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红色文化示范村9篇

红色文化示范村9篇

时间:2023-01-06 08: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文化示范村9篇红色文化示范村  作者:肖杰夫  来源:《湖南农业》2019年第12期  肖杰夫  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位于道县县城北郊、洑水河畔,距县城5千米,是革命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示范村9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示范村9篇

篇一:红色文化示范村

  作者:肖杰夫

  来源:《湖南农业》2019年第12期

  肖杰夫

  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位于道县县城北郊、洑水河畔,距县城5千米,是革命烈士何宝珍故里,是道县烈士纪念园、陈树湘革命烈士纪念馆所在地。现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1.9平方千米,共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60户1490人。

  近年来,贵头村充分发挥山水、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投入资金上亿元,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华丽蝶变,奏出一曲优美的乐章。一是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对村内130余座房屋外墙进行了统一仿古装修,粉刷面积45830平方米,拆除空心房82座7000多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83处3500多平方米;启动了农村清洁亮化工程,安装了路灯85盏,并在村域内全部实行了绿化,种植绿化树330株,改厕110座。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对村主干道提质改造1.7千米,修建了沿河风光带1.2千米,修通了贵头大桥,并实施白改黑,铺设了草砂路;埋设了污水处理管道900米、饮用水管道4000米,砌护坡630米。三是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先后修建了何宝珍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实施道县烈士纪念园二期工程建设,主要迁移修建了陈树湘烈士墓、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建成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红军标语墙和红三十四师烈士名录墙,提质改造2千米入园道路,全力将其打造成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景区。整合社会力量,在重大节假日举办丰富多采的庆祝活动,提升红色旅游品位。四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何宝珍故居、烈士公园及天然浴场等资源,积极开发乡村红色旅游、水上游乐、农家乐等项目,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同时大力实施产业调整,实施“稻-油(葵)-油(菜)”种植模式,并种植太空莲13公顷,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如今,贵头村美了,乡亲们笑了。这里的村民沐浴在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名村的幸福里,享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生活,让烈士故里在传承红色文化的伟大进程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续完)

篇二:红色文化示范村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

  1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近年来,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发文,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7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65.83亿元,同比增长32.9%.主要做法:(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交通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同时,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联合区内、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2007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

  2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60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700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1。24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60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1978-2008》、《娘》等影片、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

  3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

  4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4、资源优势: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

  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1、精品与形象缺乏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

  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1、政府大力提倡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活动强力支撑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秋收起义爆发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教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3、投资全力拉动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年3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

  5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4、概念倾力打造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

  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1、地处“灯下黑”片区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2、存在“宣传难”误区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二)建设目标:以打造“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教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教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

  灵秀山水,亲情沂蒙(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

  6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2.6平方公里,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18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15间.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32000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115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王庄景片、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现已部分完工,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

  7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8

篇三:红色文化示范村

  楼沟乡柏家嘴红色旅游乡村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

  以我县1937年梁雷县长带领县级机关在我县楼沟乡柏家嘴村进行抗日指挥活动为主体,按照当时的情景对柏家嘴村进行打造。再现那个时代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投身抗日救亡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民族精神,弘扬先烈,感召后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展示抗日英雄们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打造一个以抗战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乡村,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梁雷,原名德谦,字雨田。1911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南邓县。早年丧父,靠寡母抚养成人。社会的不平,苦难的童年,生活的磨练,使他对旧社会无比痛恨,逐惭养成发奋向上、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他在读小学时,就受共产党员吴寿青引导,奠定了进步思想基础,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开封第一师范求学时,参加了“左联”,并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宣传抗日救国,参与领导了开封南关推水工人(当时没有自来水)为要求增加工资进行的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

  1932年8月,开封地下党、团组织遭破坏,梁雷转移到泌阳县立师范任教,从此,开始了教师生涯。先后在民权县师范、

  杞县大同中学,邓县女子师范等校任教,从事革命活动,尤以在大同中学时间最久,为革命贡献最显著。在学校,梁老师既进行独具特色的课堂教育,又组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成为大同中学进步师生的灵魂人物。为党和祖国培养了一批批革命青年,有的参加了新四军,有的活跃在抗日救亡的其它战线上。有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仍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继续艰苦奋斗,辛勤耕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党组织派遣梁雷于8月初奔赴太原,参加薄一波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办的太原军政训练班教导队。8月下旬,山西省牺盟会任命梁雷担任牺盟会雁北战时委员会主任、雁北十三县游击司令,接着阎锡山又任命他为第二战区战地执法司令,同年10月25日又兼任偏关县县长。直到血撒柏家嘴。二、发展定位1、开发定位以黄河长城旅游资源为背景,以晋绥抗日事件红色文化为主线,以梁雷县长、等同志1937到1938年在偏关县主持抗战、以楼沟乡柏家嘴村为抗战总指挥政府为亮点,结合偏关县民俗文化和原始生态文化,将柏家嘴村建设成为集观光、纪念、休闲、爱国、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型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村,使其成为偏关县晋绥抗战红色文化的旗帜、偏关县乃至

  忻州市经济文化建设的典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从而促进晋绥红色旅游带的建设,使偏关县旅游增加又一个新景点,加快偏关的经济发展的步伐。2、主题定位“游红色乡村,强爱国情怀”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功能定位抗战历史缅怀纪念红色生态旅游文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绿色民俗农耕体验4、市场定位

  以偏关黄河长城—老牛湾;乾坤湾;红门市口地下长城;寺沟;关河口古村落;柏家嘴红色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呼.包.鄂.北京.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沿线城市为主市场:引导其它的顺访游客作为辅助市场;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等专项市场。二.开发思路1、依托“晋绥抗战”和“梁雷在偏关”两大品牌,追忆红色历史文化、再现晋绥红色传奇场景,打造忻州市红色文化经济建设的示范点。

  “立足偏关县,放眼全中国”,树立偏关红色旅游的新理念。整合晋绥老区红色文化的精华,做精“梁雷在偏关”这一突出亮点,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突出形象。紧密结合当前党的建设与时代发展要求,突出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三大要素,再现抗日战争年代党带领晋绥根据地人民进行抗战斗争的“激情”岁月,将项目打造成为忻州市红色经济文化建设的典型,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示范村。2、立足抗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以旅游、休闲、教育为主体功能,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功能完善的红色景点乡村依托红色、民俗、生态.农耕四大文化特色进行主题式、系列化的开发,以抗战红色文化产业带绿色生态产业,特色民俗产业,农耕乡村产业培育旅游产业要素,把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吃、住、游、购、娱等有机地融合到抗战红色文化、民俗活动中去,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功能完善的红色景区,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抗战革命纪念地。在总体空间安排上,把握一条主线—抗战红色文化,构建一个背景—抗战时期的偏关县政府。3、情景展示、主题体验、参与活动、乡土建设,充分展现景区的魅力和活力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重在活化,贵在参与。以尊重历史为

  前提,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系统的还原抗战氛围,营造抗战场景的再现红色历史,游客互动式参与抗战红色文化节目,活动,强化深度体验和高度参与,定期举办高级别抗战红色主题节庆活动,更好地发挥项目的、教育功能,旅游功能扩大社会效益,增加经济效益。4、弘扬抗战精神、突出红色教育,把本村建设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基地以场景化的展示、纪念和体验式活动为主要内容,打造具有深刻教育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企业职工、学生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经济文化建设服务。5、立足晋西北,拓展外部客源。加大营销力度,采用分形营销和亲情营销方式,以“晋绥根据地”和“梁雷在偏关”占据红色旅游市场,以红色休闲、民俗游乐突破文化体验与休闲市场,并积极拓展教育、公务、军界等专项市场。6、将柏家嘴红色旅游乡村作为我县红色旅游产品的核心及辐射带动重心,嵌入山西红色旅游主线,打造我县红色旅游格局中的新亮点。同时,积极与周边的景点、景区进行串联,产品有机互补,市场捆绑营销,有效融入山西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三、空间布局1、总体思路

  空间部局主要考虑抗战红色纪念,红色休闲,设施配套的功能,突出偏关县抗日纪念实景展示的核心地位。

  开发红色+民俗主题的展示街区,以丰富的抗战游览内容,增强景点的知识性参与性。建设乡村红色主题旅游的农家接待区,以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相关配套,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效益。2、功能分区依据现有村内的空间,充分考虑功能需求及游线安排,整个景区的空间格局和建设项目可分为:岗楼(现在建设的大门);抗日广场;抗日宣传文化墙;偏关县政府抗战纪念馆;梁雷战地居住地;梁雷遇难战场地;柏家嘴民俗展示;新时代主题展示。

  岗楼:

  门洞顶部塑战士站岗放哨瞭

  望观察像,门洞塑执勤盘查战士像;两边游客服务中心。

  抗

  战

  广

  场

  :

  将戏台进行建筑风格改造成为晋西北30年代风格,广场周

  边改造成打谷,看戏,集会,练兵多功能场地,文化墙绘当

  年梁雷同志在广场戏台发动群众抗战演讲和出操练兵的画

  面。同时是实景演出地与游客互动场地并配备水冲厕所。

  抗

  战

  文

  化

  墙

  :

  上墙内容,1937年全国抗战形势图,文字介绍;山西抗战形势图,文字介绍;相关照片,文字介绍;晋绥抗日根据地介绍及战线分布图,文字介绍;1937年偏关县政府机构组成情况;抗日表语;偏关县政府抗战纪念馆:展示内容:当时格局的会议室;战时指挥及参会官员介绍;征集文物;主题片,爱国影片投影放映。梁雷同志居住指挥地:

  展示梁雷生活,办公物品和场景。

  柏家嘴与日军战斗的场地及梁雷遇难地:展示日军打伤梁雷

  并割下烈士头颅分布挂到偏关县城门洞和清水河的场景。

  柏家嘴村民俗展示:日常生活起居场景;生活劳动用品;当

  地农作物;婚丧嫁娶场景;24孝场景;

  时

  代

  广

  场

  :

  展示内容:农业学大寨;包产到户;走进新时代主题;游客接待区:全村农家乐进行红色旅游主题改造。

篇四:红色文化示范村

  市政协主席李树海任指挥长几乎周周在现场7个月历史的巨变还要归功于全县干部群众去秋8月8日县委县政府指挥部进驻王坪后民兵预备役巾帼小分队兄弟突出队青年志愿者每一个与之相关的干部和群众按照省委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要求和市委能力到极至创意到无限的要求发扬红军精神五二白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人人都付出了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和超常的力量

