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多年发展证明了重视和依靠群众,将群众工作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各类矛盾不断激化,其中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主体也是绝大多数矛盾的源头。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坚持将群众工作作为一项根本工作来做,要加强干部选举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各项水平;加强权力监督,保证一切权力为人民。
【关键词】党群关系;新形势;路径选择
九十多年的发展并没有改变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没有改变我们党群关系的实质。党为民、民拥党,党群关系还是牢不可破。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和为国为民的决心,认清发展中的“变与不变”,认识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质,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将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正确看待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实质没有变,党和人民的关系也没有变。在新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党群关系的任务和历史意义的变化。在新的执政条件下,我们的党和群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意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与不变,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来探讨党群关系。[1]
1.群众自身的变化
新社会、新时期的群众,独立性和民主意识空前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阶层分化成为群众形势的新问题。工人阶级由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分化为多个阶层,各阶层社会地位不再相同,收入也不一样。农民的阶层分化更为严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别仍然非常大,相比之下需求也更加显著。
2.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群众利益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开创性举措,伴随着旧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走向全球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不同利益群体协调问题的发生,这一问题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越发突出。
3.人民民主政治提出的群众的政治参与问题
加强落实群众参与政治的工作,让群众在选举、决策、监督管理上发言,有利于党群关系的融洽和党政建设的和谐稳定。从党群关系的角度看,群众参与政治能够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维护党的长期执政,也有利于协调不同利益的群众,提升群众对党的认同感。[2]
二、继往开来,积极探索党群关系的路径选择
总体上说我们党群关系的本质没有变,只是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党群关系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任务发生了改变。对于这些新的考验,我们要主动重视起来并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举措。
1.加强干部选举制度改革
新形势下,积极稳妥地探寻既能保证权力运行又能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党群关系模式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方面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极小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严重;二是少数干部执政能力的欠缺影响党的执政成效;三是一些党的干部背离了群众,坠入堕落和腐败的深渊,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解读。针对这些问题,要积极主动出击: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由上级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领导干部的直接选举比例。另一方面,坚持民主公平的原则,加强人才选用的公信度建设,完善人才选用机制。
2.坚持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各项水平
党群关系的最终体现是以利益为代表的综合体现,主要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量标准。以全面的发展观来看,群众的利益绝不仅限于经济上的利益,也包括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因此要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群关系,以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综合国力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是基本工作。理解和解放群众对个体利益的追求,及时关注和处理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有序的发展。[3]
3.加强权力监督,保证一切权力为人民
加强和推进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设,大力、广泛地实施民主监督。在完善权力的监督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权力的程序化和公开化,并且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民主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和杜绝腐败的有力武器,能够有效促进干部的自律和执政水平。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群众诉求出现许多新特点,这要求我们党要在坚持传统的优良作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党要密切党群关系就要继续解放思想,理解和满足群众在经济社会中的个性需求,并不断提升国力以满足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只有真正让群众在发展中实现了利益追求,我们党才能获得群众的更深层次的信任,才有利于凝聚和团结群众,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
(作者单位:福建省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