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供水行业资源整合的调研报告(国资办) 中心城区供水行业资源整合调研报告城市引水、供水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性行业、环境发展的资源性行业,是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当前我市中心城区在引供水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市供水行业资源整合的调研报告(国资办) ,供大家参考。
中心城区供水行业资源整合调研报告
城市引水、供水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性行业、环境发展的资源性行业,是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当前我市中心城区在引供水方面因体制机制、行业竞争等原因,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管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问题,影响到了水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经对中心城区供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城区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水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含张店区、高新区和新区)在水源供应上,主要有太河水、大武水、黄河水、长江水及部分企业的自备井水。水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资源性缺水。当前,中心城区的生活用水量为10万方/天,2014年夏季高峰供水量达15.6万方/天。前几年中心城区生活用水主要水源是太河水,可供水量为8.5万方/天,遇到连续干旱年份还可能发生无水可供的局面(太河水库曾于1990年干涸,2014年9月份再次干涸,已停止向城区供水)。
2、水质安全难以保障。中心城区的另一水源为大武地下水,但水污染形势严峻。上世纪80年代因齐鲁石化乙烯装置渗漏,造成大武水源地西部堠皋地段遭到严重污染(面积约5平方公
里)。最近几年,大批投产的小型化工企业由于跑、冒、滴、漏及污废水不合理排放,导致堠皋地段出现新的污染源;氯离子和氨氮大幅超标,则对大武水源地东风富水段(市自来水公司取水井群所在地)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大武水源地东部南仇富水段兴建金山工业园,又造成了淄河西岸自炼油厂向北至辛店城区的污染带,对辛店富水段和新开发的刘征水源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并已导致市自来水公司取水区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此外,淄河东岸青州市邵庄工业园的污水排放造成了淄河沿岸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3、客水利用不足。“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下达给我市的客水指标为:黄河水每年4亿方,长江水每年0.5亿方。但近年来实际利用黄河水年均不足3亿方,地下水的取水量却远超规定指标,如果我市连续多年用不了4亿方的引黄指标,未来一定会被压减。另一方面,国家分配给我市的长江水用水指标则需要财政购买,2008年1月1日起市财政每年向省财政上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2439万元;2011年开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后,市财政每年上缴额更达亿元以上。
2013年,全市总取用水量10.7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60亿方,地表水1.35亿方,黄河水2.81亿方。可以看出,目前我市客水用量远没有达到国家下达的指标。
(二)供水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供水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非竞争性特征,在规模经济和
市场机制下,一个地方难以并存多家竞争者。事实上,我国667座城市绝大多数只有一家供水企业,极少数地方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过两、三家供水企业,近年也相继进行了整合。我市中心城区在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区域长期并存7家供水企业,在全国属于绝无仅有的现象。当前中心城区供水企业除市自来水公司和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水外,还有淄博高新区涌泉供水有限公司、山东清醇供水有限公司、淄博瑞通工贸有限公司、淄博沣太供水有限公司和罗村供水公司。
这种违反供水行业的经营规律、供水市场严重割据的局面带来了极大问题和隐患。
1、供水能力闲置。从了解的情况看,中心城区的7家供水企业中,都存在着供水能力闲置,其中清醇供水闲置率达到98%。从收益率看,7家供水企业5家亏损,只有淄博瑞通工贸1家盈利。
2、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无统一规划。由于原水、供水业务环节被人为分割,不能合理调配使用黄河水、太河水和大武水,无法落实“正常年份多用客水、少用地下水”的用水原则。如:由于用水成本的原因,张店区、高新区的供水企业都是尽量多用地下水、少用客水。又如:市自来水公司购买引黄供水公司的水,由于黄河水的用水成本明显偏高且水质不如地下水,市自来水公司也是多用地下水、少用客水。运行数据又显示:中心城区大量使用黄河水和太河水,大武地下水的开采量骤减、水位回升,导致大武地下水的污染加重。如果根据丰、枯水期的变化平衡大武地下水的开采量,将水位控制在合理深度,就能够减少污染。但两家供水企业各自经营、各有自身利益,很难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3、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企业的产能均严重过剩,重复建设浪费惊人,市场恶性竞争,全行业多年持续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诸侯割据、各行其是,中心城区的供水事业一直不能实现统筹建设、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供水企业之间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抢占市场、重复铺设管网、逃避行政规费等问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如: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为60万方/天、实际供水量仅为23万方/天,供水能力闲置62%;引黄供水公司二期利用外国贷款购置的25万方供水设备至今闲置。