  中国红区第一村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已经来到中国红区第一村。这儿以王姓为主,原名王坪村。现在之所以叫做中国红区第一村,首先是因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烈士墓。(关于这一点,时间要追溯到78年前。1933年底,中华苏维埃的第一、第二大区域面临空前困难。中央苏区,50万敌军压境;川陕苏区,140余团敌人六路围攻。为成功打破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挥挥部派出一个连,经过20多天的神秘侦察,最终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民胜鹦歌嘴迁到这里。这里东到万源()里,西到南江巴中(原地名)()里,处于红军东、西防线的中心,特别有利于敌人重兵围攻的东线战场。随着总医院的迁来,数以万计的伤病员随之而来,数以万计烈士的遗骸也留在了这里。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建军以来歼敌最多战绩最辉煌的一次战役,也是自己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战役,至1934年7月,红军伤亡已近两万。为永远志记这些为民为党献身的年轻生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修建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这是全国唯一座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烈士墓——这里堪称中国红区第一村。)之所以叫做中国红区第一村,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全国第一个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三化联动”的连片扶贫示范村。(关于这一点,必须说到2011年。2011年前,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虽早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以此辟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也早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但陵园面积小、各项基础设施简陋,全村村民是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有的举家迁出。十七届六中全会过后,短短7个多月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静卧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碧波之间,气势恢弘,庄严肃穆;17套川东北传统风格民房组成的红四方面军总

  医院旧址群,古色古香;新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震撼人心;113户人家聚居的巴山新居,如诗如画;优质绿茶、红心猕猴桃、名贵中药材和红色旅游等支柱产业,方兴未艾。)

  中国红区第一村的功劳归属

  7个月历史的巨变,首先要归功于中共四川省委特别是省委奇葆书记,是奇葆书记的远见卓识,契合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了陵园修缮和新村建设的水准,奠定了中国红区第一村的规建基础(2011年6月26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到通江视察时指出,按照“庄严、肃穆、安静”的要求,修缮保护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把王坪村建设成为“文明、现代、优美的示范村”。现场决定把王坪村作为自己“挂包帮”活动的联系点。2011年9月22日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出来后,奇葆书记亲自审定;2011年10月中国红区第一村全面开工后,奇葆书记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作出相关指示。为确保安全顺利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省委抽派副秘书长陈贵华专题统筹协调。)7个月历史的巨变,其次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李刚书记(市委举全市之力,全市成立统一建设领导小组,市委李刚书记任组长,先后20多次到现场研究规划,现场检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周喜安市长也多次前来检查指导;市政协主席李树海任指挥长,几乎周周在现场)7个月历史的巨变,还要归功于全县干部群众(去秋8月8日县委县政府指挥部进驻王坪后,民兵预备役、巾帼小分队、兄弟突出队、青年志愿者,每一个与之相关的干部和群众,按照省委“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要求和市委“能力到极至、创意到无限”的要求,发扬“红军精神”“五+二”“白+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人人都付出了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和超常的力

  量。)7个月历史的巨变,还要特别归功于无私的红军后代(在布展文物最紧缺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的亲属给我们赠送了元帅用过的军毯、台灯和大衣和《手迹》,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参谋长吴展的亲属分别从北京、济南、安徽等地给我们寄来文物和相关资料;在建设工地最需要材料的时候,红军后代、残疾人蔡忠朝连夜驱车100多里为我们赠送了一万块砖。)7个月历史的巨变,得力于“投入三为主、建设三结合、保障三到位”机制(投入上,红军烈士陵园修缮、红军总医院旧址群修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为主,产业发展、乡村酒店以引进企业为主,新村聚居点建设、农房风貌建设等以村民自我为主。建设上,坚持专业队伍施工、群众投劳参与、机关干部和民兵预备役突击相结合。保障上,思想引导到位,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组织协调监督到位,党政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有机融合;要素供给到位,业主方和施工方紧密配合,千方百计保证水、电、气,木、沙、砖。)

  之二:中国红区第一村(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里就是中国“红区第一村”,以王姓居多,小地名叫王坪村。之所以称作“中国红区第一村”,首先是因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纪念碑,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有全国最大的无名烈士纪念园,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红军总医院旧址群,还有享誉全国全世界的红军石刻标语群这些红色旅游精品景点。王坪村地理位置独特,东西南北自成天然屏障,尤其是东边靠近反“六路围攻”的主战场万源,西边紧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苦

  草坝和川陕省首府通江县城。其中心地带,背靠巍峨高耸的大城寨,前临蜿蜓曲折的沙溪河,进可攻,退可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坪上方圆10华里,山上山下,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房前屋后,松柏森森,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一块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为配合反“六路围攻”、保卫川陕苏区的战争需要,根据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安排部署,派出一个连队的兵力,从鹦哥嘴(今通江县民胜镇)出发沿毛浴古镇、瓦室、长胜一线向沙溪镇王坪方向秘密侦察、寻找,最终决定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到王坪。昔日的王坪,这里的百姓终年过着“三月杂粮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悲惨生活,正如当地的民谣所描述的那样:“爹也穷,妈也穷,爹穷盖蓑衣,妈穷盖斗篷,细娃儿莫盖的,怀(朥)里抱个吹火筒。“乡长肥如油,保长啃骨头。甲长撵山狗,百姓眼泪流。“红””军来了大不同,一打虎,二打狼,穷人掌印坐大堂。昂首阔步挺腰杆,压迫剥削一扫光。财主见了把头低,老爷见了躲一旁。乾坤扭转来,世道变了样。不再盖蓑衣,不再盖斗篷。细娃儿抱起个吹火筒,当成唢呐吹口中。”这里之所以叫做“中国红区第一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按照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庄严、肃穆、安静(烈士陵园建设)”和“文明、现代、优美(王坪新村建设)”的要求,这里是全国第一个率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两化互动、实现统筹城乡、三化联动”的连片扶贫示范区。这要从2011年说起。2011年前,虽然这里早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但陵园面积小,各项基础设施简陋。全村村民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有的举家迁走。十七届六中全会过后,这里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景区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新修了道路和千秋大道,新建了生态停车场、丹心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无名烈士纪念园、烈士纪念馆和王坪聚居点,完成了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纪念馆的整体修缮、陈列布展,完成了红军一条街的风貌打造和整个景区的绿化、亮化、美化。新建了茶叶、中药材、红心猕猴桃、花木基地等绿色支柱产业。今天的王坪新村,变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国“红区第一村、”全省“新农村示范村”“统筹城乡示范区”和红色旅游4A级经典景区。远看像桃源,、近看似仙境。庄严又肃穆,气势更恢弘;修缮馆园路,变成大红区。家家住别墅,别致又新颖。现代又文明,花果绕院庭。旅游成亮点,产业作支撑。跨越奔小康,农民变市民。衣食和住行,赛过城里人。通江老百姓,人人颂党恩。

  之四:丹心广场、千秋大道(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脚下的这条大道是2011年10至今年3月新修的,名叫千秋大道,蕴含当年红军为穷苦百姓打下的江山千秋永固之意。大道全长425米,341步青石板梯步。梯步最宽处35米,最窄处12米。这不是一组枯燥乏味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暗藏玄机:341暗示红军总医院于1934年1月迁来王坪;35、12正好与红四方面军1935年12月北上出川的时间相吻合。大道上建有9个纪念平台,两边栽植了5种名贵花木,表明中国“红区第一村”独特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不容复制。不难看出,哪怕一个细枝末节,都有讲不完的红军故事。说明通江老区人民时时刻刻不忘红军,永远铭记那段辉煌的岁月。大道左边,是当年总医院担架队驻地,小地名叫老屋里。据老屋里89岁的王兆光老人回忆,当年他参加了童子团,红军走了他没跟去,他的父亲王泰跟李先念还同桌吃过饭;大道右边是总医院总务处下设的木工厂,小地名叫下桥沟里,分木工、铁工、篾工三个工种。木工主要生产棺材和生活用具,铁工主要生产炊事用具和大刀、梭镖、脚码子及医疗器械,篾工则编竹席和斗笠。今年83岁的王朝元老人至今还念念不忘当年张琴秋给他取麻花吃的情景。旁边的女儿石就是当年张琴秋与剧团姐妹唱歌跳舞的地方。眼前就是丹心广场,“铁血丹心”主题雕塑矗立在广场上。雕塑由中央美院设计、成都军区援建,采用了浮雕、圆雕、透雕三种雕刻形式。主雕长19米,宽3.2米,基座高1.2米,寓意1932年12月红军入川;主雕最高处7.8米,代表了陵园集墓中埋葬的7800多名红军烈士。雕塑采用了坚硬而厚重的“中国红”花岗岩为主材。由19名红军将士组成的大型群雕,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当年投身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之五:英勇烈士墓(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高高的牌坊后面,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核心区域英勇烈士墓。进园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块奇特的石

  头。它状如金蟾,蹲坐在陵园的门口,当地百姓称作“守灵石”。石质坚硬,纹理清晰,本是修房建屋的好材料,80年来却没有一个人忍心去破坏它。因为它不仅日日夜夜守护着烈士的忠魂,而且还象征着红军的意志坚如磐石。“守灵石”表面有一排年代久远的石臼,是很早以前栽木桩留下的。据考古专家考证,这里曾是古巴蜀洋壁道必经之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红军总医院和烈士墓建在这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现在,我们来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英勇烈士墓景点门前。正门是一座5孔6柱的汉白玉牌坊,牌坊高12米,宽25米,与红军1932年12月25日攻克通江县城的时间巧合。牌坊正中的横匾上刻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个牌坊精雕细刻,矗立在蓝天白云下面,气势雄伟壮观。

  缓缓踏上台阶,此时此刻,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地下的烈士们正在休息,不要惊扰他们,让我们屏住呼吸,静听他们的心跳。。。。。。。(参观英勇烈士之墓,献鲜花、默哀等)(在前往集墓和单体墓途中介绍下面内容)陵园主墓区占地面积20余亩,刚刚看到的墓碑,是由时任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亲自设计、绘制图案和书写碑文,它是全国惟一由红军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烈士纪念碑。1934年7月修建,同年冬天建成。最早的名称叫“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1984年,;经军史、党史专家审定,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沿用至今。除烈士墓碑之外,这里还有一座全国最大的集墓“万人坑”和40余座红军师团职将领的单体墓。当年红四方面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旷继勋、吴展、余笃山就长眠在这里。吴展的小儿子多年来苦苦寻找他父亲的踪迹,当他终于在这里找到他父亲的墓碑时,抚碑痛哭,悲痛不已,几次昏死过去;巴中著名的词作家秦渊,来到掩埋7800余名红军烈士遗骸的“万人坑”前吊唁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奋笔疾书,

  即兴创作了唱遍巴山蜀水和祖国大江南北的获奖歌曲《活着》:你曾热血染红大地,那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甜蜜;你冲破昨天的战火硝烟,那是为了今天光明的奇迹。

  你从来不曾离我们远去,我从来不曾把你们忘记;我站在地上看你,你躺在土里休息。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漫步其间,来者肃然,观者动容,闻者悲喜交集,祭拜者垂泪默哀。(返回途中解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中央红军之命,撤离川陕苏区,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乡团”卷土重来,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绝人寰的血案。在这里,敌人对根据地的干部群众和红军家属轮番施用了十几种灭绝人性的酷刑:如在木棒上钉着密密麻麻的铁钉,连打带拖,他们称之为“切肉丝”;把杠炭烧红装在铁桶里绑在村苏维埃主席向奉廷和赤卫军成员向重云身上,他们称之为“背外国背篮”;用尖刀将赤卫军成员陈金祥等人的头部横划一条条口子,鲜血直涌,他们叫做“包红帕帕”“戴红帽儿”、;把香捆成酒杯粗的把子烧燃,在向恩廷、向彩廷的背上乱烧,他们称之为“烧八团花”;把向奉廷和向达廷的同边手脚吊在梁担

