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1-01 14: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扬州现有耕地46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禽水产主产区。2009年以来,为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需求,扬州市积极落实农业农村部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下乡进村,努力促进教学、生产有机结合,在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为切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扬州市重点抓住免费政策宣传、招生专业设置、学员遴选原则、教学方式改进、强化部门合作、规范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招生。

涉农中专免学费政策是国家科技强农、知识惠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让千家万户的农民朋友都能享受到这一惠农政策,各地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一是会议宣传。充分利用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农广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传达部、省工作要求,宣传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及学历教育对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媒、网媒等新闻手段,宣传政策、报道典型、发布动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在广大农村的知晓率。三是活动宣传。利用科普宣传月、科技大蓬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契机,深入乡镇、村头开展面对面宣讲,吸引农民报名参学。

(二)圍绕主导产业,合理设置专业。

按照 “招得进、留得住、学得会、用得上”的办学精神,扬州各级农广校在专业开设上坚持跟紧产业、贴近农民,做到因地、因需制宜,努力做到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现实需求无缝对接。江都区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区农广校先后在3大花木主产区开设园林绿化班4个,培养学员236人;畜禽养殖是宝应县夏集镇的传统产业,县农广校在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设畜禽养殖中职班,吸引了46个养殖户报名;宝应县小官庄镇范沟村、黄塍镇联合江村和徐甸村、安宜镇贾桥村、望直港镇火花村等村交通和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集镇、县道穿境而过,适宜发展设施农业,县农广校在这些村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方向的专业,招收了5个班、共240名农民学员,帮助这5个村发展成为全县“一村一品”建设特色村。

(三)坚持招生条件,科学遴选学员。

把好学员入学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扬州各级农广校逐渐形成了学员选择的 “三有”原则:首先要有一定文化基础,要求学员有初中及以上学历,年龄在50岁以下;其次要有产业基础,要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发展愿望;最后要有较好的素质和认知能力,能够服从教学安排,协调好生产和学习的关系。在历年招收的学员中,退役士兵、村组干部、种植大户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四)下沉办学重心,方便学员就学。

扬州各级农广校根据学员“半农半读”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地点。一是送教下乡,将教学点设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村部,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改“黑板上种庄稼、教室里养猪羊”为“家门口学理论,种养场里学技术”,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学习生产两不误,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边示范,学以致用。二是送教进企。水生蔬菜是宝应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荷藕的种植面积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全县培植了十多家水生蔬菜深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近年来,众多农企也遭遇到了生产规模扩大后的用工难和员工流动大的问题。县农广校主动和4家龙头企业联系,对企业在职员工免费进行技能和学历双提升教育,开设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4个教学班,116名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学习,教学班就设在企业。此举不仅受到企业主的欢迎和重视,也受到了企业员工的欢迎,让他们不出厂门就能接受正规的中专教育,因此学员日常到课率均在90%以上,参学主动性、积极性很高。

(五)加强部门协作,稳定招生数量。

多年来,为切实做好全市农广校系统招生工作,市、县两级都形成了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教育、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扬州各地还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扬州市农广校充分利用扬州市教育局所属教育服务中心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2010和2011年,招收和培养了两届涉农中专生。宝应农广校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两届村干部涉农中专教学班,共招收了3个教学班、145名学员,培养了一批双带型村官;与县妇联合作,在农村妇女就业比较集中的县南郊和北郊农业园区等地设立了2个中专教学班,80名学员主要以在园区务工的女性为主。

(六)规范教学管理,提升办学效果。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各校都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为成员的校级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各教学点配备教学班负责人、班主任;每班成立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的班委会。二是建立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要求,按课时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考试制度以及学员守则,以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三是优化师资力量。在师资配备方面,聘请高校、科研及推广部门的专家教授作为兼职教师,适时邀请当地“土专家”“田秀才”作为特聘教师,使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教学形式更加活泼。

