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8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8篇

时间:2023-08-02 08:4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8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1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此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叹为观止。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西游记》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些问题。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角色,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作斗争、与妖魔鬼怪作斗争、与无数困难作斗争。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一种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可比孙悟空差远了,但他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好吃懒做,贪小便宜,好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的毛病实在很多,作者对他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相反觉得他十分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高超,猪八戒的诡计多端,沙和尚的老实勤快,但他品行端正,不怕困难,并且乐于助人。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的高超,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取得真经,而且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想想自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呢?只要我用心并且做完一件事,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成功。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2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同样是一本旷世奇书,此书的作者吴承恩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说: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忠心耿耿的沙和尚和气质儒雅的唐僧等等,在这么多的人物形象中,令我深受喜爱的就是孙悟空了。

我对孙悟空的印象有很多,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神通广大,我们知道,孙悟空自从到菩提祖师那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之后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学会了火眼金睛之后变得无所不能,既能腾云驾雾又可翻江倒海,手中还持着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真是全能无比呀,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本事,悟空才能大闹天宫,连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抵不过他,最后只能请如来佛祖终于将他制服并压在五行山下,当唐僧将五行山下的封印揭开后,他又和师父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最终取得了真经,如果孙悟空没有这些本领的话,那唐僧也就不能取回真经了,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神通广大。

第二,我对他的印象是忠心耿耿,他在和师父取经的路上一直保护着师父,师父渴了就为他找水喝,师父饿了就去化斋,不想猪八戒那样,动不动就闹着要解散,不去取经。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当师父赶他走的时候,他对师父拜了又拜,最后含泪相别,悟空对师父的忠心令我感动。

第三,我对他的印象是果断,他在三打白骨精时,丝毫没有犹豫,一棒就打了下去,在对付其他妖魔鬼怪的时候,他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见到妖魔鬼怪就打,丝毫没有胆怯的心理。

第四,我对他的印象是胆大心细,孙悟空在遇到妖魔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对方的实力,但他不像猪八戒,遇到妖魔就逃跑,让自己的大师兄去对付,而孙悟空的胆量超群,正是因为它不怕困难和武艺高超,最后才降服了各路妖魔。孙悟空还是一个心非常细而且很聪明的人,他想了各种办法来对付妖魔鬼怪,在对付河神的时候,他提议让自己和八戒来变成将要被祭给河神的童男女,最后等到河神来吃他们俩的时候,迅速变回原形,孙悟空一棒把它打回河底去了。

孙悟空有着这么多的优点,那他是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呢?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孙悟空最大的缺点就是性子急,就举一个例子,当天庭上对他稍微有点不好的时候,他就开始大闹天宫,一点也没有承受力和耐心,搞的天宫土崩瓦解,神仙们都落荒而逃,但是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如来佛祖给制服,所以说,悟空不沉稳,比较毛躁,这就是他的缺点了。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3

说起《西游记》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那好吃懒做的猪悟能等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大英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号称“齐天大圣”,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靠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让师徒四人多次死里逃生,还有他那个倔脾气,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宁死不屈,他那精神是我们男子汉的楷模,更是我的偶像。

别看三徒弟沙僧长得凶神恶煞,其实内心可善良着呢!整天“扁担不离肩,行李不离手”假如没有他这个为师兄化解矛盾的老好人和事佬,这取经路上不知要经过多少破折啊!猪八戒是我心中的猪悟能、猪呆子,抛开他长得猪头猪脑,笨的可怜不说。还经常在师傅面前诽谤别人,师傅赶走孙悟空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更可恨的他还是一个好色之徒,他的前世天蓬元帅就是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的,他的一生只爱三件东西:吃、睡、女人。

怎么样?可耻吧!这三位的师傅唐僧那才叫一个榆木疙瘩,看他长得一表人才,又那么慈悲善良,但他太执迷不悟、愚昧无知。话说《三打白骨精》那回,孙悟空忍着紧箍咒的疼痛保护他,而他不领情,竟毫不含糊地将悟空赶回花果山。气得我直咬牙,破口大骂:“你的脑子被驴踢了还是进水生锈了,竟这么不近情理,笨蛋!”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郭沫若和_看《三打白骨精》时,郭沫若这样评价唐僧: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千刀万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而_则认为:僧是愚民有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

笔落至此,仔细想想:猪八戒很现实;沙僧忠厚老实;孙悟空智勇双全;唐僧慈悲怜悯、执迷不悟。读了《西游记》,我感想颇多:不论是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一定像孙悟空那样足智多谋不畏艰险,要像沙僧那样忠厚、踏实能干,忠心耿耿。而不要像唐僧那样优柔寡断、愚昧无知。更不要像猪八戒那样好逸恶劳,讽刺、诽谤别人。