  上毒打,他们叫做“吊半边猪”;把向朝辉等人的脚肚子划开抽去脚筋再抹上盐巴,他们叫做“缠红裹脚”;把向雨仁等人的脚和手分别用四颗铁钉钉在门板上,他们称为“钉活门神”;把装满大粪的木桶挂在村苏维埃文书向重炳、谷守忠等人的颈项上,他们叫做“戴木响铃”;把钢钉烧红,从向焕廷的胸部穿过去,他们称之为“打定心针”;把村苏维埃副主席向发贤之妻冯氏捆绑上吊,脚上吊着磨子石,边打边旋转,他们称为“蹬车”;把向富廷等人毒打后,再割去两只耳朵,他们叫做“下零件”;把向重鳌打昏死后,又灌下笋壳毛,他们称之为“喝毛尖茶”。这些闻所未闻的酷刑致使成百上千的通江人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大地主王笃之还带着还乡团推倒烈士墓碑、挖毁900多座烈士墓,鞭尸焚骨、破坏陵园,要不是王笃之家中的长工连夜连晚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将墓碑深埋在冬水田里,异常珍贵的烈士墓碑险些被砸碎。说它异常珍贵,是因为它是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中级别最高的,属国宝级的,而且是全国唯一无二的由当年的红军自己设计建造的,非常稀罕。1951年2月,通江县委、政府原址原貌恢复了烈士墓和墓碑。1951年8月,王维舟、余洪远等率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前来祭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掉大会。此后,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等相继为陵园题词。通江历届县委政府数次拨专款对陵园修缮、保护。如今,这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前来参观、祭拜、寻亲、考查的客人络绎不绝。

  之六:无名烈士纪念园(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无名烈士纪念园。园内一共迁葬了12900座坟墓、安葬红军烈士19000余名,与主墓区“万人坑”的无名烈士加在一起,多达27000余名。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是,他们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提议,大家默哀一分钟,向烈士的英魂致敬。(默哀)无名烈士纪念园,它是将通江全县53处50座以上的集墓中的烈士遗骸集中迁葬在这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占地150亩,也叫迁葬墓区。整个墓区呈扇形状,按照一轴两辅进行区域划分,

  依山就势、合理安放的原则,对烈士陵园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轴线顶端新建英烈纪念墙,散墓区烈士雕塑。

  徐向前元帅曾说:“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这话千真万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大小小打了几百仗,几乎是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川陕苏区将士和老百姓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从1932年起,历经两年半时间,红四方面军在这块土地上,相继组织了创建根据地的解放通(江)南(江)巴(中)战役,巩固根据地的反田颂尧“三路围攻”,扩大根据地的仪(陇)南(充)、营(县)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保卫根据地的粉碎刘湘“六路围攻”和策应中央红军入川的广(元)昭(化)、陕南及强渡嘉陵江战役。这些重大战役重创了国民党军阀的有生力量。在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红军将士和老区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特别是在反“六路围攻”的浴血奋战中,历时10个月,红军伤亡2万余人。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贡献特别大,通江老区人民特别伟大。当时通江总人口不足23万人,参加红军正规部队的就有4.8万余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近5万人参加地方武装和民众支前组织,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到解放后,幸存下来的不足4000人。据1981年《革命烈士名录》收录的川陕苏区时段的革命烈士中,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准的革命烈士中,通江就有5848人。在通江,鹦哥嘴的李开英一家人参加红军全家牺牲;沙溪嘴的李玉南、杜素珍从小参加红军,王坪的王怀参加红军,有的牺牲在长征路上,有的被还乡团杀害,有的活到了解放后。毛浴乡浴江村的张述贤一家五口参军;在通江,参军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的老人,像著名医官杨成元。在通江,像这样的红军之家、光荣之家、革命之家、功臣之家举不胜举。毫不夸张的说,通江的山山水水浸透了红军烈士的鲜血,通江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红军精神,通江的一草一木都是红军留下的“露天革命博物馆”。

  经考证,当年川陕苏区各县、市,共有31.6万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武装斗争,只有2.1万人幸存,有29.5万人壮烈牺牲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时期,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上和八一军旗上有巴山儿女的殷殷鲜血。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江县委县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多次在全县开展了红军烈士墓的普查和统计工作。为更好地保护烈士遗骸,传承红军精神,县委政府决定对保护环境条件较差、地域偏僻的墓区实行迁葬集中保护。2012年2月3日,将分布在沙溪、文胜、板凳、民胜、杨柏、大兴、文峰、麻石、三合、云昙、龙凤场、洪口、瓦室、兴隆、毛浴、永安、泥溪、烟溪、两河口、空山、诺水河、新场、诺江等23个乡镇的50处散葬烈士墓区,通过当地党政的严密精心组织,19000多名红军烈士的遗骸,按照起墓、敛骸、装棺、起运,护卫、下葬等民俗仪式,全部迁葬于此。当天,陵园全场肃穆,汽笛长鸣,苍天垂泪,大地呜咽,可谓感天动地。

  之九:“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王沭元写)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石刻标语是是川陕苏区红军宣传工作上的伟大创举。据不完全统计,川陕苏区时期,红军石刻标语多达20000余条。通江作为川陕苏区首府,留下了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为根据地各县(市)之冠的大型红军石刻标语群。据通江县文物部门数次普查、登记,川陕苏区时期留在通江境内的石刻标语达1300多条,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300多条,创下了许多红军石刻标语之“最”。其中,被称为“石刻标语之王”的“平分土地”和享誉中外的“赤化全川”两幅石刻标语就位于中国“红区第一村”境内,被诗人、作家、艺术家们形象的比喻为“刻在大地上的丰碑”“刻在大山上的诗行”和。这些红军石刻标语,大多錾刻在悬崖峭壁、江河沿岸、住院围墙、祠堂庙宇、石碑石墓、石磨石碾,或街道路旁、或岩壁等处,长短不一,字体各异,遍布苏区的山山岭岭、旮旮角角,素有“红色走廊”之称。石刻标语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它为宣传党的主张、传播革命真理、唤醒民众、瓦解震慑敌人,并为

  军事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发展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思想武器。2006年,通江的大型红军石刻标语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北京军史博物馆展览的“平分土地”“赤化全川”大型红军石刻标语的原件就出自通江县。川陕苏区的石刻标语,由红军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川陕省委宣传部组建的錾字队共同錾刻而成。它开创了苏区宣传史上的先河,更是川陕苏区宣传工作上的伟大创举。“争取苏维埃中国”是川陕苏区的第一幅石刻标语。它錾刻在通江县诺水河畔海拔342米的壁山山崖上,崖高24米,字高3.15米,宽2.74米,笔画宽0.5米,深0.2米,楷书字体,雄健有力。1933年初,由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干事汪易(原名王善德,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书写,经鹦哥嘴(今民胜镇)、杜家坪的石匠錾刻而成。这幅标语,阐明了红军创建川陕苏区的终极目标。川陕苏区最大的石刻标语是“平分土地”。它镌刻在海拔1100高的至城乡九子坡村佛尔岩上,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亲自设计的,由总指挥部錾字工程队负责刻制。1934年春,为深入开展查田运动和迎接红五月的到来,九子坡苏区主席马昭书与红十师政治部錾字队共同商定,在居交通要冲的佛尔岩峭壁上錾刻巨幅标语。佛尔岩位于九子坡东侧4华里处,西距县城30公里,东临洪口12公里,悬崖陡壁,崖顶翠柏森森,崖下200米处,是从九子坡东行去洪口特别区,再至红胜县、万源县的必经之路。在此刻字,工程浩大,操作艰险。马昭书深感责任重大,专程从糖坊湾请来了远近闻名的石匠何士连,成立了由20余人组成的后勤队。他们从老乡家里找来50余根树杆,砍了20余捆慈竹打成篾索搭成10余米高的架,每天8个錾字队员在架上刻字。一天早晨,4个錾字队员正在架上刻字,不料一个架打垮了另一个架,造成錾字队员一死一伤。为了安葬牺牲的錾字队员,九子坡苏区主席马昭书动员70多岁的母亲,把慈母的棺木捐献给了这位红军烈士。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平分土地”

  这幅巨型石标,每字高5.7米,宽4,9米,笔画宽0.65米,字道深0.1米,整幅标语占地3200平方米。远远望去,“平分土地”这幅巨型石标,像一盏璀璨夺目的明灯照耀在巴山南麓的群山之巅,体现了土地革命的宗旨,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红军石刻标语之王。“赤化全川”是川陕苏区影响最大的石刻标语。它位于沙溪乡海拔800多米的景家院的悬崖峭壁上,1934年3月由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錾刻。当初准备刻一幅“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标语,“国民”二字刻成后,恰逢时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同志来此视察,錾字队的同志请部长提点意见。刘瑞龙部长感到原标语气魄不大,缺乏视觉冲击,标语字数太多。刘部长思索片刻,提议改为“赤化全川”,这样既简洁又明快,字体可刻得大而醒目,给群众视觉和心理的强烈震撼。说罢,刘部长叫人拿来纸笔,挥毫写下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红军錾字队为早日完成这个錾字工程,晓行夜宿,日日不休。他们用麻绳拴住箩筐,人坐在箩筐里,从崖顶用绳子放下,人悬在半空中作业,横平竖直,精雕细刻,20余名錾字队员历时两个多月才完工。“赤化全川”石刻标语,每个字高5.5米,4.7米,宽字道深0.35米,大的笔画宽0.7米字间距离7.1米,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石标雄踞山崖之巅,十里八乡,一目了然,30里外仍清晰可见。著名诗人梁上泉亲切的称之为“红云崖”。1935年3月,红军撤出苏区后,地主还乡团疯狂反扑,把本地参与錾刻标语的罗石匠抓去,强令上岩铲除。罗石匠软拖硬抗,几天后,标语不但没有铲除,字道反而越錾越深。还乡团恼羞成怒,罗石匠惨遭杀害。后来当地群众用稻草灰调米汤胡乱糊掩其字,这幅标语得以保存下来。后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和《四川文物志》。川陕苏区时期通江境内字数最多的一幅石刻标语位于今回林乡土地垭口。1933年冬由红89师政治部竖碑錾刻。碑高2米,宽0.4米,厚0.3米,碑墩长1米,宽0.9米,高0.5米。碑正面刻着:“工农劳苦群众们,我们不要怕敌人,我们要起来同刘湘拼命。

