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浅谈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时间:2022-10-28 18:4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近些年来,戏剧界的朋友们不管是开会,还是偶然的相遇,只要聚到一块,就会牢骚戏曲不景气,抱怨观众苛刻傲慢,不懂艺术,好像戏曲受到冷落,都是观众惹的祸。我说,千万别再抱怨观众!

历史反复证明:观众离不开戏剧,戏剧为历史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戏曲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于一炉,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它的舞台上展现的是斑驳陆离的生活图景,刻画的是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描绘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爱情、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憧憬,再现的即是生活的真实又是美的观赏,但又不仅仅是观赏。戏剧,首先是社会成员的一种群众性活动。一场演出,即为人与人的会合、交流提供了一种机遇,又为他们的心理体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依据。观众与戏剧家、观众与戏曲以一个活生生的展观的故事为中介,进入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戏剧家饱含情感的处理、观众饱含情感的反应,在演出活动中汇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洪流。在这里,每一个观众与其说是被演出所感化,不如说是被群体性的精神洪流所感化。人类在社会实践的长途多么需要获得这种互相支持、互相校正的精神陶冶 啊。戏剧的这种审美功能,正是电影和电视不完全具备的。“电影无法让观眾与演员当场交流,电影的审美环境又太多,缺少社会群体性。”正因为如此,从先秦的原始歌舞到宋金时代戏剧形成,以及元杂剧的兴盛、明清传奇剧的脱颖而出,显示出浩浩荡荡的庞大气势。清代中叶,地方戏更是如雨后春笋、似烂漫山花遍布神州大地。经过近千年的不断发展、更新,一直持续到今天。可以说,从始至今,还没有一种文学形式比戏剧更接近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到欣慰和满足。如果说戏剧没有人民群众这个坚实的基础,观众不喜欢戏曲的话,那么,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纪群祥的《赵氏孤儿》、李潜夫的《灰栏记》,就不会流行数百年至今仍被观众所喜爱,如果说戏剧受到了电影、电视的冲击,那么像《杨三姐告状》、《李二嫂改嫁》、《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就不会有着那么强的生命力!特别是《朝阳沟》里边的唱段,在群众中流传的程度,比流行歌曲还流行!

那么,这些戏剧的魅力何在呢?这些戏曲共同的魅力和特点是通俗易懂、有头有尾,紧凑集中、情节生动、结构巧妙、色彩丰富、节奏鲜明、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与观众的精神世界,感情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众所周知:观众看戏是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生活为参照点的,要想使戏曲让观众看着亲切、朴实,就必须反映表现观众的思想、情绪和愿望,才能引起“轰动效应”和共鸣。《打金枝》、《三哭殿》中的矛盾冲突,是人们经常看得见的家庭纠纷。这种普遍而又特殊的家庭纠纷妥善的解决,给社会各阶层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典型而又实用的参照系。《朝阳沟》银环到栓保家后的许多生活场景以及栓保对银环“知道啥,再说啥,别光说那外行话,街坊邻居听见了,不笑出眼泪也笑掉牙。”的劝诫,《倒霉大叔的婚事》里村中老年男女相亲见面,魏淑兰为常有福做鞋为信物等等,无不是真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这些人物、事件、场景、民间民俗既符合观众的生活心态,又让观众感到真实、自然、亲切。所以观众才白看不厌、喜闻乐见。

什么是好戏呢?各色人等,见仁见智。但不管你是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艺术的、也不管你是领导、专家和老百姓,说到底好戏就是好看。观众评判戏剧的惟一标准就是“好看不好看!”什么是好看的戏呢?王洪应在《呼唤好剧本》中阐述得很精辟。他说:“好看者,有情有趣有韵有味是也;好故事好人物好现场好细节是也;立于舞台诉之于观众,则引人导人感人启人是也。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好看’?因为这看似平白家常的事,集中的体现了戏剧艺术创作要满足观众审美期待这个最根本的规律。”

感谢观众吧,他们对戏剧的挑剔、冷漠,其实不是坏事,只会使我们在深思和压力中突破自我和观念的屏障,下真功夫创作观众喜爱的好剧本来。

推荐访问:戏曲 浅谈 生命力 艺术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