、先进企业、先进单位,实地参观,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8-

  (四)积极争先创优活动。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对标找差,全国、全省、全市争先进位”工程,按照“全面对标、重在找差、持之以恒、奋勇争先”的原则,以开展“争先进科(处)室、争当先进干警”等活动为抓手,树立先进典型,建设和谐机关,培育“树新风、扬正气、强素质、创一流”的文明风尚,切实以文化建设增强队伍活力,以文化建设推动整体工作,使政法工作一举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四、切实抓住推进政法文化建设的关键(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是推进政法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干警是政法机关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文化建设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要提高干警素质,建设积极健康的政法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建学习型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干警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营造有助于干警终身学习的氛围,倡导“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知识型干警”活动,为干警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学习成为政法机关的一种文化和机制。要不断加强对干警的培训,逐步提高干警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使政法机关与干警形成事业共同体,政法机关才有凝聚力,政法文化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调动干警参与政法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新的发展。(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是推动政法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要紧密结合政法机关具体实际和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读书心得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政法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政法文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要组织干警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专业技能比武等活动,

  -9-

  通过这些活动在提高政法机关凝聚力的同时,也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提高政法文化的执行力。(三)适当的人力财力投入是推进政法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政法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隐型资本,那么在文化建设上进行适当投入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适当的物力投入可以保证文化建设有必需的基础设施,适当的人力投入则是政法文化总结提炼、推广延续和继续创新的主要依靠。总之,加强政法文化建设要按照以“文化求素质、文化求质量、文化求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以高尚的文化精神鼓舞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塑造人,不断探索完善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正定特点的政法文化建设体系,努力为全县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正定县司法局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10-

  

  

篇二: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只做精品

  公安局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年,*市公安局以*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全市“五大会战”、“四个*”建设,主动服务新区重大国家战略项目推进,强化组织保障,以管理精细化、执法智能化、决策法治化、队伍专业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法治公安建设提档升级。年初,下发《*年度全市公安法制工作要点》,明确本年度法治公安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并将相关工作要求纳入督导考核项目,每月上墙公示工作进展及评定情况。*月份召开全市公安法制工作会议,市W常W、市局党W书记、局长魏明详细部署本年度法治公安建设任务。年内,局党W班子先后*次召开专题班子会议,分别研究部署三轮车专项整治、案件管理中心工作标准、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量管理、民警依法履职免责等依法行政工作。主要做法如下:一、以管理精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执法机制改革。一是完善配套制度。研究出台《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案件管理中心(室)工作标准(试行)》,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自*月起,从案管机构成立、人员配备到位、巡查工作开展、结果有效应用等方面督导各地推进工作,切实扭转案管室“有名无实”的局面。二是加快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关于加强县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年上半年完成硬件建设、*年底

  1

  只做精品

  实现全面运行的工作目标。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在全市范围构建所队全天候自查、县级常态化核查、市

  级不定期巡查的三级执法管理网络,对执法考评重点内容开展常态化检查,每两月一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进行通报、督促整改。年内,以实地核查行政案件质量和执法管理工作成效为重点,集中组织两次行政执法检查。

  四是健全轻案快办工作机制。制定《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推行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并在部分有条件的派出所建成行政快办区。全年全市公安机关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小时办结率达*.*%。

  二、以执法智能化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海岛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公安智能法制建设三年初步规划》,针对性组织开展项目建设。一是深化移动执法平台运用。结合旅游警务,在普陀山等地广泛应用集“法律法规搜索”、“现场执法”、“现场笔录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执法平台和智能辅助系统,现场开具法律文书、制作笔录。

  二是试点建设远程办案、语音转写系统。在定海试点建设集远程询问、辨认等功能于一体的可视化远程办案系统,并配套制定《*市公安机关远程取证工作规定(试行)》,在普陀试点应用语音转写系统,以提升办案效率和取证实效。

  三是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年内开通“互联网+监管”平台帐号*个,其中“双随机”执法人员帐号*个。全年全市公安机关共开展*次执法检查,