  害怕敌人就被敌人振(整)死。只要坚决斗争,消灭敌人,才是我们的出路。”共52字。两侧还刻有一联:“升官发财是军阀,死伤流血是士兵。”镌刻在通江山山岭岭的红军石刻标语,如同铭刻在大地上的碑文,它昭示着红四方面军当年创建川陕苏区首府的丰功伟绩和通江人民为川陕苏区根据地的创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时时唤醒我们的思念在烈士的骨骸和灰烬间冉冉升起、汇集,激励和鼓舞我们继续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追赶跨越,加快实现革命老区的全面小康。

篇五:红色文化示范村

  惠东:红色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高睿来源:《小康》2021年第35期

  惠州市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惠东县具备深厚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史,革命遗址众多,是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发源地及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重点老区苏区县之一。惠东高潭更是享誉广东乃至全国的革命老区,被誉为“广东井冈山”和“东江红都”,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且特色鲜明。

  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惠东严格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探索创新方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努力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同时,惠东县牢牢抓住国家、省、市扶持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紧密结合革命老区实际,大力修复革命遗址,完善革命老区建设工作,以三大产业为支柱,以“红色+旅游”为内生动力,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开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具备本土文化特色的惠东渔歌和客家山歌深受惠东群众欢迎,且惠东渔歌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东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元素巧妙地融入惠东渔歌和客家山歌之中,带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当地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山海味”。

  改编创作的《海的呼唤》《幸福渔家人》等惠东渔歌歌曲,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鲜活的素材。《海的呼唤》整合大海的包容、开放以及渔家人民新时代奋斗历程等元素,全面呈现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渔家在新时代浪潮下幸福扬帆的美好未来。《幸福渔家人》是一首合唱歌曲,惠东县用渔歌这种独有的表达方式唱出渔家人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真挚情感。

  惠东县还将红色革命历史和特色客家文化有机融合,组织本地民间歌手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上》《排排坐来唱山歌》《唱支山歌谢党恩》等脍炙人口的红色客家山歌。“红军阿哥咁英勇哦,赴汤蹈火建奇功呦……”“创建了中洞根据地啰,高潭星火满天红呦……”这是惠东红色情景报告剧《东江红都》的开场音乐。悠扬的客家山歌,似从远方传来,连绵不绝,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久久回响。

  同时,惠东县立足红色资源禀赋,通过文艺轻骑兵下乡演出、革命遗址、广播剧、情景报告剧等形式,用惠东渔歌、客家山歌进行传唱,宣传本地红色革命历史,成为惠东党史学习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启动“惠东红色故事少年说”短视频征集活动。在决赛现场,10名选手逐一上台展示,声情并茂地讲述红色故事。其中,《碧血黄花赤子魂——罗仲霍的故事》《巍巍丰碑英雄永存——营下村五烈士的故事》《孕身赴义功伟烈——周惠群的故事》等演讲,带领现場观众和线上网友重温了昔日的峥嵘岁月。据统计,“惠东红色故事少年说”短视频征集活动现场决赛线上观看和参与人次达70余万。据介绍,该比赛面向惠东县中小学生征集讲述惠东本土红色故事的短视频,让党史学习教育延展到青少年群体。活动推出后,全县迅速掀起诵读红色故事热潮,学生、老师及家长踊跃参与。青少年学生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惠东红色故事,感受本地红色故事。学生们领略家国情怀和初心使命,引导全县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继承烈士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惠东新时代新少年心向党的志气、骨气、底气。

  惠东县以“甘溪五名党员”真实故事创作了雕塑广场情景报告剧《支部不散,信念不变》,展现了甘溪支部五位党员对党的赤胆忠诚和共产党人的气节与信念。情景报告剧《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讲述了发生在“东江红都”“广东的井冈山”中洞村的革命故事及中洞村的发展历程。这两部情景报告剧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当年的战斗历程。党员干部们细听革命故事,不断升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

  惠东县聚焦当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全方位成体系收集整理惠东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打造精品展陈,建设一批党员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按照“一阵地一品牌”的思路,以

  东江干部学院为核心,首批认定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港口英雄民兵连、雁湖革命史馆、谢洞革命历史陈列馆、多祝镇八维村红色示范基地、高潭镇甘溪村红色示范基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献展示馆等8个党员教育基地,形成“一核八点”的党性教育布局,构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惠东把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红色现场教学点,用好当地革命“活教材”,将革命纪念地打造成广大党员学习党史的“打卡网红地”。记者了解到,在清明节、七一前夕,惠东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纷纷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祭奠英烈等活动,追忆革命征程,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凝聚为民共识、汇聚发展力量。

  惠东县委老干部局在高潭革命老区,开展“重温党史·革命老区行”活动,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中国的传播史,学习了红色星火在高潭点燃和绽放的光辉历程和高潭“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惠东县公安局组织前往港口英雄民兵连开展党性锤炼和红色教育活动。另外,该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党员到稔山雁湖革命史馆参观学习,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县妇联组织妇联机关干部、团体会员单位女干部职工在高潭革命老区开展“学党史、颂党恩”百年党庆妇女团建活动,感受了一堂行走中的党课。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港口英雄民兵连等全县的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处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通过实地接受红色教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

  記者了解到,惠东县深入挖掘保护革命遗址,擦亮惠东革命老区品牌。全力推动高潭“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工作,先后投入20多亿元,相继完成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修复、中洞革命纪念广场修建、中共东江特委等20余处旧(遗)址修复工程,成功举办高潭区

  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打造了一批省级、市级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潭东江干部学院获省委同意设立,并已纳入全省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同时,安墩老区正按“一花五叶”布局全面开展建设,安墩黄沙小学已建成投入使用,5大革命遗址修复、粤赣湘边纵队历史展览馆、党员培训基地等已进入项目收尾阶段。

  以“红色+旅游”为内生动力,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惠东县统筹各镇(街道)史料碎片,以红色历史为叙事主体,将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迹、城市空间、文旅活动、惠民政策等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推出“我要去惠东,寻迹惠东红”暨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带领群众身临其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感悟身边的红色革命传统。第一条线是沿着广东最美省道S356省道沿线从梁化、平山、九龙峰、多祝、安墩、白盆珠、宝口、高潭,挖掘红色历史以及记录乡村振兴等沿线故事;第二条路线是沿着最美海岸线,从白花、稔山一直到双月湾。两条线路汇聚成惠东县的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图景。

  积极推动高潭、宝口、安墩等山区镇连片开发,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优化红色资源集群,开展“重走红军路传承东江红”系列活动,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行走惠东学党史”七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景点与历史文化、现代农业、自然生态、乡村田园等特色资源串联起来,开展惠东红色旅游推介、惠东红色徒步、大湾区网红直播游惠东等系列活动,文化旅游体验丰富,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动大批当地群众就业创业,目前已打造了1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6个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2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一制约老区苏区发展的瓶颈,惠东县充分发挥临深临港的区位优势和地域广阔的地理优势,积极谋划交通路网规划,以交通设施联通为抓手,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县道213线稔山至平海段完成升级改造,新吉盐公路建成通车,稔平半岛交通压力得到缓解;新平大道改造完成,环城西路启动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县城周边交通条件。高潭革命老区潮惠高速连接线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安墩环镇路已进入

  项目收尾阶段;规划建设“惠东县北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公路”,打通安墩、宝口、高潭、多祝、白盆珠及梁化等山区片区“U”型路网,山区人民出行将更加方便。惠东通过一系列措施,力争将革命老区打造成为大湾区的“金角银边”。

  惠东县积极用好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省级资金的支持下,多祝卫生院升级改造、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改扩建已建成使用,县中医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另外,全省首个“行走的医院”落户惠东,150个行政村实现在线问诊,边远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惠东县人民医院及北京大型三甲医院专家远程医疗会诊服务。西枝江中学、西枝江小学、平山第八小学、大岭第五小学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条件。稔平半岛供水工程、黄埠吉隆应急供水工程全线通水,稔平半岛“用水难”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惠东加快实施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投入13.14亿元,解决白花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保护了东江水源。

篇六:红色文化示范村

  旅游示范村申报材料

  篇一:xx村旅游示范村汇报材料】

  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汇报

  (2012年9月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在这金秋送爽、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我仅代表XX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村的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提出宝贵

  意见。下面,就XX村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如

  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我们XX村地处XX街道中南部、有红色旅游胜地和青少年爱国教育之称

  的XX山脚下。全村总面积

  900余亩,其中耕地面

  积280亩,果林面积200余亩,山林面积400余亩。全村辖2个村民

  小组,现有村民120户,人口529人。由于地处沿山,景色秀丽的秦岭

  和植被茂盛的周边环境,形成了XX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也为我们发展山

  村旅游、创建旅游示范村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村在省市区

  以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发展特色环保生态经济

  的理念,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创建省市级旅游示范村为着力点,通

  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积极实施山村农家乐经营发展、努力提高

  村民素质道德教育等有力举措,xx村在村级旅游事业发展、村民文明素

  质的提高、个体经济的增强、班子战斗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截止2012年8月底,全村已发展山村农家乐60户,占到总户

  数的50%。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42元,较2010年增长

  32%,其中农家乐产业净增加收入8000元,占到群众收入的80%,农

  家乐旅游产业对全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断增强。2011年XX村被评为

  区级文明村”,2012年被确定为全市“示范党支部”,村两委会班子连

  续5年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

  二、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活动开展情况

  (一)依托资源、积极实施,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XX村植被茂密,生

  态环境良好,很适宜于春秋休闲旅游

  和夏季避暑。针对这一特点,村两委会把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作为村域经济提升的突破口,在充分征得群众同意的前提下,我们首先把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步。一是筹集资金1600万元,对全村的1700米主干道和2050米支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路旁绿化,引自来水入户,修建了有208个车位的停车场,修建了景观门楼、景观路等设施,安装路灯64盏,进一步提升了全村的基础实施条件和环境美化程度。二是村上采取群众资源改造、集体帮助奖励的办法,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对原有住房进行农家乐发展改造和装修。对实施农家乐发展改造的群众户,除了帮助部分有困难的群众筹集资金外,对每户已改造的农家乐户,街办和村两委会一次性奖励30000元,从而有力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完善配套设施。2010年以来,我们又进行了村内变压器增容,架设160千伏变压器两台,修建了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游客服务投诉办公室等服务设施,使村级旅游相关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二)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形成强大创建合力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村通过召开动员会、群众代表会、小组群众会的形式,多次广泛深入地宣传讲解创建旅游示范村的目的意义、办法措施,把全村的干群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XX村顺利创建旅游示范村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村上专门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组其他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7名村级骨干,专门负责创建活动的开展。村上还根据创建要求,结合村内实际,详细了制定创建工作目标,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创建任务都能够及时落到实处。三是完善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工作规范、XX村农家乐管理办法、游客服务投诉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通过签订服务责任书、聘请服务监督员、配备专门管理员等方法,不断加强制度落实,从而使全村的旅游服务工作到了很好的规范。(三)以人为本,深化服务,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村上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了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村农家乐接待示范户的服务质量,增强他们参与创建旅游示范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突出农家乐餐饮服务技能培训。围绕XX村山村农家乐发展目标,每年组织2次以上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系统的将贯穿于农家乐“吃、住、行、游、娱”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服务技能和科学的经营理念传授给每家经营户,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培训农家乐经营户600余人次。从而使全村旅游接待户的综合接待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是突出村域特色旅游资源。将XX旅游纳入到XX村的旅游接待之中,把