另外,为了抢夺市场,引黄供水公司下游的几家民企对依法应当收取的配套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等采取不收、少收的方式,或者压价售水,国有供水企业被迫跟进。仅配套费一项,中心城区供水市场每年损失就达数千万元。
4、价格与成本倒挂,亏损严重。我市供水企业实行政府定价制度,调价通常远远滞后于成本费用的增长,加上落实政府的部分惠民政策,企业周期性的面临价格与成本倒挂问题,不同程度承担着一定的政策性亏损。如自来水价格近十年未调整,由于成本费用连年增长,自来水公司和引黄供水公司累计亏损
已分别达1.46亿元和3.04亿元。
理顺水价机制是水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国际上普遍采取完全成本法(即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确定水价。推行完全成本水价正在成为我国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而确定完全成本水价的关键在于全面清晰地识别经营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但是,我市中心城区两家最大的国有供水企业之间引、供水分割经营,人为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税款支出和管理费用;各家企业各自为政,经营数据口径不一、搜集困难,无法准确核算完全成本。物价部门进行成本监审时,对中心城区多家供水企业造成的巨额税费开支和运营成本颇感困惑。国内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普遍为3~5年一调,我市已十几年未调,全国罕见。
5、小型供水企业供水存在较多隐患。水务投资具有门槛低、现金流稳定的优点,一些对水务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了解的民营企业,在我市未严格把握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下,纷纷进入这一行业;一些原本从事农村供水的企业,也纷纷进入城市供水领域。由于供水规模小,加之缺乏资金和人才,普遍存在服务标准低、水质检测能力差、管理与技术力量薄弱、供水设施建设不规范、管网改造不及时等问题,给供水安全埋下了隐患;经营主体多、“集中供水”不集中,也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
6、融资渠道不畅。分散经营对资本市场缺乏吸引力,客观上阻碍了中心城区供水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城区的用水
规模已达45万方/天,但因分散经营,6家供水企业都不具备规模效益。在资本市场高度青睐水务的今天,各家供水企业均因规模偏小而无法成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对资本市场明显缺乏吸引力。不能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资本,国有供水企业不得不继续依赖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很难向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处置等水务产业链上的优良业务进行延伸。
7、管理体制不顺。由于2000年市政府将引黄供水工程高青县境内资产无偿划归高青县引黄供水管理处,我市引进黄河水需向由高青管理处所设立的高青县富源供水有限公司购买原水,形成引黄供水工程由两个单位分割管理、原水供应中转销售的现状。此管理体制造成了很大弊端:一是管理调度不畅,全市黄河水引用分配实际上被高青县控制,市级难以统一协调调度;二是资源闲置浪费,高青县管理处为节省成本回避用大芦湖水库蓄水,导致新城水库负荷过重、产生安全隐患;三是因体制不顺,大芦湖扩建工程借用的国债资金6500万元难以收回;四是由于增加了中间环节,抬高了黄河水的使用成本,导致企业使用黄河水的积极性不高,限制了黄河水的充分利用。
对中心城区的水务行业实施全面改革、组建一体化运营的水务集团已势在必行。
二、组建水务集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组建水务集团、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可以在短时间内取
得明显的“三重效益”,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企业集团在规模效应、战略协调、风险规避、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企业,水务集团的规模效应尤为显著,实行规模经营与集团管控有利于降低我市水务企业的总体经营成本,减轻对政府财政的依赖;长远看则能抑制水价上涨的总体幅度,最为受益的是城乡居民、工商企业等全体消费者;利用市场机制面向资本市场实行多元化、低成本融资;未来进一步实施供排水一体化整合之后,则能够实现水行业的良性循环,企业长期盈利,不仅水务设施不需要财政补贴,水务集团也可成长为我市重要的税收和财政来源。
二是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实施水务一体化发展,短期能够有效缓解、长期能够彻底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即: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水的重复利用。2010年我市被列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市之后,确立了新的用水方略,以我市中心城区的供水一体化整合为基础组建“淄博市水务集团”,统筹全市水务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用水新方略的必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水务集团具有撬动整个水务产业链向环境领域延伸,释放并放大其环境效益的特殊功能。
三是具有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水务一体化发展、组建水务集团,是培育市政府落实水务发展规划的“抓手”,一是有利于全面提升水质,使消费者喝上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饮用水;二
是有利于保障供水安全,满足城乡居民、工商企业的用水需求和供水安全。
四是符合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要求。按照中央、省国企改革精神,公益类企业应定位在国有资本保障的功能,立足这一功能定位,通过整合存量国有资源、提高国有资本充足率等措施,着力打造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明显的国有资本运营载体。组建我市水务集团可壮大我市城市供水规模,并逐步发展壮大为水利基础设施领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我市国资国企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二)可行性
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目前,淄博市水务行业在改革方面存在着较多有利条件,可加以利用。