  2

  只做精品

  检查*家(次)单位,其中双随机检查*家(次)。*月*日,局领导带队到相关单位开展了“市级行政机关一把手”掌上执法。

  三、以法制部门依法履职为抓手,有效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一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持续推行法制部门负责人列席局党W会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应评尽评,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相关工作平稳推进。

  二是加强本机关合同管理。落实经济合同集中管理制,合同订立前除业务部门自审外,需经法制部门进行合同合法性审核。所有合同由警务保障部门集中保管,并按规定落实重大合同备案。

  三是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继续聘请市内知名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加强内部公职律师管理,以团队形式为全市公安民警提供行政诉讼代理、疑难案件研究会商、民事行政合同审核、法律咨询等各项法律服务,并积极参与局领导接访等工作。

  四是贯彻“谁普法谁执法”普法责任制。在“*.*”、“*.*”、“*.*”、“*.*”等主题宣传日,以发放资料、现场答疑、文艺宣传等形式,开展专项普法活动。组建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业宣讲团队,充分借助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体,有效运用*公安新媒体矩阵(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定期发布典型警示案例及近期防诈重点预警,积极开展以案释法活动。

  3

  只做精品

  四、以队伍专业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执法主体履职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年内,局党W先后多次以党W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班子会议或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思想,中央、省、市党代会、人代会、政法、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公安工作涉及的法律政策规定。

  二是狠抓全警执法素质培养。组织开展年度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年内共*名民警参加考试。对民警开展常态化法律素质测试,落实所队定期学法培训制度。认真落实民警初任培训、实战轮训等制度,将法律业务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

  三是精心培养专业骨干。以基层办案骨干民警为对象,举办一期法律政策运用能力培训班。继续鼓励民警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为期各两周的客观题考前集训和主观题脱产复习,全市共*名民警新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创历年新高)。

  四是持续深化执法奖惩机制。新修订《*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积分结果运用规定》,强化积分结果刚性运用,年终加大对执法办案成绩突出的民警表彰奖励力度,引导民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4

  

  

篇三: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经验材料9.23(正稿)

  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营造出“人人学法,人人讲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学校法治工作的新局面,大力推动了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现就我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76年,前身为新楼中学,为纪念上世纪20年代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的周其鉴烈士,1991年,政府更名为其鉴纪念中学,目前是肇庆市唯一一所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普通中学,是肇庆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三位老省长刘田夫、叶选平和朱森林同志分别为其鉴纪念中学的校名、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周其鉴纪念馆题字。

  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人数1843人,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学校占地面积47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7309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学生宿舍楼3幢,教学实验综合楼、纪念馆(县青少年德育基地)、许世聪图书馆各1幢,教师宿舍楼4幢,有2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跑道的塑胶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2个,有规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有较完善的生物园、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和文印室,有多媒体教学平台35个。此外,校

  2

  园内各楼层、各班级共安装了视频监控120台,实现了学生安全的全方位监控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构。我校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

  考核。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处室领导及班主任为组员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各部门处室及班主任基层抓的立体局面。学校与各部门、各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确保将责任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及依法治校工作,在经费上舍得投入,保证了普法所需经费,确保普法工作正常运作。近几年,共投入了元,加大宣传的力度了,增加了3个法治宣传橱窗,在图书馆开设了法治文化图书专栏,并对法治文化园地进行了改造翻新工程。

  (二)挖掘校本资源,拓宽法制教育渠道。我校抓住“红色学校”德育资源的独有优势,以“追求进步,

  自强不息”的其鉴精神作为培育核心指导理念,大力激活革命烈士纪念学校独有的德育资源,并结合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努力打造校本特色,大力推进法治工作的创新。我校充分利用周其鉴故居、周其鉴纪念馆等宣传阵地,努力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抓好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并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和集体主义情怀。我校每年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纪念日先后组织学生进行瞻仰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参观“周其

