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社会学视角浅论老年期性心理

从社会学视角浅论老年期性心理

时间:2022-11-19 11:25: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式愈发严峻,老年人口相对增多,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并且我国在2000年时就进入了老龄型社会, 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老年期的性心理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性欲或性行为就会完全消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健康老年人能适当处理因机体衰老而引起的性心理,并能进行正常的性行为,然而也有部分老年人存在性心理问题及困扰。由此可见,在老龄化的社会当中,积极处理老年期性心理障碍,消除社会中对老年人“谈性”伤风败俗的误区,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学;老年期;性心理

B82-053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期在身心和生理上都发生了种种变化。但就从性心理这方面来看, 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大量

老年医学专家的临床和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健康的老年人普遍存在性欲,并能进行性生活,有的还能繁衍后代。因此,性生理机能在老年期也依然存在,它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传统观点的偏激或现代性教育的匮乏,致使老年期性心理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例如:婆媳关系;空巢老人;性变态等等。虽说究其原因并不全是由于性心理障碍,但我们并不排除这一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我国研究者对于老年人性心理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多,只是近年来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有所下降的趋势,從各方面原因来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运用于实际的效果不佳,因此其使用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其结果就造成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减弱。

一、老年期性心理的社会状况

(一)我国社会文化对老年期性的态度

我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到老年就没有性方面的想法了,或是说,就不存在性了。一般都认为,老年人没有了生育功能自然也就没有了性生活,这种观念不仅在别人看来是这样的,就连身处其中的老年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倘若自己有这方面的想法也都会觉得自己很下流、龌蹉,内心极为自责。还有一些老年人受我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影响---“惜精长寿”、“善养生者,必宝其精”、“人四十有以上,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认为人老了就应当保精护肾,清心寡欲,不应心存邪念。传统观念还认为,老年人谈性事是伤风败俗的,这个人也是老不正经的,老色狼、老变态等等,世人也会对其敬而远之。以上种种观念都是过于偏激的,也是由于性教育的普及度不够,有研究表明,虽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性功能有所下降,但并不是完全消失,只要身体足够健康,适当的进行性活动是没有害处的,或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其利是大于弊的。

二、老年期性状况

(一)老年期性生理状况

老年男性性功能变化主要有:(1)睾丸功能在2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以后制造精子的能力逐年减退,睾丸素的分泌也减少;2)阴茎达到勃起所需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3)勃起后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高潮,有时还未感到性高潮临近就射精;(4)精子数减少,而且快感持续时间变短。老年女性的性功能变化主要有:(l)卵巢缩小,到75岁时缩至最大时(25岁)的1/3;(2)从更年期起,黄体酮分泌减少,排卵停止;(3)子宫腔的钻膜变薄,宫腔的弹性降低;(4)阴道分泌物减少以至不再分泌,阴道缺乏润滑,所以性交时会感到不适或疼痛;(5)有时感到宫腔热感、骨盆疼痛。[2]因此,总的来说,人到老年期,从生理变化来说,对于性生活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并不是说绝对不可能,即因人而异,个体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研究还表明,不应单单从生殖器官的衰老退化来断定性欲减退情况,因为造成性欲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心理因素占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医生的建议是,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进行适当的性行为是可以的,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应当有这一方面的认识,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心理。

(二)老年期性心理状况

1.性心理衰退现象

身体上机能的衰退造成心理方面的不积极现象,老年人认为性生活都是年轻人才干的事儿,老年人就应该修身养性,这也是传统的观念。当然,身体方面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人到老年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等都会造成性方面兴趣的减弱,有的慢性病甚至还会造成不宜过性生活。家庭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说: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是夫妻都在工作而将孩子交给父母带,这就严重影响了老年人过自己的生活,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年人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老人们一般也都是耻于与儿女谈论这一方面的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就像子女小时候父母耻于给予他们性教育一样。还有就是男性在性需求这一方面在时间上较女性长久一些,而女性会较早失去性需求,当男性老人多次提出这一方面要求时,屡次遭到女方的拒绝就易造成男性老年人出现性压抑的现象。久而久之,要么失去这一方面的兴趣,要么就是用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极易造成夫妻之间的不合。因此,人到老年就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导致不能过上美满的“性福生活”。