或许,这个最值得我们学习,最值得我们敬佩,又值得我们了解的应该是这个神游天下、充满智慧的吴承恩先生吧!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4

《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写的一本神话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在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剧情一波三折。

书中的主人公都个性鲜明:机智正义、是非分明的孙悟空;大腹便便、贪吃偷懒的猪八戒;忠厚老实、认劳认怨的沙和尚;心地善良、迂腐执着的唐僧。

整部书围绕取经这个主线来展开,其中包含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经典,如《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真假孙悟空》等。

其中有一段《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林中赶路,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孙悟空用他练就的火眼金睛一眼便看出她是个妖怪,随时会威胁到唐僧的生命,便迅速使用金箍棒打死了这个小孩,而不明真相的唐僧却误以为他杀死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对孙悟空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和责怪,孙悟空虽然非常委屈但还是原谅了师傅唐僧。

接下来,妖怪又故伎重演,变化成一个寻找女儿的老太婆,这又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情急之下的孙悟空忘了师傅刚刚的责备,又挥棒将老太婆打死了,这一下更加重了唐僧对他的误会,以为他野性未改,幸好猪八戒和沙和尚的苦苦求情,才得以饶恕了孙悟空。妖怪已经发现了,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师徒关系已经非常脆弱,再次变化成一个寻找妻子和女儿的老翁来迷惑唐僧。

在孙悟空的一再提醒之下,唐僧仍是看不明真象,就在妖怪对唐僧下手之时,为保住师傅的生命,孙悟空无奈之下挥棒打死了老翁,最终导致师徒关系破裂,逼走了满腹委屈的孙悟空。于是妖怪的计谋得逞,当唐僧发现真象之时,已落入魔爪。虽然后来师徒二人冰释了前嫌,唐僧获救,读了《三打白骨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常常会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这时有人善意的提醒,我们一定要多加思考,避免判断错误。

《西游记》中这样精彩的故事很多,众多故事都是用来体现取经这件事的艰难,有的时侯,师徒四人都已陷落了绝望,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又都化险为夷,说明只要我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最终总会走向成功。精彩的故事,加上本身的奇幻元素,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实,对此道理我深有感触:小时候的一天,一位陌生人问我:小朋友,跟我走,我带你玩好玩的。我正想答应,妈妈狠狠地拍了我一下,说:“小心被拐走!”我吓了一跳,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5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至五十八回,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到处惹是生非,两人一路打斗,上至天宫,下至冥府,无人能够认出,后被如来说破原身,被孙悟空打死的故事。

六耳猕猴,与大圣一般无二,就算不用孙悟空,用它取经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故事简单,跳过去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可作者为什么要编造这个故事呢?可以断定,不仅仅只是为了故事的动听。

我们时常赞扬孙悟空,说他不畏艰险,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可仔细想想,他取经也许是为了自己。自从当上美猴王,每一天的生活过得好不乐乎。有一天,当群猴喜宴之时,他突然想到了生死轮回,他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注入天人之内?”话后,一个个掩面悲啼,把自由之乐抛到九霄云外。

后来,一只通背猿猴告诉他,生死轮回并非注定,有三等人可以躲过,那就是“佛,仙,神圣三者”。于是,他去冥寻师访道,闹府,反天宫,尤其是去西天取经,无非都是为了跳出轮回。成功为神,失败为妖,反正都可以延长寿命。

第十七回,观音菩萨变为凌虚仙子,悟空看了连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观音菩萨笑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下一句写到:行者心下顿悟。他悟到了什么?不就是一念之差的道理吗?当初的自己取经是有自私之心的,就算这样的他成为了佛、仙、圣不过表面罢了,而自己的心早就被生死轮回扼杀了。我想,也许他就是那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真假美猴王不就是比妖精菩萨更明显地看出心念的重要性吗?六耳猕猴就很像之前的那个为了结果而取经的孙悟空。

那个冒充孙悟空的六耳猕猴在形体与表面行为上与孙悟空毫无二致。小说渲染他们外在的“同”,意在强调其内里的“异”。从这个角度说,形体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的,完全无关紧要,关键在心。如来在讲经时说到:“汝等具是一心,且看二心竟斗而来也。”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区别就是二心而已。如果六耳除去内心的私念,他也就是齐天大圣了。

