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2023年会计培养方案10篇

2023年会计培养方案10篇

时间:2023-07-01 14:20:11 策划方案 来源:网友投稿

会计培养方案第1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情况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由于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产的损失约30%,植物保护作为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培养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培养方案10篇

会计培养方案 第1篇

1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情况

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由于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产的损失约30%,植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适合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植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工作关系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更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
四是初步形成了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植保体制和机制;
五是保障了生产和生态安全。

植物保护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自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一直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国内科研、教学单位等众多的科学家参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协作攻关研究。最初是以每个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逐渐发展为以每种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这期间又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发展为以特定生态区的特定作物组建多种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通过示范大力推广好的单项技术。从深度、广度及规模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粮棉主要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态机制、有害生物与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如在棉铃虫、麦蚜、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的成灾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综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每年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平均减少农作物损失20%,许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生产上利用了抗性品种,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草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果树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学农药得以控制的。更可观的是除草剂的应用不但解决了杂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劳动力,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加强植物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植保工作有序开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护工作网络,每个省或直辖市都设有植检植保站,各地区在农业总站里也设有植保科(室),县、乡级也有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培训,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把植保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办到农民的家里,使每个农民都懂得植保知识并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术措施。再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预警体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总之,植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防灾减灾事业,各级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开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实验设备、办公场所和经费,充分发挥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新时期对植保工作的要求

综合防治(IPM)是我国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措施,即“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各种有害生物。”这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起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其本质而言,其指导思想仍是以针对有害生物防治对象设计的。因此,新世纪要想摆脱人类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植保模式上务必有个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EPM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为主。EPM概念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植物保护。对新时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树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保护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
农业生产上许多重要农作物病虫都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流行规律的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统一组织甚至需要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
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必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二是绿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尽量采取生态学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化学防控上要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技术,减少残留、污染,做到安全用药,生产出“绿色产品”;
植保工作还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321世纪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质植保人才

现代农业正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的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也必将跟上新的技术发展需要,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迅速溶入植保领域,以实现植物保护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要达到这些目标,必然急需一批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科研、开发、推广、管理的植保人才;
需要一支从事植物检疫、植物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资营销的高效、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病虫害常见的种类有1600多种,是影响我国种植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虫损失粮食3000万t,棉花接近100万t。因此,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对我国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成灾机理和调控基础研究、开展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调解机制研究,加强植保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员队伍。

4植物保护学科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建设规划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对学科建设进行认真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近期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监督,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将几年来一直从事植保专业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集中到植保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来,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继续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作访问学者,以增强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地方市县挂职锻炼以增加社会经历及实践能力。有计划引进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从而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性、连贯性、科学性和有序性。做到“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综合实践与就业单位相结合”;
“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相结合”;
“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和科研立项工作尽快提升本专业的学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选用人才上很下工夫,多出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收集信息,掌握植保专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努力追赶国内国际植保专业发展的前沿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思路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4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内容。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个二级学科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当前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学科中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以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基因表达3个环节为主的理论体系。而农药学二级学科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传统化工产品为基础,在新产品研制和农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对有害生物治理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海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层次上分为科学研究型、技术推广型、生产经营型。培养要求毕业生应掌握植物保护工作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与技能;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与发展趋势;
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专业特色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绿色植保”为主线,突出生物安全保护,形成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的办学优势。结合黑龙江省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和生产“千亿斤粮食”、建设生态大省的契机,办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在省内发挥重大作用,并逐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模式培养学生,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要求(1)理论教学环节:通过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把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2)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通识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并对农业生产有基本的了解。(3)创业教育环节:通过设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业知识及经验。

5植物保护专业未来发展思路

符合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品质;
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减少损失。科学合理地控制粮食作物的生物灾害是我国植物保护研究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更加复杂多变,这为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二是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农业外来生物频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断发生,这对植物保护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这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要符合农业发展大趋势。

淡化专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

植物保护专业本来是属于植物生产类一个技术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将紧密地融合到植物生产的育种和栽培管理等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去,现在农业的发展将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植物生产原理及方法的专门人才。植物保护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将更多的采用生物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某种菌或植物病毒为载体,把目的基因插入载体,通过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DNA上复制和高效表达,还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育种等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实现的;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护上的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生产国,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农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对有害生物进行诊断、检测和鉴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来的血清学方法,由PCR衍生出来的核酸检测。总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保护植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丰富植物保护内涵

传统的植物保护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内容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措施。而实际随着植保科研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有害生物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可持续调控技术,以“安全、环保”的生态抗灾、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虫品种等技术为主体的“绿色植保”必将替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农药防治手段。为了改善植物保护环境条件,扭转土地环境退化趋势,必须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农业。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后达到一种病虫害在可接受范围,使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情况必然要脱离农药的使用,于是必然脱离了所谓的现代植保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嘉启.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N].科技创新导报,20xx(13):

[2]姚安庆.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xx,1:

[3]车先礼.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4]赵志鸿.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8(11).