  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和山村农家乐接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XX

  村旅游特色。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和旅游接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内

  200余亩樱桃园、杏园、桃园、核桃园的优势,提供游客观赏采摘一条龙的

  服务,不断拓宽旅游产业的经营面。

  三是树立典型抓示范。在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工作中,我们注重总结培养

  有带动性的先进典型,2009年以来,我们每年都要评选35户农家乐模范

  接待户,用他们的先进事例来带动人其他群众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创建工作

  的健康开展。

  四是完善后续服务职能。成立了游客投诉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处理

  游客问题;成立了村容村貌管理小组,配备

  4名专职保洁人

  员,全天保持村内干净整洁;成立了治安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保安人员,负

  责交通疏导和村内治安;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农家乐协会,为农家乐经营

  户和旅游接待户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

  (四)抓住契机,深化工作,创建工作效果明显

  通过省级旅游示范村活动的开展,我们XX村不但在群众的经济收入和村容

  村貌上取得了重大变化,全村的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连续三年村内

  未发生一起治安事件,以前经常发生的邻里纠纷、婆媳不和、不孝顺父母的

  事情,现在也很少发生,xx村真正形成了街道干净整洁、瓜果园林飘香、小

  院清新别致、农家饭菜可口的淳朴农家风情°xx村的旅游接待产业也迈入了

  以发展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的良性轨道。2011年全年,XX村共接待各类

  游客80万余次,旅游收入达到5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解决了本村和外村

  近700余人的就业问题,从而有力的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我们XX村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绩,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同时我们将以这次验收工作为契机,带领

  全村群众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以

  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不断创新、改进创

  建工作,努力把XX村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活动抓得更有实效、更具特色,

  努力维护好省级旅游示范村的良好形象!【篇二:紫云村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

  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县乡村申报材料申报类别全省文化建设示范村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签发人_________

  2012年6月14日1

  一、基本情况(一)全村概况。紫云村地处广元市元坝区紫云乡东端,位于元坝区政府

  驻地南9公里处,紧邻国道212线,全村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农业合作社199户740人,该村系红心果猕猴桃种植专业村,全村现已规模化发展猕猴桃1320亩,占全村实有耕地面积的98%,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50元。该村属国家中型水利工程紫云水库淹没区,辖区内山青水秀,湖光水天一色,鸟语花香,自然风景十分迷人。

  (二)文化资源情况。一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从通南巴长征时,在此进行修整,村内青树垭等地方留有多处红军石刻,上面刻有“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万岁!”“猛烈扩大红军!”“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等内容,现在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至今都能讲出许多当年红军事迹。二是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该村拥有全区仅有的两座中型水库之一紫云水库,紫云水库又名紫云湖,该水库始建于1973年,1981年主体工程完工,1996年基建扫尾,库容量达到近2000万立方米,形成了两条长约5公里峡谷,峡谷两边密林丛生,自然风景非常秀丽,库内有养鱼水面45公顷,一年四季有不少市内外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该村森林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2以上,有珍贵的南木等树种,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现已种植奇异果红心猕猴桃1320亩,每年秋季漫山遍野的猕猴桃为游客提供采摘。因种植地理位臵独特,以及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实施,紫云猕猴桃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一系列认证,并成功注册了全国首个猕猴桃地理证明商标,成功参加了成都西博会、浙江杭州农博会、上海世博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议,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最受消费者

  喜爱”奖、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多项殊荣。全村现建有特色农家乐已

  达到5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家。三是民俗文化活动基础扎实,全村现建

  有50余人的农民女子腰鼓队,成立了农民乐队、山歌协会、书法协会等文

  艺团体机构,群众农闲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多彩。

  (三)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一是领导机制体制健全,该村“两委“高度重

  视农民文化培育发展,成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各文

  艺特长爱好者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制度,每年都要

  对发展村内文化事业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着力培育全村文化大繁荣。二是

  政策扶持力度大,近三年来全村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了农民文化活动小

  广场三处,投入

  50余万元安

  装农民健身器材32套,投入5万余元新建3农家书屋3处,藏书达到近

  5000册,投入12万元建成了以“感恩”为主的党建文化示范带,投入8万余元为农民女子腰鼓队、农民乐队、书法协会等文艺团体购臵了必要的活动器材,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了集电视、电话、互联网宽带为一体的光纤信息网络,村民入网率达90%以上,新建了村级广播室,有专职播音员,设有农技天地、山歌大家唱等栏目。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广场文化,过去因文化活动缺失,村民吃罢晚饭无所事事,许多村为打发无聊时间,就聚集在一起搓麻将、打牌赌博,现在村民已经习惯晚上来广场上活动了,特别是在农闲时节,群众聚集在村内小广场里唱歌、跳舞、健身、观看坝坝电影等已蔚然成风。四是着力推进特色文化活动,每到村内重大节日,女子腰鼓队、乐队均要对群众进行表演,腰鼓队创作的《紫云腰鼓.丰收》在广元市民俗文化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5.12”抗震救灾中,以青川移民杨兴洪为原型,农民自编自演的《杨红的婚礼—不拜天地拜党旗》,在全市进行了公演,引起空前反响。为了感恩地震援建单位,村内群众还自创了《感恩狮子队》等舞蹈,在紫云乡内进行了巡回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五是全面开展了以勤劳致富、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热心公益、移风易俗、科教文体、团结互助、家庭和睦、计划生育、环境优美等为主要内容的“十4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全村通过群众自评、村民代表审议等程序,共评选出“十星级农户”57户,五至九星级农户128户,进一步营造了全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六是农民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现已连续举办了以拔河、抗旱保苗、趣味接力背媳妇等为主要项目的农民运动会3次,村内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二、农村文化建设特色与亮点(一)高度重视,部署有力。村“两委”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作为了群众民生工程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来实施,每年均对本村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详细的计划。在推进文化繁荣工作中,村党支部发挥农村党支部“一线指挥员”的作用,以党员干部带头参加的模式逐步展开村内文化事业。同时,在全村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坚持了对繁荣文化事业有功人员和积极分子进行表彰,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二)重点培育,整体推进。如何抓好全村文化产业,对于村“两委来说,也是一项新的工作。为了抓好村内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将有一定文艺基础、参与积极性5

  【篇三:ss村旅游示范村汇报材料】

  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汇报材料yyy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七月十九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正值yyy镇“三百”示范工程接近尾声,也是全面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里,我镇全体干部职工以及xxx村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镇xxx村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面,仅就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各项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简要汇报。一、xxx村基本情况我xxx村地处yyy镇东部,处于aaa娘山风景名胜区内,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村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水、电、通讯设施齐全,现有农户292户,人口963人,辖3个村民小组,聚居有藏、汉、回、羌族,其中藏族人口约占97%,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区。全村现有耕地363.02亩,退耕还林地923.4亩,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农业村,出产小麦、胡豆、洋芋、豌豆等农作物。该村森林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极好,生长有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药材,有獐、盘羊、小熊猫等野生动物。辖区内有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景区、世界自然遗产——ssss山。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推进,全村现在主要依靠旅游服务业来带动全村经济的增长。二、xxx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情况(一)、依托资源、加强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yyy镇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以建设民居旅游第一村为依托,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并于在2010年纳入了县委政府旅游精品村寨规划,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包:xxx河道整治、绿化带建设、景观打造、污水(清水)管网埋设、寨门、藏塔。风貌改造、广场建设、青石板道路铺设及三线入等。xxx村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密,夏季适宜于避暑。村民聚居区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村民的房屋具有浓郁的嘉绒藏族风格,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其间还修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广场可供山寨居民集会及开展民俗表演活动之用,从村寨沿山路向里走可到达四姑娘山风景旅游区内,适宜开展生态探险活动。村内建有藏家旅社,藏家餐饮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嘉绒藏民族人淳朴、热情、好客。锅庄舞即是当地人的表演项目,也可邀请游客参与体验。土特产:乡村腊肉、玉米、土豆、“金裹银”(大米、荞麦、玉米混合蒸煮而成,类似于汉族的米饭),山野菜等。(二)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形成强大创建合力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镇通过会议的形式,多次广泛深入地宣传讲解创建旅游示范村的目的意义、办法措施,把全村的干群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xxx村顺利创建旅

  游示范村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我镇加强xxx村旅游协会的管理,依托起旅游协会协会的强大号召力,建立健全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网络。(三)以人为本,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质量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整个工作中,群众是最根本的主体,创建工作只有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才有生命力。为此,我们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了各类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村旅游接待示范户的服务质量,增强他们参与创建旅游示范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突出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围绕xxx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系统性的开展贯穿“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综合提高全村旅游接待户接待水平。二是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以及xxx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的需要,摒除陋习,对现存的嘉绒藏族风俗进行全面规范,提高竞争力。三是树立典型抓示范。在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工作中,我们注意总结培育推广有带动性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成功事例和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通过典型引路,带动了全民参与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的浪潮中,使全村旅游建设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四)抓住载体,有机结合,深化基层创建活动我镇通过加强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这个契机,努力提高了全村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坚持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村民因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创建旅游示范村活动带来的物质利益,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的广泛参与更为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上便是我镇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粗浅经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同时我们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带领全镇上下以这次检查指导工作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创建载体,把xxx村创建旅游示范村的活动抓得更活跃、更有实效,同时维护好xxx村民居旅游第一村的全新形象!