心念对所有生命体同样重要。

纵观自古至今的为官者,悬梁刺股般努力挣得一个位置,哪一个初心不是为国为民?可惜有些人功成名就后却抵御不了糖衣炮弹的诱惑,丢掉了本心,摇身一变成为了污吏之妖。如果这些人能摒弃杂念,也都是国家之栋梁,人民之幸福。

如此看来,读书、工作、生活的充盈之乐,都与这一念之差息息相关。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6

书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是蜡烛,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力量,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天都沐浴在书海中,接受知识的浇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很多古典名著吧?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充满了离奇,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每当读起《西游记》,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入被精彩的情节深深吸引。

在这本书里,充分的描绘了师徒四人的形象。心地善良的唐僧,憨厚老实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勇往直前的孙悟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忠心耿耿,虽然有几次唐僧赶孙悟空走,但孙悟空总能和唐僧和好并救他与水火之中。

孙悟空不仅对唐僧忠心耿耿它还对妖魔鬼怪毫不留情,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勇敢聪明,无所畏惧,嫉恶如仇的大英雄。他能对抗天宫,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虽然多次濒临绝境,孤立无援,但他都从不气馁,往往吸取教训,重新抖擞精神,继续作战,赢得胜利。他这种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精神令我敬佩。

孙悟空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和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一样。当他在花果山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好像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像我们不小心跑进了大人的世界,并且搞的一团糟。天官们想哄住他,便封他做弼马温,结果没哄住。又封他做了个齐天大圣。但还是没有哄住。就和我们的妈妈给我们好吃好喝,但还是没管住我们一样。后来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手掌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500年。就像我们严慈的父亲,终于管住了我们。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虽然遇到了九九八十一个难关,但是他们不忘取得真经的初心,没有畏惧困难反而勇敢的去面对。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到了真经,被封为了真神。“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最终也会成功。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7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上下有着5000年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四部书,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其中以《西游记》是我的最爱。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我则是喜欢其中的四个主人公。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下面就让我来一一具体介绍。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他坚定不移,百折不挠,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从未打消过取得真经的念头。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的庇佑;和唐僧的三个高徒,让唐僧虽然经历诸多磨难而总能化险为夷。

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孙悟空不仅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还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它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府,在花果山自在称王。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形象会给予我们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

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清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虽然我们没有火眼金睛,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辩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而孙悟空的缺点就是不服管教,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要赌气,回花果山,所以才让菩萨给了他紧箍咒。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篇8

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诚老实的沙僧,救苦救难的唐僧......在这些数不胜数的人物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本书中对我教育最深的章节是“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讲的主要是:祖师授孙悟空术、流、静、动之法,可孙悟空得知不能长生,于是不想学,祖师听后,假装生气,用戒尺打了孙悟空三下,倒背着手,走入中门,并将中门关了,多时也不出来。听课的众人都来怪罪孙悟空,但孙悟空并不生气,因为他猜到的祖师的意思——用戒尺打三下就是三更,而背手走中门和把中门关上代表不要走中门。

孙悟空等到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入了祖师的房间。祖师见孙悟空进来,很高兴,于是传给了孙悟空长生之法和七十二变。之后,祖师见孙悟空“腾云”哈哈大笑,说这只能算“爬云”,之后祖师就传给了他“筋斗云”。孙悟空学了这些法术,又苦修七年,终成正果,只可惜祖师料到孙悟空会因大闹天宫而犯下大罪,把孙悟空赶出师门,并告诫他在外面不要说是我的徒弟。最终,孙悟空悲切地离开了斜月三星洞,投花果山而去。

我之所以对这一部分资料感触最深是因为孙悟空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本领,最终终得成功。异常是当祖师问他过了几年,他竟全然不知,以为只是过了几个月罢了。

这一句显出了孙悟空十分刻苦,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再回想起孙悟空护唐僧西天取经成功,可不就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吗?正是因为这努力,使得孙悟空有了大闹天宫的底气和勇气,有了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本事和信心。正是这努力、刻苦,才让平凡的“美猴王”成为了“斗战胜佛”。如果孙悟空当时不努力不刻苦,就不可能有之后的“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那么,他终将是一只平凡的小石猴。

再想想我,如果我的学习不够刻苦、不够努力,我就无法像孙悟空那样习得一身本领,所以今后我要向孙悟空学习,学习他刻苦和努力的精神,争取做个学习上的“斗战胜佛”,当然,我可不能“大闹天宫”……

推荐访问:西游记 读书笔记 感悟 西游记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西游记》读书笔记感悟 西游记读书笔记5篇简单 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主要内容摘抄及感悟 西游记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西游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西游记每一章的读书笔记及感悟 西游记读书笔记阅读感想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