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切实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

切实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

时间:2022-11-10 10:1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方面,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维度,以及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的角度,提出要从不同的层面推进依法治国。无论是思考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还是探索依法治国的动力,或是寻求依法治国的路径,党的领导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理清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政党建设也就成为了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党的领导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有效保障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党的领导有效增强了中国社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最为关键的就是党的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价值。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实现共同富裕。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公平正义问题,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使发展成果让每一个老百姓共享;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人民民主的实现,让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在基层实现群众自我管理。正是有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中国的法治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迅速构建了以“五四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法制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也要坚持下去。”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的认识和实践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法被写入庄严的宪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新形势下一个重要的执政方式。”在党的十八大上,我们把法治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我们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们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构成要素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方向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保证法治道路的正确发展,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也促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中国法治的发展,这些在客观上都要求中国共产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来实现这个目标。

虽然世界上任何政党都会面临自身建设的问题,但政党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有着更为独特的内涵。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党自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民主和法治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各个方面的建设。

1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决定》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就是两条:性质和道路。性质决定了我们要搞什么样的法治?法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法治建设要以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依托。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这一点要理直气壮地讲清楚,说明白;道路决定了我们要怎样搞法治?是照抄照搬西方法治道路,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道路,想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法治,我们必须走自身的法治道路,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社会主义法治需要严肃公正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巨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不仅需要政府的带动,也需要执政党的引导和社会的参与,这就要求执政党要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不仅要坚持党自身依法执政,还要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推动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在社会中大力弘扬法治理念;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还决定了在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还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从严治党,依法治党,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以党政关系法治化带动国家生活法治化。

3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高度统一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来武装全党。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在思想层面上有两个要求:既要在社会上弘扬和培育法治文化;同时也要在社会上培育德治文化。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但法治不是万能的,要真正实现社会的善政和良治,道德教化的作用也必不可少。我们党既需要在全党树立起宪法精神、法治观念,需要我们这个政党树立起一种法治文化,同时也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思想层面上既要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注重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只有在整个社会树立起这两种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同感,把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限定在法治和道德的框架内,这样才能从思想上推动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为政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执政党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上与依法治国的要求相匹配。政党建设不仅仅包括对政党内部关系的调整,更需要处理好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

1以依法执政带动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新形势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与此相适应,党治理国家的方式也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运动主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策主导,发展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法律主导。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依法执政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成败。在新形势下,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依宪执政,要求中国共产党遵守宪法的规定、精神以及原则,按照宪法的逻辑思考自身的执政方式。坚持依宪执政,首先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身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其次要求执政党要处理好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上和下的关系,而是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入国家政权之中,善于通过法律途径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以实现执政的科学化和法治化。严格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严格守法,就要善于处理好党与法之间的关系。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党要坚持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但是,党的领导不是要凌驾于法治之上,而是要实现两者的统一。两者统一的基础在于实现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衔接,两者统一的前提在于党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理清了党与法之间的关系,在党内,我们需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的制度执行力,严明党自身的纪律,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对“四风”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在党外,我们需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自身执政方式的变革,即使在实践中发现国家法律有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的地方,也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使自身成为守法的模范。完善法治是依法执政的保障。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不仅仅体现在党自身要遵守法律,还体现在要完善领导立法和保证执法。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加强对人大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推动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在立法中的作用,集思广益,提高立法质量;加强党对政法机关的领导,利用政法委员会这个组织形式,协调各政法机关的工作,努力保证执法的公正性。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需要党员带动,也需要人民参与;既需要构建法律体系,也需要树立法治理念;既需要事后惩治,也需要事前预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当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对于建立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在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可以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保障。首先,要大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制意识。广大党员和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自觉成为学法用法的模范。大力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办事的能力,把法治建设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中去。其次,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到学法用法,更要加强对于普法工作的领导,作法治的宣讲人和引导者,把法治教育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提高用新媒体宣传法治的本领。最后,在治理层面,党也要在坚持系统治理的前提下更加强调依法治理。在国家层面,党要善于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治理国家的能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主体在法律的框架内发挥治理功能;在基层,党要推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以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带动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把法治工作的中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实现法治工作的力量下移。

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扎实、自觉地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倒逼改革,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依法治国的决定,是有着重大和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法治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治理国家更多的是依靠政策,从而忽视了法治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法治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再到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面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利益固化的藩篱,都需要用法治来为改革保驾护航。推动依法治国,本身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正如学者竹立家所认为的,主要表现在:合理界定的政府权力主体,是现代国家“多元共治”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体现;民主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因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其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去,而不能就法治谈论法治,要把法治与改革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

推荐访问:法治 切实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对 领导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