  3

  鉴光辉的一生”的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法制的信念,让学生树立以遵法守纪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法律意识,营造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因地制宜,积极拓宽法治文化建设平台,着力打造法治文化特色阵地的建设。我校充分发挥LED大屏幕、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及时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报道依法治理的典型经验,促进了法制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并依法办事。此外,为了进一步有效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引导力,我校在图书馆设置法治文化书架,并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校园网站开设法治文化专栏。使师生们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今年9月,我校打造了200米的“法治文化建设宣传长廊”,将图文并茂的法制知识制作成图板,镶嵌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让法律法规内容融入了生活化当中,营造了浓郁的法制氛围,起到了“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的作用。(四)多举并进,开展普法活动,推动学校建设。为更好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和优势,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辅助,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推动校风、学风建设。一是利用党支部学习日和教师例会,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之中,增强对普法意义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晨会、班会课、致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等宣传阵地,定期向广大师生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先

  4

  后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制体系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觉,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有效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近几年来,学校师生违法率一直保持为零。三是以师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法律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法制讲座”、“观看优秀法律安全教育影片”等活动。

  我校在法律知识宣传上不仅着力于学校,还能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向社会宣传法制的同时,提高师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学校德育处积极发挥家长分校作用,通过家长会、家教知识专题讲座等。近三年,共到村一级开展家长法制讲座10多场次,参会家长达3000多人。向学生家长传授法制意识,强化家校合力。与此同时,我校还与执法部门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发挥其社会效应功能。聘请东乡派出所警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并要求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为师生进行法制讲座和报告,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并善于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此外,我校还不定期邀请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南街镇东乡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近五年来,讲座累计达20多场次;参与师生人数累计达5万多人;发放法制宣传手册、发放告家长书等累计达5万多份,进一步地扩大了普法效应。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先后邀请县交警大队来校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并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的教育;2013年5月,邀请县公安局来我校进行禁毒图片展,开展禁毒教育活动;2013年6月,

  

篇四: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营造出“人人学法,人人讲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学校法治工作的新局面,大力推动了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现就我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76年,前身为新楼中学,为纪念上世纪20年代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的周其鉴烈士,1991年,政府更名为其鉴纪念中学,目前是肇庆市唯一一所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普通中学,是肇庆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三位老省长刘田夫、叶选平和朱森林同志分别为其鉴纪念中学的校名、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周其鉴纪念馆题字。

  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人数1843人,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学校占地面积47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7309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学生宿舍楼3幢,教学实验综合楼、纪念馆(县青少年德育基地)、许世聪图书馆各1幢,教师宿舍楼4幢,有2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跑道的塑胶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2个,有标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有较完善的生物园、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和文印室,有多媒体教学平台35个。此外,校

  1

  园内各楼层、各班级共安装了视频监控120台,实现了学生安全的全方位监控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构。我校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处室领导及班主任为组员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各部门处室及班主任基层抓的立体局面。学校与各部门、各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确保将责任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及依法治校工作,在经费上舍得投入,保证了普法所需经费,确保普法工作正常运作。近几年,共投入了元,加大宣传的力度了,增加了3个法治宣传橱窗,在图书馆开设了法治文化图书专栏,并对法治文化园地进行了改造翻新工程。〔二〕挖掘校本资源,拓宽法制教育渠道。我校抓住“红色学校”德育资源的独有优势,以“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其鉴精神作为培育核心指导理念,大力激活革命烈士纪念学校独有的德育资源,并结合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努力打造校本特色,大力推进法治工作的创新。我校充分利用周其鉴故居、周其鉴纪念馆等宣传阵地,努力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抓好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并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和集体主义情怀。我校每年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纪念日先后组织学生进行瞻仰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参观“周其

  2

  鉴光芒的一生”的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法制的信念,让学生树立以遵法守纪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法律意识,营造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因地制宜,积极拓宽法治文化建设平台,着力打造法治文化特色阵地的建设。我校充分发挥LED大屏幕、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及时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报道依法治理的典型经验,促进了法制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广阔师生职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并依法办事。此外,为了进一步有效增强了法治文化的引导力,我校在图书馆设置法治文化书架,并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校园网站开设法治文化专栏。使师生们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今年9月,我校打造了200米的“法治文化建设宣传长廊”,将图文并茂的法制知识制作成图板,镶嵌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让法律法规内容融入了生活化当中,营造了浓郁的法制氛围,起到了“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的作用。〔四〕多举并进,开展普法活动,推动学校建设。为更好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和优势,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辅助,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推动校风、学风建设。一是利用党支部学习日和教师例会,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之中,增强对普法意义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晨会、班会课、致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等宣传阵地,定期向广阔师生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先