二、办学成效

扬州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开展,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及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提高了农业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扬州市、县两级农广校从2009~2018年共开设114个教学班,招收学员5159人,先后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淡水养殖》《农机维修与养护》《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农村电气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园林绿化》等8个专业。通过2~3年的学习,这批学员从以前对农业专业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到初步掌握了某一专业一定专业技能,成为农村实用人才,逐渐改变了扬州市初中以下学历为农业从业人员主体的现状。

(二)有效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使得他们更易于接收农业新理念、掌握农业新技术、操作农业新设备,有效地加快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扬州的推广应用。高邮市2018年度有481名种植业科技示范户、166名水产科技示范户来自于农广校学员,分别占该市科技示范户总量的56.6%和41.5%。得益于这批学员的示范与引导,扬州市的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绿色植保药械推广度、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占比、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等指标提高到全省先进水平。

(三)有效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员已成为扬州各地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高邮市调查,毕业学员中已有63人创办了家庭农场、22人创办农业合作社、2人创办农业企业、7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4人受到政府人才奖励、4名获创业大赛标兵。宝应县夏集畜禽养殖班46名学员有2名领办合作社,并吸纳10多名学员成为合作社会员,2名学员新创办了农业企业。另外,在历年招收的学员中,村、组干部占35%左右,这部分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明显增强,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存在问题

扬州市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十年的办学历程,虽然取得不少成效,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辦学吸引力不足。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部分从事非农生产,农村家庭收入大部分来源于非农收入,农民增收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降低,加上现有办学政策吸引力不够,参加不参加学习,拿不拿中专文凭不会影响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农民报名参学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不足,导致招生难、办学难。

二是办学经费不足。自省财政取消非全日制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助学金后,又连续两次降低了学费补助标准,目前,每名学员每年的学费补助只有1200元,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有限的学费也使得生产实践的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

三是教材与产业发展脱节。统编教材的“通用性”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要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这些教材主要面向全国,地区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一些特色产业教材缺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班的可能性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展建议

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业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扬州市已有的实践表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一)提升办学层次,吸引更多生源。

江苏属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面临着高中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一纸中专文凭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对自身学历提升的需要。加之,对于即将进入并逐渐成为农业从业人员主体的农村退役士兵、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一批新农人,由于他们已有一定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基础,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因此,各地应在保证中专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涉农专业大专层次学历教育,并作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办学所需。

资金不足是制约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强化资金投入保障。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切实把免学费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并扩大到大专学历教育层次。二是加强资金整合,不仅要整合相关部门农民教育培训资金,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时数如何与学历教育学时数的有效衔接,还要把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做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三是鼓励企业赞助,重点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提供部分学历教育所需的教室、食宿、实验材料等,以减少学历教育支出。

(三)推行教材改革,满足教学需求。

一是要确保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都能有相应的配套教材,尤其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少的专业教材。二是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修订,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更多地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真正实现教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有效结合。三是鼓励开发地方教材,鼓励各地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材,以教材的改革,提升学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达到培养人才,发展产业的办学目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是坚持基层办学。根据学员“半农半读”的特点,继续把班级办到乡村和企业,以方便学员就学,提高学员日常到课率。二是坚持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地已建成的农民田间学校或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把现场培训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老师的现场操作和讲解,使课堂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坚持实用特点。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有别于全日制高职院校的一个特点,就是学员在希望获得学历的同时,更希望的是学到能作为今后谋生创业的一技之长。因此,在保证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实用技术的教学。

(五)探索开放办学,激发学员兴趣。

各级农广校自身教师力量有限,除了充分利用本地农技推广队伍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开放办学的路径。一是定期邀请高等院校或知名专家学者,将专业相近的班级集中组织进行教学,让学员们了解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信息。二是聘请本地“土专家”“土秀才”,以及能工巧匠、创业能手等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让学员学到真经。三是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学员大多具有一定的生产或工作经验,让学员把自己生产或工作遇到的问题或解决办法总结出来,请其他学员帮助分析点评,以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扬州市分校、大邹镇农业服务中心)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实践 思考 农民 职业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