[5]樊东,赵奎军,张伟,等.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xx,

会计培养方案 第2篇

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在此基础之上,一些社会性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为此一些专业的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场所,那么怎么样去培养一些专业的法务会计人才呢?这对于高等职业学院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具体分析我国现在的高职院校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培养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法务会计;
专业人才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要,而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非常多的财务舞弊事件,以及上市公司民事诉讼案件,这些案件的发展,都需要专业的法务会计人才进行处理,但由于中国法务会计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法务会计专业人才是非常缺失的,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担负起培养专业法务会计人才的责任,使得法务会计人才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转型的需要。

一、高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法务会计专业不能够准确定位

就单纯的学科来说,法务会计学科并不是单纯的会计学科,同样也不是单纯的法学学科,而是基于法律学、审计学、会计学、鉴定学等各个学科为一体的一个专业性综合性专业。所以很多院校在对法务会计专业进行定位时,就出现了定位不准确的现象,而很多的高职院校将法务会计学定位在司法的一个分支,而一些高职院校则是将法务会计学定位于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所以在高职院校当中,法务会计学科的属性地位是极为不准确的。这就造成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是非常模糊的,对这门学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滞缓影响。

(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因为我国的法务会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将法务会计专业列述于新生的学科。这时由于这种新兴的学科地位,致使好多高级院校对于这种专业的开设,处于不重视阶段,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是采用传统的落后施教方式。再加上法务会计专业本身的学科特性是比较难的,这就导致学习法务会计专业的人越来越少,致使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缺失。

(三)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依据

首先,这个现象存在于很多的高职院校,因为法务会计专业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是比较全面的,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性,而且适应性也是极不强烈的。其次,法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科目过多,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样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所降低。最后,很多的法务会计专业课程处于重叠状态,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忽略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四)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为高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性人才,所以很多的教师在技术方面的操作是非常好的,而在理论学科的素养上是极为有限的。而对于法务会计专业这个专业来说,既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这样的教师队伍,因此,导致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严重降低。

二、高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因为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的一些高等院校,他所培养的人才是一些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所以这种人才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人才在市场和实践当中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适当的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要。

(一)高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对于高级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最主要的目标是提升法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具体的培养过程当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育。首先,要加强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拥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掌握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向,快速做出应变。其次,应该注重实践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对实践的操作和运行,让学生能够模拟现场,了解市场动向。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构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尽量避免法学与会计学这两门课程,与法务会计学校重叠,浪费学生的时间。还要一些适应性的法务会计人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形成以法学和会计学为主,而以两个学科融合的东西为辅,一些相关的学科作为补充,这样法务会计人才就能够紧跟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于市场的高端的法务会计人才。法务会计人才对于未来市场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市场来说,更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必须加大对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才能使中国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兴利,王静.法务会计: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J].商业会计,20xx(8):

[2]李冰.高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xx(6):

[3]刘爱龙.关于财经类高校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12):

作者:尹丽娟

会计培养方案 第3篇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xx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会计培养方案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本地就业为导向;
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以创新我院招生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
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
以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岗位任职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对接、学校教育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深度融合为基本路径;
围绕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机制创新,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促进随州“中国专用汽车都”、“国家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探索校企协商、政府主导的单独招生招工方式。在湖北省招生制度改革的框架下,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商制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协议》,面向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实施单独招生考试,探索基于单独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

实施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学徒)。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车身设计及加工、车身安装调试、整车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为主要方向,通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齐星公司、中国恒天、江南东风、程力专汽、重汽华威、全力集团等合作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考评,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一体化体制机制。

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以试点专业为基础,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形成双导师制。明确师资队伍的选拔、聘任、管理、评价原则,确定专业教学团队的规模、结构和教学任务。探索建立学校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学院与随州专用汽车机械相关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制定并不断完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育人的系列规章制度,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试点范围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联合重汽华威专汽、程力专汽、江南东风特种汽车、中国恒天、全力集团以及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以汽装专业为基础,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培养形式、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

四、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

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备注

(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与合作企业签订试点专业《现代学徒联合培养协议》。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
明确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过程及其管理办法;
明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方式,确定利用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的方式及其管理办法。校企共同制定《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办法》。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处、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

试点专业与合作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实践。首批试点专业各选择1个班率先开展学徒制试点,以三年学制为1个试点周期。

