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是由著名作曲家尚德義以及著名词作家邵永强合作完成的作品。这首曲子拥有混声部分,一般由四声部合唱完成。这首歌的曲子蕴含着西部风格,收录于尚德义老师《西部大合唱》中。混声合唱的《大漠之夜》曾经多次获得大奖。这首作品想要描写的是骆驼,它描述了沙漠的夜晚,成群结队的骆驼在仿佛没有尽头的沙漠中前行,从而表现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奋勇向前的昂扬精神。
关键词:合唱歌曲;尚德义;邵永强;《大漠之夜》
合唱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我国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合唱作品的创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合唱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的词曲作家们在这段时间里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合唱作品,也让我国的合唱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项艺术形式来源于西方,我国合唱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与西方合唱艺术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我国大量词曲作家通过不断努力使我国合唱艺术有所发展,本论文将对合唱歌曲《大漠之夜》展开深入的研究。
1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词曲作家简介及生平
1.1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词作家简介及生平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由著名词作家邵永强填词。邵永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大漠之夜》的词收录于他出版的第二本歌词集之中。纵览邵永强先生的词作品,描写西北风情的歌词最为出彩,这与邵永强先生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邵永强先生作为兰州人,出生在西北,成长在西北,更是热爱着西北,他怀着对故乡的热爱创作出了大量描写西北的优秀词作品,《大漠之夜》的词便是其中之一。
1.2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作曲家简介及生平
尚德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我国“花腔”唱法第一人,尚德义先生出生在沈阳,但在兰州市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正是这段在西北生活的愉快经历给了尚德义先生非常大的影响,他的创作也因此受到西北文化的影响。大学期间,尚德义先生由美术专业转学音乐专业,在学校完成系统的音乐学习,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老师的影响下,尚德义先生对民族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因为自幼成长于西北地区,受西北文化的影响,他的曲子蕴含着浓厚的西北风情。除此之外,尚德义先生在“花腔”歌曲创作中有着极大的成就,被誉为我国“花腔”艺术第一人。《大漠之夜》,《牧笛》等作品都是尚德义先生的代表作品。
2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创作背景
上个世纪,尚德义先生与邵永强先生合作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浓厚西北风情的歌曲,《大漠之夜》是其中一首。这首曲子,以骆驼为意象,描写了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不畏艰险,勇敢前进,表现赞美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也鼓励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苦,勇敢奋斗。这部作品意境深远,旋律悠扬,让听众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恍若身临西北沙漠之中。西北沙漠之中的荒凉感,西北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听众陶醉其中,也让听众感受到西北的魅力。尚德义先生与邵永强先生都曾在西北有过愉快的生活经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两人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西北风情,也让听众们感受到西北的魅力,并且沉醉其中。《大漠之夜》曾在国内外获得许多大奖,《大漠之夜》跨越语言,种族,使不同的人感受其中的美妙并沉醉其中。
3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的深入研究
3.1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的地域风情
西北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北因其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其气候同样特殊,气候干燥,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当地的劳动人民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中,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音乐。西北地区在我国古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之一,长期受多种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而合唱作品《大漠之夜》的创作灵感便源于敦煌莫高窟。这部作品,通过曲调,通过歌词呈现出了敦煌沙漠,敦煌文化风情,展现了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让听众欲罢不能。
3.2 对合唱作品《大漠之夜》中钢琴伴奏的研究在合唱作品中,钢琴伴奏并不是简单地独奏形式,在合唱作品中,钢琴伴奏包含着钢琴演奏技术,造型技术,和声能力,与此同时,刚请伴奏还需要与演唱者以及其他乐器伴奏互相配合,互相成就。这对钢琴伴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钢琴伴奏者在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功底的同时,还必须准确演奏出合唱作品的旋律,除此之外,钢琴还需要对合唱作品中的各个声部进行协调平衡。在《大漠之夜》这一具有浓厚西北风情的合唱作品中,钢琴伴奏尤为重要。
3.3 对合唱作品《大漠之夜》中演唱的研究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由西方宗教艺术演变发展而来,目前是音乐各种形式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包含了轻声,高位,直声以及靠前这四种演唱方法。在《大漠之夜》中这四种方法或多或少都有体现。众所周知,合唱音乐需要好的声音,好的音乐技巧。而《大漠之夜》合唱综合运用这四种演唱方法,将各声部的特色灵活呈现,将《大漠之夜》通过高超的演唱技术呈现出来,有了最好的合唱效果。
4 总结
合唱歌曲《大漠之夜》具有浓厚的西北风情,这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除了作曲者与作词者的努力,高超的钢琴伴奏技术,综合运用四种合唱方法,都让这部作品展现出其最大的魅力,浓郁的西北风情,对劳动人民的鼓励都让听众沉醉其中。本论文深入探究了《大漠之夜》的词曲作者,研究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伴奏演唱方法,从而加深对这部优秀作品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微微.歌曲《牧笛》的演唱研究[J].黄河之声,2015,(8):70-70.
[2]李丽.尚德义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王越.张坚民族交响乐作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