  3

  后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等。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制体系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觉,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有效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近几年来,学校师生违法率一直保持为零。三是以师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法律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法制讲座”、“观看优秀法律安全教育影片”等活动。

  我校在法律知识宣传上不仅着力于学校,还能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向社会宣传法制的同时,提高师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学校德育处积极发挥家长分校作用,通过家长会、家教知识专题讲座等。近三年,共到村一级开展家长法制讲座10多场次,参会家长达3000多人。向学生家长传授法制意识,强化家校合力。与此同时,我校还与执法部门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发挥其社会效应功能。聘请东乡派出所警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并要求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为师生进行法制讲座和报告,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并善于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此外,我校还不定期邀请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南街镇东乡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近五年来,讲座累计达20多场次;参与师生人数累计达5万多人;发放法制宣传手册、发放告家长书等累计达5万多份,进一步地扩大了普法效应。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先后邀请县交警大队来校开展交通安全图片展,并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的教育;2013年5月,邀请县公安局来我校进行禁毒图片展,开展禁毒教育活动;2013年6月,邀请

  

篇五: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以及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宗理以及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基层群众普遍缺乏民主法治观念没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义务观念极强权利思想十分淡薄他们提倡重义轻利安分守己谦恭忍让与民不争要求个人绝对服从整体国家蔑视个人权利和价值

  基层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基层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的成败.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一、基层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层法治是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要素,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首先依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健全、完替。目前,在基层法治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诸多要素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些要素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顺利进行①。(一)立法方面立法是法治的前提,立法的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的贯彻、执行、遵守、适用、关系到法的实现和实效,直接影响到法治的进程。由于立法观念陈旧,程序、体制不科学,技术落后,以及对立法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基层立法是不健全、不完善的。

  -1-

  1、一些基层关系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造成法律盲区的出现。如目前我国基层集体经济中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形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有利于促进基层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导致其发展缓慢。

  2、一些法律、法规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造成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我国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可是在基层索要彩礼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一来,一但发生这方面的纠纷,如按法律规定办事,就可能造成农民对法律的不满,甚至对抗法律的执行。如按村规民俗办事,则又会损害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这就造成这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3、一些调整基层事务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在减轻基层负担的一些法律、法规中规定,解决基层负担的问题由行政机关解决。而实际上,行政机关本身就是负担的制造者和实施者,减少基层负担就是要减少他们的财政收入,除非良心发现,否则很难想象这些机关及其领导能真正依法办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基层利益。

  4、基层仍然存在大量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村规民俗。一些村规民俗规定:女子出嫁后,土地承包权将被没收,同村同姓不得结婚等。这些村规民俗的存在严重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2-

  破坏了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权威,导致广大村民厌法、避法,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进程。

  (二)司法、执法方面司法、执法是法治的关键,没有严格的司法、执法,法律规定就是一纸空文,法治就不能实现。在基层,司法、执法也存在种种问题。1、地方党委和政府干预司法、执法现象突出。地方司法机关对地方党、政府和人大客观依附性导致司法权的地方化。特别是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党委和政府,行政化趋势严重,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往往因此挺不起腰杆,造成地方党委政府经常干预司法。在行政执法上,由于过分强调党委绝对领导和行政上的绝对服从,也导致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领导经常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党代法,干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是对法治的践踏。2、司法执法问题严重。由于司法执法体制不科学、不合理,司法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致使司法执法问题严重。司法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突出,滥用职权,违法乱纪、侵犯人权现象层出不穷,贪赃枉