教研室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制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招工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
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
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招就处

签订招生招工协议。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院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院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采取单招、订单班等方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

招就处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试点专业与合作企业联合进行专业调研论证,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精神培养,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与合作企业相关岗位(群)相匹配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既有扎实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有较强社会适应性、职业针对性、个体发展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研室

合作企业

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设计《XX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制《XX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简称“培养协议”),通过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在培养协议中,明确规定学院、企业、学徒(学生)三方的责、权、利;
明确学徒(学生)培养目标、学习时限、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课程安排、授课形式、结业评价标准及方式、工作津贴、师资保障、违约责任等内容。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教研室

合作企业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人才成长规律以及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实际工作能力要求,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本项目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课、职业拓展课三类组成,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两部分。

教研室

合作企业

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的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

教学办

合作企业

共同建设系统化标准。在研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试点专业的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教研室

(四)建设校企互聘、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双导师管理办法》。制定并不断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
试点专业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人事处

合作企业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人事处

合作企业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校企联合实施教学。教学过程,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地点限制,灵活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教学。以学时和工时为基础,以学分为纽带,科学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由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评价范围。

教研室

制定并完善《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明确现代学徒制学分制管理办法、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实习管理办法。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办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与督查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经校企共同考评合格的学徒,将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取得企业入职资格。

教学办

制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教学办

(六)总结推广

试点期间,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年度报告和周期总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宣传部及时进行跟踪宣传。试点结束后,试点专业做好试点总结。

办公室

宣传部

五、保障条件

(一)政策保障

20xx年湖北省教育部职教改革相关要求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相关配套的政策与文件,鼓励、支持、指导相关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20xx年1月,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随职”建设方案》,明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打造地方特色、服务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二)组织保障

成立汽车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在学院领导及教务处的统筹指导下,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汽装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组 长:童加斌

副组长:梁学军、陈安民 贺剑、赵恒、

成 员:夏章建、王军、汪勇、舒文鑫

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

负责汽车制造与装配试点工作的研究、组织、实施、推广;
制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
组织制定并实施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学校规章制度;
负责组织实施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本专业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业工作组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实施。

组长:
贺剑

成员:夏章建、舒文鑫、汪 勇、周俊、王军

(三)制度保障

学院拟将制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招生招工一体化、教学管理、教师培养、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

校企联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1)执行学徒优惠政策。经学院和企业考核合格的学生(徒),可同时获得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岗位资质证书”,被合作企业录用后,不需经过试用期,直接成为正式员工,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2)企业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工作内容,并享受带徒津贴。

(3)评选并奖励先进试点班、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师傅及学徒。校企联合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专门的奖励。同时,被合作企业评为优秀师傅的员工,在晋升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时作为破格条件之一,可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优先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学院评出的现代学徒制活动中产生优秀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或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

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1)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

(2)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制度,制订《现代学徒制招生(工)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含选拔、管理、培养)、《现代学徒制带教师傅管理办法》(含选拔、管理、培养)、《现代学徒制校企定期例会制度》、《学生(徒)转为员工(毕业)制度》、《学生(徒)实习召回制度》等,共同加强过程管理。

(3)校企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学生(徒)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徒)实习安全措施与**处理办法》,根据学徒培养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生学徒津贴等合理权益,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4)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生(徒)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经费保障

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经费,保证试点工作资金需要。

(1)根据《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随职”建设方案》及《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特色专业申报书》申请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每年30万元,其中20万元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项资金。

(2)积极争取企业职工培训及省级专项建设资金。

加强经费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产生最大效用

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五)科研保障

各试点专业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制度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总结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学徒制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

(六)宣传保障

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将试点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六、预期成果

形成一套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度。编写《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汇编》、《现代学徒制制度汇编》、《现代学徒制案例汇编》等制度文件。

校企共同开发一批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课程标准与特色教材。

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总结报告》,对首批试点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

总结、提炼本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公开发表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研究论文并辐射到我院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院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基层探索案例和经验。

七、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政府尚未出台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激励政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应对措施:在学院现代学徒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中、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议中,对合作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并且,校企双方可共同争取政府支持。

政府还没有现成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学院探索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在实施中会走弯路、会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应对措施:与合作企业协商签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协议》,报请政府同意,采取单招等方式。

学院制定的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政府现行的政策不匹配,与企业考虑存在差异。

深入调研企业,要了解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能够得到什么?企业最担心的是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制定与现代学徒制配套的管理制度、确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并与企业、学生三签订相关协议。