2.性心理障碍

常见的老年性功能障碍包括性交不安、性冷淡、阳痞等,此外还有一些性变态行为,如恋童癖、窥视癖、恋物癖、意淫等等。导致老年人性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疾病,受伤等生理原因外,主要是社会文化因素与心理因素。几乎各种文化环境,对老年人的性要求与性生活都是持否定或忽视态度的。人们普遍认为,人到老年,随着身体各种机能的衰退,性机能也必然减退,性欲和性行为的急剧减少乃至完全消失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也有种观点认为,房事损耗身体精气,不利于延年益寿。仍然有性要求的老人会遭到他人的嘲讽,甚至配偶也予以拒绝。那些打算再婚的老人往往被人讥讽为“老来俏”“不安分”。因而

许多老年人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性欲,减少以至完全停止性行为。其实,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或片面的。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性功能的确有所变化和减退,但即使到了70岁以上,仍可维持一定的性欲和性行为次数。[2]

性障碍也就带来了性心理障碍,生理与心理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因素,老年人生理方面的障碍会带来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也会反过来影响生理。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性心理方面的疏导有益于其生理方面的健康,而进行良好的锻炼加强了身体素质也会有利于心理的健康。

三、老年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婆媳关系

这里谈到的婆媳关系只是指由于有婆婆或老年人在性方面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性心理是造成婆媳关系紧张多种原因中的一种,婆媳关系是指在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婆媳关系一般都容易失调,这是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更古不变的话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在性方面的满意度就大大缩减了,有的甚至是一方有需求而另一方不能满足其要求,长此以往,心中的壓抑与不满就得不到宣泄,而在婆媳关系中,界于婆婆与媳妇之间特殊的关系,老人在这一方面就要显得较为固执与顽固(这里忽略了有的是媳妇自身的原因),最为偏激的是不管媳妇做得好还是不好,其结果都是一样,然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这里主要是指女性老人在性需求方面没有的到满足,据调查,女性在50-60岁有75%仍然有性生活;60-70岁约有三分之一有性生活。由此可见,健康的老年人是不受年老体弱和性腺功能降低的影响而普遍存在性欲的,并且能够进行适当的性活动。因此,由于老年人退休待在家里,再加上性别角色的大转变和外界对于老年人性活动的偏见使得处于这一时期的老人陷于两难的境界,一时间内心的不满就易发泄在家人身上,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身上。虽然此理由有所偏激或牵强,但我们不可否认此为其多种因素之一。

(二)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指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单居的老人。这里我们主要是指第一种老人再加有儿女但无老伴的老人。这一类老人与同龄老年夫妻相比,由于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与配偶建立了不可磨灭的性爱和情爱关系并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里,因此他们的特点就是对于性的回忆会增多。通过回忆与配偶过往的美好时光来得到性的满足。另一方面主要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各方面都对独身老年人性要求不予理解,包括家庭、子女和社会,因此这一类的老人常常感到烦恼和压抑。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既想得到新的晚年伴侣,但又怕因此遭到家人的反对。因此,此阶段老人的性心理是复杂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生活中有时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等。独身老年人尤其是独身老年妇女,常通过手淫得到性的满足。据调查结果表明,独身老年妇女性自慰行为通常比普通老年妇女增加。独身老人性心理特征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老年人表现明显,有的不明显,它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 :传统观念;社会环境;个人文化背景;家庭和睦程度;配偶在时性生活和谐程度;个人身体状况等等。[1]此类老人是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人群,对于他们的性心理疏导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展现。

推荐访问:社会学 视角 性心理 老年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