一是国有供水企业居于行业绝对优势地位,政府掌握着水务资产整合的主动权。淄博市中心城区7家供水企业中有3家为国有资本出资,其中,供水能力、资产规模及从业人员等均居全市水务行业绝对优势地位的市自来水公司和引黄供水公司,均以市国资办为出资人。高新区涌泉供水公司的出资人为淄博高新区管委会。高青县富源水务有限公司是高青县水利局所属县引黄供水管理处出资设立的国有企业。上述原因,使淄博市政府紧紧掌握了水务改革中资产整合的主动权。
二是统一的水务行政管理,为水务行业的整合创造了便利条件。2004年,市水利与渔业局被市政府明确为全市水务行政
主管部门,对辖区全部水务企业行使监管职责。根据特许经营制度的相关规定,水利局还代表市政府行使乡镇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涉水业务的特许经营与监管权。统一的水务行政管理,为我市实施水务行业的市场整合、业务整合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三是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市,淄博市实施水务改革恰逢其时。2010年,山东省被列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先行先试省份”;同年,淄博市被列为试点市,并确立了“优先利用客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推广使用再生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的用水新方略。实施水务改革,是落实用水新方略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途径。
四是其他地市具有可供借鉴的改革思路。我国自1997年开始实践水务一体化改革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并且上升为完整的理论。大部分地方在实施水务一体化的同时顺势成立了水务集团。截止2013年底,已相继设立水务集团、自来水集团、供水集团110多家。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山东省水协也将水务一体化整合推荐为水务改革的优先方式,济南、青岛等城市相继成立了水务集团。我市水务行业也早已认识到了这种改革方式的价值,并逐渐形成共识。2007年,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率先提出了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组建“淄博市水务集团”的思路。
三、组建水务集团、解决水务发展问题的思考
(一)改革目标
顺应国企改革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务行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理顺引水、供水管理体制,实现水务事业统一监管、统一运营,整合国有资源、壮大供水规模,为城乡居民、工商企业等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涉水服务。
1、有序整合我市水务企业资源,实施涉水资产、业务、人员、水源地、市场的一体化整合;
2、实现“四统一”,即:涉水企业资源的统一利用、水务事业的统一规划、水务市场的统一服务、水务行业的统一发展;
3、通过行业重组取得行业内生效益,形成健康的行业内部发展循环,获取正当的行业利润,摆脱对政府财政的依赖。
(二)职能定位
淄博市水务集团作为市政府授权管理、经营城市涉水事务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主要职能:一是负责管理区域内的供水、输水、制水、配水、排水等供排水体系中的生产经营业务;二是参与城市供排水管网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及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三是依托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优势,以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本市及其它领域的供排水资本运作和集约化经营;四是负责水源的取样化验和污水、中水排放及处理后的水质监测;五是受有关部门委托,负责代收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参与城市防洪、城市水源地、城区自备井取水和污水排放、城市节水等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三)组建原则
组建市水务集团可以按照统一划转、分类整合、优势互补、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即:对参与重组整合的企业(含所属子公司)国有资产统一划转至水务集团,按照原企业经营类别和经营范围进行分类整合、优势互补,在集团内部设立专业化分工、分类经营的各专营子(分)公司,对子公司以产权为纽带、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分公司以生产经营、协作联系为纽带,纳入水务集团统一管理。按照先易后难、分布实施的原则,先重组整合相关国有企业,再整合中心城区民营供水企业,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探索新路子。
(四)组建方案探讨
近期方案:由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市自来水公司、市供排水工程公司、高青县引黄供水管理处(淄博富源水务有限公司)和高新区涌泉供水有限公司5家国有引水供水企业重组整合为国有独资的淄博市水务集团,设立引水、供水、供水工程等子(分)公司,分别负责水源的引水业务、工业及居民用水供水业务和供水管网建设维护业务。
中期方案:在近期方案的基础上,待时机成熟后,以资产入股为主、以兼并收购为辅的方式整合中心城区另外5家民营供水企业,实现中心城区的区域供水一体化,水务集团成为国
11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经营的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集团;以资产入股为主、以国有资产划转为辅的方式整合周边区县所属供水企业国有资产,形成市、区(县)两级政府及民间资本共同经营我市城市供水事业的局面。通过阶段性推进,逐步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排水一体化。
远期方案:我市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市政府收回全部资产和业务,交由水务集团经营,水务集团延伸水务产业链,进一步开拓中水回用、污泥处置等环境业务,负责淄博市全部水务、环境业务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淄博市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水务和环境事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多元化融资,适机谋求整体上市或以部分优质资产上市。
课题组分管领导:王守恕
成员:孙鸣文、赵云锋、崔立德
执笔人:崔立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