会计培养方案 第5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校企深入合作较难开展

校企合作可以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就走出去来说,无论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还是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实行一人一岗或是一人多岗,职员要对处理的业务负责,一般不会轻易让别人接触其所经办的业务。学校安排教师或学生到企业实践时间较短,且企业很少安排真正的顶岗,一般都是让学生以跟岗的形式学习,但并没有使其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请进来更不容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希望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和部分理论教学工作,但是企业专家本身的工作就很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学校投入经费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尚未有效对接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针对企业的出纳、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专业均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也只是把章节换成项目和任务,教学内容还是原来的知识体系框架。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理论、学生做练习。学生到工作单位,接到一堆单据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做账。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对接。但考试大纲不能等同于职业标准,职业标准除了对从业人员有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的要求外,还应该包括对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及行业要求不相适应

正在实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实现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部分学校虽然实施了账证表进课堂的措施,但由于缺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备课要比之前花费更多的精力,但如果学生在经济业务的处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习指导的话,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得到提高,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能由于职业意识观念淡薄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实践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认知、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主要是在手工做账,通过实训教学平台进行会计仿真实训的学校比较少。

二、信息化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国家已经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争取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必将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进行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移动互联网正在与教师争抢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就很难避免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手机观看教学案例的视频或动画,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本次的教学内容;
学生观看某个动画或视频,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在智能终端完成实训或者作业等方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很多学校为了学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证书,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并没有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将其作为考证课程。这门课程的案例仅停留在文字上,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不好理解,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资源建设为契机,将案例拍摄成情境剧或者制作成动画,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等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养成。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数字校园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网上学习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下一步实施翻转课堂做准备,学生课余时间到网上看教学视频,在课上做作业并由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可能实现比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由来自企业的专业与教师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录制成微课或视频课,实现课岗对接。特别是实践课程,企业专家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但可以将其工作的过程录成视频或者在其指导下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在实训时反复观看以掌握实践技能,也能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在校企共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来自学校的教师提高了实践技能,来自企业的专家理论水平也得到提高。另外,建设的教学资源应向社会开放,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和社会人员学习会计技能提供便利。

建设虚拟实训平台

建设虚拟实训平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通过建立虚拟实训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实训平台能够对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出评价,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也方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实训的完成情况。

会计培养方案 第6篇

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类型,其教育理念会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应基于现代职教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

1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分析

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义,较多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1]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职业教育,无论其功能还是结构都应具有时代性,即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取向与具体形态也必然会随之变化[2]。理念决定发展方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也应是动态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xx”,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等无不对原有的职业教育理念造成冲击。构筑符合“现代”概念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提,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研究学习者个性化特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习者尽可能发挥潜能。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在探索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职业教育的规划和设置。现代职业教育理应要向着终身学习方向延伸,要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为从业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

构筑创新创业的理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等院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着万千创新创业者的教育教学任务,有责任、有义务把创新作为职业精神来培养,把创业作为职业能力来培养,并促进其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塑造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输送主渠道,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或间接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职业教育在为区域经济提供人力支撑的同时,区域经济也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实现,让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岗位胜任能力需要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双师”队伍、信息化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了明确规定。这就迫切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对接产业,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才能把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实处。

2 基于现代职教理念视角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人才规划》虽没有给出完整的`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才质量标准,但明确指出会计职业从技术手段到人才培养目标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手工做账、报账到信息化系统的账务处理。会计领域也拓展到更多的高端管理领域。金永利等人研究认为现代会计人才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会计人才的一般定义而言的,它是指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会计人员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在现代会计领域出现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所应具备的以国际化、信息化和应用型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综合知识和能力储备[3]。

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更多是就传统会计岗位需求来探讨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4]笔者认为现代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不仅与会计人才层次、就业领域有关,也应与新经济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工业4.0的升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综合化,即会计、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集于一身。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岗位也有可能被信息技术手段所替代,会计人员也更多转向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等工作。因此,现代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还应当赋予新的内涵。

更新知识能力。知识更新快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企业经营模式、业务内容,还是与财税等相关的制度、规定都在不断变化,这都是对会计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一种挑战。会计人才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从业中做好职业判断;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财税制度;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更新知识能力已成为现代会计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在技术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创新创业一样适用于会计人才。创新是号召会计人才不可因循守旧,要运用已经积累的丰富知识,学习新的技术,通过不懈地探索与研究,在头脑中形成独创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5],为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是会计人才在会计岗位上和会计服务中的利用创新应对变化的经济、技术环境,进行相应的会计领域的创新创业。

会计培养方案 第7篇

为加通信学院社团服务部干事的工作能力,提高干事考核活动、管理社团的能力,制定以下计划

一.培养目的:

通过培养使干事具备较强交际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写作功底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学生,同时,使干事具有提出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合理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的能力,以及熟悉本部门的主要工作。

二.具体计划:

培养干事的工作能力。为了让干事在锻炼同时做好工作,把所有干事根据特长分成2组,分别为外务组,内务组。

外务组负责辅助协会策划活动,以助手身份深入到整个社团内部工作,负责协助社团的活动,总结社团服务部的活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内务组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写新闻稿,制定值班表,部门内的人文关怀(生日贺卡等),以及每学期的资料整理,制作评分表,并且仍需参加各社团的考核活动。

外务组及内务组成员应定期调换职位,以保证干事得到充分锻炼。

培养干事的活动能力。

所有的干事轮流参加社团考核活动,了解活动的各个基本元素

社团服务部会安排每位干事至少一次完整参加社团活动,包括策划,组织,行动,反馈。

社团服务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本部门活动,要求所有干事参加。

干事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多给干事创造互相倾诉,互相交流的机会,并定期安排演讲活动,让干事站在讲台,锻炼口才。同时,也会在开会时候突然给他们话题,让他们面向大家,能够面不改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干事写作能力的培养,先教干事怎样写策划和总结(发给干事一些策划书和总结),让他们有东西可以模仿,逐渐找到自己写作的感觉。并且加入到社团活动中,参加社团策划,完成实践。同时,所有的干事应当轮流写新闻稿。

增强干事的团结合作精神,首先有定期的例会,提供交流的时间,让干事交流感情,其次适当的人文关怀,过生日时送贺卡等。

会计培养方案 第8篇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8所我国部分地方院校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最近十年来各级教育相关文件及相关学术性论文,收集并且整合参考了八所高校(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院校的课时比列、学分、实践等环节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三)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当前该8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结合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的需求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这种上下位的课程,又有传统课程又有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四)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分析。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将体育教学方向归入其专业方向当中。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要以市场做为主导,将体育、健身等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性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依据,加快专业性建设,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中现有的专业基础,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似。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出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其培养方案雷同现象相当普遍,近60%的相似。2.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分配比例差距悬殊。研究表明该8所高校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三大主干学科”和“五大主要课程”为主线,各学科相应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必修课与专修课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比例等大多是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拼接或移植过来的,课程课时分配不够合理。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实践中去,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建议

1.结合市场的需求类型培养专业类型的人才,打造优势社会体育专业品牌。各高校要做到“精”或“专”,在突破“专”长的基础上追求多能,并强调例如是培养“技能型”,还是“应用型”或“服务型”?与此同时加强各高校的交流,结合各校所处的地理优势,共同制定有利于发展、更具体的更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2.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扩大专业口径,体现个性培养,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注重横向交叉与融合,促成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办出1~2个有竞争力的特色方向。3.加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拓宽、稳定实习基地。提高其互动性、实践效果的有效性,各高校应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求争取地方政府参与到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来,提高校政、校企体育行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市场宽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地方社会体育品牌。

会计培养方案 第9篇

着力推进校企合作。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会计教学中,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为辅。校内模拟实训虽能达到一定的实践效果,但学生还是无法从整体上领悟企业的资金循环,从而影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各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但会计岗位的机密性不会让普通实习生接触。推进校企合作,让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实际需要对接,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建立科学的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

创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不能单纯遵从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技能形成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6]。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将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项目化,以项目化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或融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训课程方面,强化单项实训,提高综合实训,推行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综合实训。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会计专业教育。

高校是实施国家双创战略的重要基地,也是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当今社会,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素养,还要在思维方式和沟通交流以及创新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软实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专业课程的教育,还需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双创教育的重点不在“创业”,而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此为契机,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双创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围绕会计专业服务的特色进行学科建设,从而推动会计“服务+”创业实践,只有通过推动服务的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7]。

4 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求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并不断被拓展。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研究不仅要遵循会计专业建设的规律,还需要结合社会环境下岗位胜任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关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11):25—28.

[3]金永利,胡金良,李梦.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1):44—45.

[4]宋彩群.义乌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探究———基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需求[J],中国证券期货,(3):84—85.

[5]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4):90.

[6]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与国家资格框架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1):23—34.

[7]李薇薇.财经类院校走“服务+”双创之路[N].中国教育报,-12-24(03).

会计培养方案 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xx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xx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
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xx青年英才600人;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
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
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
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
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
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
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
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
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
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
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
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习;
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五、组织实施

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xx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xx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xx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xx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
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xx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工作

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推荐访问:培养 会计 方案 会计培养方案10篇 会计培养方案(精选10篇) 会计培养计划主要内容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