篇七:红色文化示范村

  中国红区第一村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已经来到中国红区第一村。这儿以王姓为主,原名王坪村。现在之所以叫做中国红区第一村,首先是因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烈士墓。(关于这一点,时间要追溯到78年前。1933年底,中华苏维埃的第一、第二大区域面临空前困难。中央苏区,50万敌军压境;川陕苏区,140余团敌人六路围攻。为成功打破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挥挥部派出一个连,经过20多天的神秘侦察,最终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民胜鹦歌嘴迁到这里。这里东到万源()里,西到南江巴中(原地名)()里,处于红军东、西防线的中心,特别有利于敌人重兵围攻的东线战场。随着总医院的迁来,数以万计的伤病员随之而来,数以万计烈士的遗骸也留在了这里。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建军以来歼敌最多战绩最辉煌的一次战役,也是自己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战役,至1934年7月,红军伤亡已近两万。为永远志记这些为民为党献身的年轻生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修建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这是全国唯一座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烈士墓——这里堪称中国红区第一村。)之所以叫做中国红区第一村,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全国第一个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三化联动”的连片扶贫示范村。(关于这一点,必须说到2011年。2011年前,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虽早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以此辟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也早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但陵园面积小、各项基础设施简陋,全村村民是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有的举家迁出。十七届六中全会过后,短短7个多月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修缮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静卧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碧波之间,气势恢弘,庄严肃穆;17套川东北传统风格民房组成的红四方面军总

  医院旧址群,古色古香;新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震撼人心;113户人家聚居的巴山新居,如诗如画;优质绿茶、红心猕猴桃、名贵中药材和红色旅游等支柱产业,方兴未艾。)

  中国红区第一村的功劳归属

  7个月历史的巨变,首先要归功于中共四川省委特别是省委奇葆书记,是奇葆书记的远见卓识,契合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了陵园修缮和新村建设的水准,奠定了中国红区第一村的规建基础(2011年6月26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到通江视察时指出,按照“庄严、肃穆、安静”的要求,修缮保护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把王坪村建设成为“文明、现代、优美的示范村”。现场决定把王坪村作为自己“挂包帮”活动的联系点。2011年9月22日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出来后,奇葆书记亲自审定;2011年10月中国红区第一村全面开工后,奇葆书记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作出相关指示。为确保安全顺利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省委抽派副秘书长陈贵华专题统筹协调。)7个月历史的巨变,其次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李刚书记(市委举全市之力,全市成立统一建设领导小组,市委李刚书记任组长,先后20多次到现场研究规划,现场检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周喜安市长也多次前来检查指导;市政协主席李树海任指挥长,几乎周周在现场)7个月历史的巨变,还要归功于全县干部群众(去秋8月8日县委县政府指挥部进驻王坪后,民兵预备役、巾帼小分队、兄弟突出队、青年志愿者,每一个与之相关的干部和群众,按照省委“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要求和市委“能力到极至、创意到无限”的要求,发扬“红军精神”“五+二”“白+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人人都付出了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和超常的力

  量。)7个月历史的巨变,还要特别归功于无私的红军后代(在布展文物最紧缺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的亲属给我们赠送了元帅用过的军毯、台灯和大衣和《手迹》,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参谋长吴展的亲属分别从北京、济南、安徽等地给我们寄来文物和相关资料;在建设工地最需要材料的时候,红军后代、残疾人蔡忠朝连夜驱车100多里为我们赠送了一万块砖。)7个月历史的巨变,得力于“投入三为主、建设三结合、保障三到位”机制(投入上,红军烈士陵园修缮、红军总医院旧址群修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为主,产业发展、乡村酒店以引进企业为主,新村聚居点建设、农房风貌建设等以村民自我为主。建设上,坚持专业队伍施工、群众投劳参与、机关干部和民兵预备役突击相结合。保障上,思想引导到位,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组织协调监督到位,党政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有机融合;要素供给到位,业主方和施工方紧密配合,千方百计保证水、电、气,木、沙、砖。)

  之二:中国红区第一村(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里就是中国“红区第一村”,以王姓居多,小地名叫王坪村。之所以称作“中国红区第一村”,首先是因为这里有全国唯一的红军为自己的烈士修建的纪念碑,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有全国最大的无名烈士纪念园,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红军总医院旧址群,还有享誉全国全世界的红军石刻标语群这些红色旅游精品景点。王坪村地理位置独特,东西南北自成天然屏障,尤其是东边靠近反“六路围攻”的主战场万源,西边紧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苦

  草坝和川陕省首府通江县城。其中心地带,背靠巍峨高耸的大城寨,前临蜿蜓曲折的沙溪河,进可攻,退可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坪上方圆10华里,山上山下,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房前屋后,松柏森森,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一块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为配合反“六路围攻”、保卫川陕苏区的战争需要,根据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安排部署,派出一个连队的兵力,从鹦哥嘴(今通江县民胜镇)出发沿毛浴古镇、瓦室、长胜一线向沙溪镇王坪方向秘密侦察、寻找,最终决定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到王坪。昔日的王坪,这里的百姓终年过着“三月杂粮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悲惨生活,正如当地的民谣所描述的那样:“爹也穷,妈也穷,爹穷盖蓑衣,妈穷盖斗篷,细娃儿莫盖的,怀(朥)里抱个吹火筒。“乡长肥如油,保长啃骨头。甲长撵山狗,百姓眼泪流。“红””军来了大不同,一打虎,二打狼,穷人掌印坐大堂。昂首阔步挺腰杆,压迫剥削一扫光。财主见了把头低,老爷见了躲一旁。乾坤扭转来,世道变了样。不再盖蓑衣,不再盖斗篷。细娃儿抱起个吹火筒,当成唢呐吹口中。”这里之所以叫做“中国红区第一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按照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庄严、肃穆、安静(烈士陵园建设)”和“文明、现代、优美(王坪新村建设)”的要求,这里是全国第一个率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两化互动、实现统筹城乡、三化联动”的连片扶贫示范区。这要从2011年说起。2011年前,虽然这里早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但陵园面积小,各项基础设施简陋。全村村民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有的举家迁走。十七届六中全会过后,这里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景区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新修了道路和千秋大道,新建了生态停车场、丹心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无名烈士纪念园、烈士纪念馆和王坪聚居点,完成了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纪念馆的整体修缮、陈列布展,完成了红军一条街的风貌打造和整个景区的绿化、亮化、美化。新建了茶叶、中药材、红心猕猴桃、花木基地等绿色支柱产业。今天的王坪新村,变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国“红区第一村、”全省“新农村示范村”“统筹城乡示范区”和红色旅游4A级经典景区。远看像桃源,、近看似仙境。庄严又肃穆,气势更恢弘;修缮馆园路,变成大红区。家家住别墅,别致又新颖。现代又文明,花果绕院庭。旅游成亮点,产业作支撑。跨越奔小康,农民变市民。衣食和住行,赛过城里人。通江老百姓,人人颂党恩。

  之四:丹心广场、千秋大道(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脚下的这条大道是2011年10至今年3月新修的,名叫千秋大道,蕴含当年红军为穷苦百姓打下的江山千秋永固之意。大道全长425米,341步青石板梯步。梯步最宽处35米,最窄处12米。这不是一组枯燥乏味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暗藏玄机:341暗示红军总医院于1934年1月迁来王坪;35、12正好与红四方面军1935年12月北上出川的时间相吻合。大道上建有9个纪念平台,两边栽植了5种名贵花木,表明中国“红区第一村”独特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不容复制。不难看出,哪怕一个细枝末节,都有讲不完的红军故事。说明通江老区人民时时刻刻不忘红军,永远铭记那段辉煌的岁月。大道左边,是当年总医院担架队驻地,小地名叫老屋里。据老屋里89岁的王兆光老人回忆,当年他参加了童子团,红军走了他没跟去,他的父亲王泰跟李先念还同桌吃过饭;大道右边是总医院总务处下设的木工厂,小地名叫下桥沟里,分木工、铁工、篾工三个工种。木工主要生产棺材和生活用具,铁工主要生产炊事用具和大刀、梭镖、脚码子及医疗器械,篾工则编竹席和斗笠。今年83岁的王朝元老人至今还念念不忘当年张琴秋给他取麻花吃的情景。旁边的女儿石就是当年张琴秋与剧团姐妹唱歌跳舞的地方。眼前就是丹心广场,“铁血丹心”主题雕塑矗立在广场上。雕塑由中央美院设计、成都军区援建,采用了浮雕、圆雕、透雕三种雕刻形式。主雕长19米,宽3.2米,基座高1.2米,寓意1932年12月红军入川;主雕最高处7.8米,代表了陵园集墓中埋葬的7800多名红军烈士。雕塑采用了坚硬而厚重的“中国红”花岗岩为主材。由19名红军将士组成的大型群雕,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当年投身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之五:英勇烈士墓(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高高的牌坊后面,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核心区域英勇烈士墓。进园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块奇特的石

  头。它状如金蟾,蹲坐在陵园的门口,当地百姓称作“守灵石”。石质坚硬,纹理清晰,本是修房建屋的好材料,80年来却没有一个人忍心去破坏它。因为它不仅日日夜夜守护着烈士的忠魂,而且还象征着红军的意志坚如磐石。“守灵石”表面有一排年代久远的石臼,是很早以前栽木桩留下的。据考古专家考证,这里曾是古巴蜀洋壁道必经之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红军总医院和烈士墓建在这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现在,我们来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英勇烈士墓景点门前。正门是一座5孔6柱的汉白玉牌坊,牌坊高12米,宽25米,与红军1932年12月25日攻克通江县城的时间巧合。牌坊正中的横匾上刻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个牌坊精雕细刻,矗立在蓝天白云下面,气势雄伟壮观。

  缓缓踏上台阶,此时此刻,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地下的烈士们正在休息,不要惊扰他们,让我们屏住呼吸,静听他们的心跳。。。。。。。(参观英勇烈士之墓,献鲜花、默哀等)(在前往集墓和单体墓途中介绍下面内容)陵园主墓区占地面积20余亩,刚刚看到的墓碑,是由时任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亲自设计、绘制图案和书写碑文,它是全国惟一由红军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烈士纪念碑。1934年7月修建,同年冬天建成。最早的名称叫“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1984年,;经军史、党史专家审定,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沿用至今。除烈士墓碑之外,这里还有一座全国最大的集墓“万人坑”和40余座红军师团职将领的单体墓。当年红四方面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旷继勋、吴展、余笃山就长眠在这里。吴展的小儿子多年来苦苦寻找他父亲的踪迹,当他终于在这里找到他父亲的墓碑时,抚碑痛哭,悲痛不已,几次昏死过去;巴中著名的词作家秦渊,来到掩埋7800余名红军烈士遗骸的“万人坑”前吊唁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奋笔疾书,

  即兴创作了唱遍巴山蜀水和祖国大江南北的获奖歌曲《活着》:你曾热血染红大地,那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甜蜜;你冲破昨天的战火硝烟,那是为了今天光明的奇迹。

  你从来不曾离我们远去,我从来不曾把你们忘记;我站在地上看你,你躺在土里休息。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漫步其间,来者肃然,观者动容,闻者悲喜交集,祭拜者垂泪默哀。(返回途中解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中央红军之命,撤离川陕苏区,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乡团”卷土重来,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绝人寰的血案。在这里,敌人对根据地的干部群众和红军家属轮番施用了十几种灭绝人性的酷刑:如在木棒上钉着密密麻麻的铁钉,连打带拖,他们称之为“切肉丝”;把杠炭烧红装在铁桶里绑在村苏维埃主席向奉廷和赤卫军成员向重云身上,他们称之为“背外国背篮”;用尖刀将赤卫军成员陈金祥等人的头部横划一条条口子,鲜血直涌,他们叫做“包红帕帕”“戴红帽儿”、;把香捆成酒杯粗的把子烧燃,在向恩廷、向彩廷的背上乱烧,他们称之为“烧八团花”;把向奉廷和向达廷的同边手脚吊在梁担