  -3-

  法、拘私枉法、权钱交易屡见不鲜,地方保护主义也比较严重且时有发生。

  (三)守法方面立法的目的是守法,就是要使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如果法制定出来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那将失去立法的目的,也失去了法的权威和尊严在基层,农民不守法比较普遍②,主要表为:1、基层群众缺乏法治观念。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以及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宗法伦理以及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基层群众普遍缺乏民主法治观念,没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义务观念极强,权利思想十分淡薄,他们提倡重义轻利、安分守己、谦恭忍让、与民不争,要求个人绝对服从整体、国家,蔑视个人权利和价值。他们特权等级思想极其浓厚,缺乏平等和主体意识,把自我作为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客体,忽视自我主体身份,在态度上回避法律.在行为上被动地听由法律支配,不能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厌诉意识极其浓厚。他们没有抵抗恶法意识,没有法律至上观念,个人权威往往高于法律,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依村规民俗而不是法律。他们对法律没有信任感、依赖感,人身依附、权力依附明显,祟拜权力,敬权畏官,清官意识以及官本位思想较浓.他们普遍

  -4-

  不懂法、不知法或懂法、知法甚少,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法律。2、基层群众和干部。部分基层干部不守法现象突出。

  由于基层群众及基层干部自身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加上社会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基层群众与基层领导干部不守法现象比较突出。近几年来,在基层,打架斗殴、盗窃、赌博、虐待老人、家庭暴力以及一些杀人、重伤、抢劫、强奸、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时常发生。一些基层干部非法干预基层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侵犯农民财产权、人身权、自由权等权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对抗政府和法律。

  (四)其他方面法律监督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内在要求。基层法律资源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基层法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层法治建设的成败和基层的发展与稳定。从目前来看,基层法律监督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监督人员比较匮乏,同时加上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一人多职,工作压力大,处理问题经常是力不从心等问题已经凸显。除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外,绝大多数地区的法律咨询机关、基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都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二、基层法治的对策

  -5-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基层法治进程,影响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这些对策主要有:

  (一)加快发展基层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基层法治中存在的问题都根源于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推进基层法治必须要首先加快基层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使人们产生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所需要的主体法律意识和文化观念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激发广大人们群众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树立民主法制意识和法律至上观念,积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加强对国家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失控甚至异化和滥用,保障人民的权利及其行使,从而推进现代法治形成。法治需要以特定类型的文化为其文化基础,这种特定的文化就是理性文化。就实行法治的需要来说,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政治市场观念、思想市场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这些文化要求成为根深叶茂的社会意识,法治才能变为现实③。

  -6-

  加快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现代文化就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改革,为基层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基层经济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居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改进决策机制,加强居委会的自治性,实行居务公开,推进依法治村。加大基层教育投资力度,发展基层文化教育事业,解放居民思想,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居民民主法治意识等。

  (二)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基层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中的关键和核心,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推进基层法治就必须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和立法人员必须革新立法观念,改进立法程序,提高立法技术,确保立法的科学性;要及时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推进法律和法规的立、改、废,保持法律的连续性、适应性;明确立法权限,加强立法监督,废除一切同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土法规、土政策和村规民俗④。推进司法、执法改革,确保司法、执法机关及其人员能依法办案,依法办事,做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司

  -7-

  法、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做到奖惩分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制约,避免干预司法、执法,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加强对司法、执法人员教育,提高司法、执法人员素质,提高他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自觉抵制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加大对基层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定,为基层法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构,增强监督人员素质,规范监督行为,使监督法律化、制度化,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对违法乱纪行为提出批评,进行曝光。建立、健全基层司法执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关,大力培养法律人才,改善司法执法机关办公条件、设备,增加办公经费等。

  (三)培养、提升基层群众及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群众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继续推进。从根本意义上而论,法律精神和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乃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要实现社会法治,必然要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并作为现代法制的起点、依据、核心和实质的现代法律精神,形成社会主体普遍的现代法律意识⑤。培养、提高基层群众与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需要做到:推进执政党率先垂范,

  -8-

  党不仅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更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更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法关系,严格实行党政分开和司法独立制度,克服党政不分,党法不分,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他们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明执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之重、法律之威,提高人们对法律的信任感、依赖感、亲近感、正义感和神圣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人们法治观念,使人们知法、守法和用法等。

  (编辑:华华)

  -9-

  

  

推荐访问:基层公安机关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材料 探析 公安机关 文化建设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