  上毒打,他们叫做“吊半边猪”;把向朝辉等人的脚肚子划开抽去脚筋再抹上盐巴,他们叫做“缠红裹脚”;把向雨仁等人的脚和手分别用四颗铁钉钉在门板上,他们称为“钉活门神”;把装满大粪的木桶挂在村苏维埃文书向重炳、谷守忠等人的颈项上,他们叫做“戴木响铃”;把钢钉烧红,从向焕廷的胸部穿过去,他们称之为“打定心针”;把村苏维埃副主席向发贤之妻冯氏捆绑上吊,脚上吊着磨子石,边打边旋转,他们称为“蹬车”;把向富廷等人毒打后,再割去两只耳朵,他们叫做“下零件”;把向重鳌打昏死后,又灌下笋壳毛,他们称之为“喝毛尖茶”。这些闻所未闻的酷刑致使成百上千的通江人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大地主王笃之还带着还乡团推倒烈士墓碑、挖毁900多座烈士墓,鞭尸焚骨、破坏陵园,要不是王笃之家中的长工连夜连晚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将墓碑深埋在冬水田里,异常珍贵的烈士墓碑险些被砸碎。说它异常珍贵,是因为它是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中级别最高的,属国宝级的,而且是全国唯一无二的由当年的红军自己设计建造的,非常稀罕。1951年2月,通江县委、政府原址原貌恢复了烈士墓和墓碑。1951年8月,王维舟、余洪远等率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前来祭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掉大会。此后,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等相继为陵园题词。通江历届县委政府数次拨专款对陵园修缮、保护。如今,这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前来参观、祭拜、寻亲、考查的客人络绎不绝。

  之六:无名烈士纪念园(王沭元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无名烈士纪念园。园内一共迁葬了12900座坟墓、安葬红军烈士19000余名,与主墓区“万人坑”的无名烈士加在一起,多达27000余名。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是,他们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提议,大家默哀一分钟,向烈士的英魂致敬。(默哀)无名烈士纪念园,它是将通江全县53处50座以上的集墓中的烈士遗骸集中迁葬在这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占地150亩,也叫迁葬墓区。整个墓区呈扇形状,按照一轴两辅进行区域划分,

  依山就势、合理安放的原则,对烈士陵园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轴线顶端新建英烈纪念墙,散墓区烈士雕塑。

  徐向前元帅曾说:“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这话千真万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大小小打了几百仗,几乎是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川陕苏区将士和老百姓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从1932年起,历经两年半时间,红四方面军在这块土地上,相继组织了创建根据地的解放通(江)南(江)巴(中)战役,巩固根据地的反田颂尧“三路围攻”,扩大根据地的仪(陇)南(充)、营(县)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保卫根据地的粉碎刘湘“六路围攻”和策应中央红军入川的广(元)昭(化)、陕南及强渡嘉陵江战役。这些重大战役重创了国民党军阀的有生力量。在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红军将士和老区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特别是在反“六路围攻”的浴血奋战中,历时10个月,红军伤亡2万余人。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贡献特别大,通江老区人民特别伟大。当时通江总人口不足23万人,参加红军正规部队的就有4.8万余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近5万人参加地方武装和民众支前组织,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到解放后,幸存下来的不足4000人。据1981年《革命烈士名录》收录的川陕苏区时段的革命烈士中,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准的革命烈士中,通江就有5848人。在通江,鹦哥嘴的李开英一家人参加红军全家牺牲;沙溪嘴的李玉南、杜素珍从小参加红军,王坪的王怀参加红军,有的牺牲在长征路上,有的被还乡团杀害,有的活到了解放后。毛浴乡浴江村的张述贤一家五口参军;在通江,参军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的老人,像著名医官杨成元。在通江,像这样的红军之家、光荣之家、革命之家、功臣之家举不胜举。毫不夸张的说,通江的山山水水浸透了红军烈士的鲜血,通江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红军精神,通江的一草一木都是红军留下的“露天革命博物馆”。

  经考证,当年川陕苏区各县、市,共有31.6万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武装斗争,只有2.1万人幸存,有29.5万人壮烈牺牲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时期,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上和八一军旗上有巴山儿女的殷殷鲜血。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江县委县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多次在全县开展了红军烈士墓的普查和统计工作。为更好地保护烈士遗骸,传承红军精神,县委政府决定对保护环境条件较差、地域偏僻的墓区实行迁葬集中保护。2012年2月3日,将分布在沙溪、文胜、板凳、民胜、杨柏、大兴、文峰、麻石、三合、云昙、龙凤场、洪口、瓦室、兴隆、毛浴、永安、泥溪、烟溪、两河口、空山、诺水河、新场、诺江等23个乡镇的50处散葬烈士墓区,通过当地党政的严密精心组织,19000多名红军烈士的遗骸,按照起墓、敛骸、装棺、起运,护卫、下葬等民俗仪式,全部迁葬于此。当天,陵园全场肃穆,汽笛长鸣,苍天垂泪,大地呜咽,可谓感天动地。

  之九:“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王沭元写)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石刻标语是是川陕苏区红军宣传工作上的伟大创举。据不完全统计,川陕苏区时期,红军石刻标语多达20000余条。通江作为川陕苏区首府,留下了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为根据地各县(市)之冠的大型红军石刻标语群。据通江县文物部门数次普查、登记,川陕苏区时期留在通江境内的石刻标语达1300多条,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300多条,创下了许多红军石刻标语之“最”。其中,被称为“石刻标语之王”的“平分土地”和享誉中外的“赤化全川”两幅石刻标语就位于中国“红区第一村”境内,被诗人、作家、艺术家们形象的比喻为“刻在大地上的丰碑”“刻在大山上的诗行”和。这些红军石刻标语,大多錾刻在悬崖峭壁、江河沿岸、住院围墙、祠堂庙宇、石碑石墓、石磨石碾,或街道路旁、或岩壁等处,长短不一,字体各异,遍布苏区的山山岭岭、旮旮角角,素有“红色走廊”之称。石刻标语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它为宣传党的主张、传播革命真理、唤醒民众、瓦解震慑敌人,并为

  军事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发展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思想武器。2006年,通江的大型红军石刻标语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北京军史博物馆展览的“平分土地”“赤化全川”大型红军石刻标语的原件就出自通江县。川陕苏区的石刻标语,由红军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川陕省委宣传部组建的錾字队共同錾刻而成。它开创了苏区宣传史上的先河,更是川陕苏区宣传工作上的伟大创举。“争取苏维埃中国”是川陕苏区的第一幅石刻标语。它錾刻在通江县诺水河畔海拔342米的壁山山崖上,崖高24米,字高3.15米,宽2.74米,笔画宽0.5米,深0.2米,楷书字体,雄健有力。1933年初,由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干事汪易(原名王善德,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书写,经鹦哥嘴(今民胜镇)、杜家坪的石匠錾刻而成。这幅标语,阐明了红军创建川陕苏区的终极目标。川陕苏区最大的石刻标语是“平分土地”。它镌刻在海拔1100高的至城乡九子坡村佛尔岩上,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亲自设计的,由总指挥部錾字工程队负责刻制。1934年春,为深入开展查田运动和迎接红五月的到来,九子坡苏区主席马昭书与红十师政治部錾字队共同商定,在居交通要冲的佛尔岩峭壁上錾刻巨幅标语。佛尔岩位于九子坡东侧4华里处,西距县城30公里,东临洪口12公里,悬崖陡壁,崖顶翠柏森森,崖下200米处,是从九子坡东行去洪口特别区,再至红胜县、万源县的必经之路。在此刻字,工程浩大,操作艰险。马昭书深感责任重大,专程从糖坊湾请来了远近闻名的石匠何士连,成立了由20余人组成的后勤队。他们从老乡家里找来50余根树杆,砍了20余捆慈竹打成篾索搭成10余米高的架,每天8个錾字队员在架上刻字。一天早晨,4个錾字队员正在架上刻字,不料一个架打垮了另一个架,造成錾字队员一死一伤。为了安葬牺牲的錾字队员,九子坡苏区主席马昭书动员70多岁的母亲,把慈母的棺木捐献给了这位红军烈士。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平分土地”

  这幅巨型石标,每字高5.7米,宽4,9米,笔画宽0.65米,字道深0.1米,整幅标语占地3200平方米。远远望去,“平分土地”这幅巨型石标,像一盏璀璨夺目的明灯照耀在巴山南麓的群山之巅,体现了土地革命的宗旨,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红军石刻标语之王。“赤化全川”是川陕苏区影响最大的石刻标语。它位于沙溪乡海拔800多米的景家院的悬崖峭壁上,1934年3月由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錾刻。当初准备刻一幅“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标语,“国民”二字刻成后,恰逢时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同志来此视察,錾字队的同志请部长提点意见。刘瑞龙部长感到原标语气魄不大,缺乏视觉冲击,标语字数太多。刘部长思索片刻,提议改为“赤化全川”,这样既简洁又明快,字体可刻得大而醒目,给群众视觉和心理的强烈震撼。说罢,刘部长叫人拿来纸笔,挥毫写下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红军錾字队为早日完成这个錾字工程,晓行夜宿,日日不休。他们用麻绳拴住箩筐,人坐在箩筐里,从崖顶用绳子放下,人悬在半空中作业,横平竖直,精雕细刻,20余名錾字队员历时两个多月才完工。“赤化全川”石刻标语,每个字高5.5米,4.7米,宽字道深0.35米,大的笔画宽0.7米字间距离7.1米,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石标雄踞山崖之巅,十里八乡,一目了然,30里外仍清晰可见。著名诗人梁上泉亲切的称之为“红云崖”。1935年3月,红军撤出苏区后,地主还乡团疯狂反扑,把本地参与錾刻标语的罗石匠抓去,强令上岩铲除。罗石匠软拖硬抗,几天后,标语不但没有铲除,字道反而越錾越深。还乡团恼羞成怒,罗石匠惨遭杀害。后来当地群众用稻草灰调米汤胡乱糊掩其字,这幅标语得以保存下来。后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和《四川文物志》。川陕苏区时期通江境内字数最多的一幅石刻标语位于今回林乡土地垭口。1933年冬由红89师政治部竖碑錾刻。碑高2米,宽0.4米,厚0.3米,碑墩长1米,宽0.9米,高0.5米。碑正面刻着:“工农劳苦群众们,我们不要怕敌人,我们要起来同刘湘拼命。

  害怕敌人就被敌人振(整)死。只要坚决斗争,消灭敌人,才是我们的出路。”共52字。两侧还刻有一联:“升官发财是军阀,死伤流血是士兵。”镌刻在通江山山岭岭的红军石刻标语,如同铭刻在大地上的碑文,它昭示着红四方面军当年创建川陕苏区首府的丰功伟绩和通江人民为川陕苏区根据地的创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时时唤醒我们的思念在烈士的骨骸和灰烬间冉冉升起、汇集,激励和鼓舞我们继续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追赶跨越,加快实现革命老区的全面小康。

篇八:红色文化示范村

  寻访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一)中原古村寨卜昌的红色记忆:访河南焦作寨卜昌村红色教育基地

  作者:庆勋来源:《中国军转民》2019年第9期

  庆勋

  这里是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原古村落,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怀川王家大宅门,这里是侵华日军暴行罪证的见证者,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下简称九纵)的诞生地,这里有十五军老兵的寻根之旅......

  这里是河南焦作苏家作乡的寨卜昌村。

  2000年9月,寨卜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被省政府定为河南省新农村示范村;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寨卜昌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7个院落;寨卜昌村“怀庆皮黄”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被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示入选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12月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示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寨卜昌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迈进新的历史纪元,寨卜昌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革命先辈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者。

  千年古村寨卜昌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15公里处,东北距示范区核心区5公里。1927—2012年,寨卜昌村属博爱县,此后,属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居住3700人,53名党员,19个生产组,耕地面积4300余亩,村中面积500余亩。

  说到寨卜昌村名的由来,还要从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说起。据乾隆54年《怀庆府志》等史料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途经此地,军师姜子牙为王师卜了一卦,曰“昌卦”,增强了部队将士的信心,于是命名此地为卜昌。此后,附近一带的百姓便按照族群姓氏,分别给自己的村庄起名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刘卜昌等。

  到明代,药王卜昌第五代传人王来贡治家经商有道,王家逐渐富裕。清康熙年间,药王卜昌第七代传人王问安带领家族实现了华丽转型,商业经营主渠道转向铁锅、铁器等生意,并创立了生意字号“泰顺”,建立了由晋东南到怀庆府清化镇、再由清化镇到全国各地的商业网络,成为怀商巨贾中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商帮。

  有了经济实力后,泰顺家族一方面重视家族子弟读书学习,一方面努力向政治上靠拢,家族中走上仕途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王氏家族有官衔者达40多人,太学生30多人,家出了1个进士,2个将军,3个举人,诰命夫人有40多个,官职最高做到四品,封赠的最高封到二品。

  同治年间,为防匪患,王家组织全村筑起高大的寨墙,墙内有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三大家族,因此又叫寨卜昌。至此,一个以王氏家族为核心的怀商发家史从这里开始续写,

  铸就了一段古怀庆府(含沁阳、孟州、武陟、温县、修武、获嘉、济源、原阳等县市)的辉煌历史。

  古韵流香古建筑群

  气势恢宏的寨卜昌村古建筑群,现存古建筑130多座,房屋400余间,在中原地区实为罕见。

  在清代富甲怀川的泰顺巨商为后人留下的古建筑群文物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最早的为清乾隆20年所建。

  这些建筑在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全部是一进二宅院,并设挎院的四合院二层建筑,木雕、石刻精细,雕梁画栋,临街房、厢房、客厅、后厢房、后中房各具特色,客厅厢房的木制隔扇上刻着花、鸟、虫、鱼或梅、兰、竹、菊,还有贤孝图、耕织图等,人物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典雅优美,使人叹为观止。民居内长4.25米的石对联全国最大,龙纹饰马槽全国唯一。

  大量保留下来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是石刻花鸟耕读纺织图,雕刻精美,故事寓意深刻,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品,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物资源。

  村内寨墙保存基本完整,并且有寨河环绕,原有寨门和炮台,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

  寨门门洞上方镶嵌着一块长1.5米,宽0.7米的石头匾额,上书名人题书,东门口《纳春融》,西门口《挹秋浆》,南门口《揽荣光》北门口《迎叠翠》,意思是:揽日月精华,汇物华天宝,纳天地灵气,融和睦梓里,又示春夏秋冬四季,护寨河全长2760米,宽6米,深3米,河上有4座二复二圈的大型砖拱桥,桥面巨石铺成。门楼高6米,分三级台阶,门两旁有石狮把门,有石鼓镇宅,各具千秋,有的立着高大的石头楹联,宽0.38米,高4.25米。

  王氏宗祠修造于乾隆30年,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上房5间,建筑工艺讲究,雕刻精细,彩绘自然,图案逼真。

  祠堂由清代书法家毛昶熙撰写的王氏家庙牌匾和王氏家庙落成的碑记铭文。王氏家庙落成庆典仪式时,清代书法家工部侍郎贺寿慈题《水木绵长》镏金字匾以示贺意。清代书法名家翁同和题《克昌厥后》牌匾表示祝贺。

  祠堂前矗立着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皇帝赐封的五通圣旨碑,高3米以上,宽0.8米,碑头上雕刻双龙盘旋、二龙戏珠,气势轩昂,这些碑刻文辞精辟、书艺绝伦,在国内实属罕见。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军的铁骑,寨卜昌也未能幸免于难。1938年的一天,日军有一小队到寨卜昌一带抢掠,被地方武装开枪打死了两人。第二天,日寇军队开到了寨卜昌,他们先用大炮轰击,接着马队、步兵闯入村内,对村庄进行了三天的残酷虐杀,临走时放火焚烧了村子。

  冲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2000多间民宅化为灰烬,只留下今天看起来豪华精美却又残破不堪的宅院。一场熊熊大火,让泰顺家的辉煌遗存灰飞烟灭,也让国恨家仇深深刻进了寨卜昌人的骨髓里。

  九纵诞生地

  “宜将剑戟多磨砺,不教神州起烽烟。”寨卜昌村不仅是古建筑的艺术典范,也记载有人民革命战争辉煌历史的一页。据博爱县志记载: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博爱寨卜昌成立,并举行南征誓师大会。前委的几个领导,陈庚、谢富志、秦基伟、黄镇等都参加了整编九纵工作,司令部设在3号院,6、7、8号三个院则分别为九纵办公地旧址。

篇九:红色文化示范村

  【最新文档】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

  篇一:紫云村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县乡村申报材料申报类别全省文化建设示范村申报单位__________签发人__________201X年6月14日1一、基本情况(一)全村概况。紫云村地处广元市元坝区紫云乡东端,位于元坝区政府驻地南9公里处,紧邻国道212线,全村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农业合作社199户740人,该村系红心果猕猴桃种植专业村,全村现已规模化发展猕猴桃1320亩,占全村实有耕地面积的98%,201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50元。该村属国家中型水利工程紫云水库淹没区,辖区内山青水秀,湖光水天一色,鸟语花香,自然风景十分迷人。(二)文化资源情况。一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从通南巴长征时,在此进行修整,村内青树垭等地方留有多处红军石刻,上面刻有“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万岁!”“猛烈扩大红军!”“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等内容,现在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至今都能讲出许多当年红军事迹。二是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该村拥有全区仅有的两座中型水库之一紫云水库,紫云水库又名紫云湖,该水库始建于1973年,1981年主体工程完工,1996年基建扫尾,库容量达到近201X万立方米,形成了两条长约5公里峡谷,峡谷两边密林丛生,自然风景非常秀丽,库内有养鱼水面45公顷,一年四季有不少市内外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该村森林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2

  【最新文档】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推荐word版

  以上,有珍贵的南木等树种,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现已种植奇异果红心猕猴桃1320亩,每年秋季漫山遍野的猕猴桃为游客提供采摘。因种植地理位臵独特,以及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实施,紫云猕猴桃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一系列认证,并成功注册了全国首个猕猴桃地理证明商标,成功参加了成都西博会、浙江杭州农博会、上海世博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议,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最受消费者喜爱”奖、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多项殊荣。全村现建有特色农家乐已达到5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家。三是民俗文化活动基础扎实,全村现建有50余人的农民女子腰鼓队,成立了农民乐队、山歌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团体机构,群众农闲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多彩。(三)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一是领导机制体制健全,该村“两委“高度重视农民文化培育发展,成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各文艺特长爱好者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制度,每年都要对发展村内文化事业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着力培育全村文化大繁荣。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大,近三年来全村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了农民文化活动小广场三处,投入50余万元安装农民健身器材32套,投入5万余元新建3农家书屋3处,藏书达到近5000册,投入12万元建成了以“感恩”为主的党建文化示范带,投入8万余元为农民女子腰鼓队、农民乐队、书法协会等文艺团体购臵了必要的活动器材,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了集电视、电话、互联网宽带为一体的光纤信息网络,村民入网率达90%以上,新建了村级广播室,有专职播音员,设有农技天地、山歌大家唱等栏目。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广场文化,过去因文化活动缺失,村民吃罢晚饭无所事事,许多村为打发无聊时间,就聚集在一起搓麻将、打牌赌博,现在村民已经习惯晚上来广场上活动了,特别是在农闲时节,群众聚集在村内小广场里唱歌、跳舞、健身、观看坝坝电影等已蔚然成风。四是着力推进特色文化活动,每到村内重大节日,女子腰鼓队、乐队均要对群众进行表演,腰鼓队创作的《紫云腰鼓.丰收》在广元市民俗文化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5.12”抗震救灾中,以青川移民杨兴洪为原型,农民自编自演的《杨红的婚礼—不拜天地拜党旗》,在全市进行了公演,引起空前反响。为了感恩地震援建单位,村内群众还自创了《感恩狮子队》等舞蹈,在紫云乡内进行了巡回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五是全面开展了以勤劳致富、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热心公益、移风易俗、科教文体、团结互助、家庭和睦、计划生育、环境优美等为主要内容的“十4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全村通过群众自评、村民代表审议等程序,共评选出“十星级农户”57户,五至九星级农户128户,进一步营造了全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六是农民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现已连续举办了以拔河、抗旱保苗、趣味接力背媳妇等为主要项目的农民运动会3次,村内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二、农村文化建设特色与亮点(一)高度重视,部署有力。村“两委”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作为了群众民生工程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来

  【最新文档】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推荐word版

  实施,每年均对本村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详细的计划。在推进文化繁荣工作中,村党支部发挥农村党支部“一线指挥员”的作用,以党员干部带头参加的模式逐步展开村内文化事业。同时,在全村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坚持了对繁荣文化事业有功人员和积极分子进行表彰,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二)重点培育,整体推进。如何抓好全村文化产业,对于村“两委”来说,也是一项新的工作。为了抓好村内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将有一定文艺基础、参与积极性5篇二:乡风文明示范村申报材料乡风文明示范村工作台帐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申请报告八里村以丘陵地貌为主,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全村户籍人口626人,外来人口约200人。共有村民小组五个,村民代表30名,党员36名,地域面积130000平方米,耕地面积700余亩,山林面积800余亩,全村耕地都进行了土地流转,以种植葡萄、甘蔗、毛芋等经济作物为主。村内有企业6家,主要以针织加工为主,村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950万元,人均收入约11000元。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事业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村两委响应组织号召积极创建“乡风文明村”,经过考核成为我市首批“乡风文明村”,为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工作成效,以营造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尚为目标,我村认真开展“乡风文明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申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开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谐家园”活动,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我村文明建设步伐,富民强村,并结合我村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制度1.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的必然要求。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村成立了“以党支部负责人、村主任为正、副组长、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员、代表及相关配套成员的作用,按

推荐访问:红色文化示范村 示范村 红色 文化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