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近代以前欧洲大学教育思想的演变

近代以前欧洲大学教育思想的演变

时间:2022-12-25 08:25:03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从源头上分析了中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的性质及其演进规律,同时以大学教育的属性为视角重点介绍了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学教育思想。最后指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导致的大学教育属性的变化是大学教育思想演进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想;大学教育属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随着大学从中世纪的偶然之物逐渐演化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服务站”,大学教育也从“休闲品”转化为“奢侈品”进而成为具备准生产力性质的“商品”。与此同时大学教育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作为休闲品的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大学尚未形成,大学教育不过是学者为实现自己的思想自由而进行的探索,是一种休闲品。在此前提下形成的自由实用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初期设想是大学教育思想的源头。

(一)古代希腊的大学教育思想

古代希腊并没有真正的大学教育,无论是柏拉图的学园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机构都还只是大学的雏形。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三哲对教育的思考为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目标方面三哲都倾向于德才兼备的统治阶级尤其是领导人的培养;在教育内容方面形成了以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主体的自由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方法则以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代表,注重通过问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古代罗马的大学教育思想

古代罗马的大学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思想两部分,两者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形成了中世纪乃至现在整个欧洲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充满了实用色彩。在教育目标方面前期倾向于培养雄辩家,其中以西塞罗和昆体良的主张最为鲜明,后期则注重对官吏和朝臣的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主张,形成了包含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逻辑、修辞、辩证法在内的七艺,成为以大学教育的主体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西塞罗主张通过写作和演说练习培养雄辩家,后期的帝国学校则主张系统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师地位。

2、古代罗马的宗教大学教育思想

奥古斯丁是古代罗马宗教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著作《忏悔录》中他主张“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教学活动就是通过符号、言语、数等以引起学生对心中已有的概念的重新认识。”[3]由于主张“原罪论”奥古斯丁强调教学中惩罚的作用。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西欧处于奴隶社会的巅峰,尚未出现真正的大学以及大学教育思想,大学教育只是作为少数思想家追求理想、实现精神自由的休闲而已,大学教育思想停留在天才的设想和经验总结阶段。

二、由休闲品向奢侈品的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文明的浩劫和宗教的兴盛

公元三世纪左右古代罗马渐趋衰败,分裂为东西罗马。西罗马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中风雨飘摇,古代文明也濒临灭绝。然而此刻基督教作为文明的避难所为文明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栖身之所。少数人为了躲避战乱选择隐居的生活继而成立修道院,修道院人员为了追求知识,实现其宗教理想保存了大量古典文明,并从宗教角度对文明进行了思想加工。西罗马灭亡后,宗教文明成为西欧的主流文明。

(二)加洛林文化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

在战乱后查理曼统一了西欧,为了稳固其统治查理曼不得不借助宗教进行教育,形成一种教会教育制度,而世俗教育则处于一种衰势地位。这是中世纪教育具有极强宗教性的深层根源所在。西欧宗教社会与世俗社会的二元关系,双方的对立、冲突与融合在这一时期一更为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推动欧洲文明发展的持久动力。该时期该时期教会以七艺教学重视文法、修辞、辩证法、尤其注重文法,轻视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形成对上帝的信仰。

查理曼对西欧的统一为封建主义的发展和宗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随着二者势力的增长,中世纪大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世俗政权和宗教势力之间冲突和斗争的缓冲器,大学教育也逐渐演化为极少数贵族的奢侈品,远离了广大人民和社会的需求。

三、作为奢侈品的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中世纪大学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1-12世纪欧洲王权日渐强大,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城市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而且提出了文化要求,而十字军东征恰好带回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世纪大学以及大学教育思想在这一时期便应运而生了。

(二)中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简介

1、大学自由和大学自治

中世纪大学成立之初就强调大学自由和大学自治,无论是“学生大学”还是“先生大学”都强调学术自由以及大学远离政府和宗教的干涉自行处理事务。“大学还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地方当局之间的矛盾为自己争取到不少特权。如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处理大学师生和外人之间发生的诉讼,大学有集体迁移的自由,等等。”[4]

2、培养目标以及教育内容

中世纪大学主要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四科来进行,其中文科为基础学科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做准备,教育内容主要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3、教育方式

中世纪大学的教育方式极其简单,主要为讲授和讨论。由于教师和学生来自欧洲各个国家,所以中世纪的大学教育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国际化的色彩。

中世纪大学教育思想是对古希腊罗马以及东方伊斯兰教育思想的总结和融合,同时也包含了世俗思想和宗教思想的冲突和交流兼具东西方色彩,在世俗中满溢着宗教气息,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特定时期、特别环境下的产物,是特殊的精神财富。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世纪后期由于世俗政权和宗教势力的干涉大学逐渐丧失其独立地位,大学教育思想也在经院哲学的影响下日益形式化,走向保守和反动。于此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发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为大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人文主义者的大学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者主张大学教育应该是以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主体的博雅教育。此外人文主义者也强调体育锻炼以及对德行的培养。前期人文主义者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通才、巨人,其代表思想有拉伯雷的《巨人传》,以及维多利诺在“快乐之家”的实践中所贯彻的思想;后期人文主义者主要是为了培养朝臣和君主,代表思想主要体现在卡底格朗的《宫廷人物》以及埃利奥特的《行政官之书》中。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教育方式也是以家庭教育为主。由于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信仰上帝所以人文主义者的大学教育思想中大都包含宗教成分,是世俗和宗教的结合体。

(二)宗教改革者的大学教育思想

宗教改革者中以梅兰克顿的大学教育思想影响最大,具体概括为“建立新的学校教育体系、主张国家对教育行使控制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和世俗性目的兼顾、神学和人文学科并重”[5]。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实践

1502年维滕堡大学成立,成为路德派宗教育改革的基地,同时也开启了大学世俗化的进程。文艺复兴的大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维滕堡大学学术规则中。具体表述为“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黑暗它持骑墙态度,它属于与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真正知识来源相联系的那种传统。”[6]

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思想存在严重缺陷,一方面“在整个的这一段时期里,教育的目标始终不在于教给孩子实际的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一些纯属形式性的技能,要么是论变的技艺,要么是自我表达的技艺,之所以存在这种明显的趋向,就是因为,一旦教育的主题成为人,也只有人,它似乎就不再能够涵括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了,因为关于自然的研究被排除出教育的领域,实证知识的一整个来源或许是重要的来源就被一举禁止了。”[7]此外宗教改革者关于宗教与世俗并存的大学教育思想必然产生理性与信仰的矛盾,阻碍大学的发展。

五、启蒙运动时期大学教育(具备生产力性质的商品)的指导思想

进入17-18世纪,中世纪大学日趋腐朽和落后许多人主张废除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率先改革大学使其为社会服务,大学教育由极少数人享有的奢侈品开始逐渐转化为由国家提供的具有生产力性质的商品,大学教育思想也注重为世俗服务。

(一)背景

该时期英法等国资产阶级先后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工业革命的爆发也启发人们重视科技的力量。此外为了反抗教会的统治资产阶级发起了启蒙运动,这些都为新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代表大学及其教育思想

1、哈勒大学

17世纪末,德国大学依然笼罩在中世纪大学学术传统的阴影之下,教学用语为拉丁文,亚里士多德学说统治着哲学领域,真理的确定必须依赖于引经据典,划时代的自然科学和数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在此情况下托马西乌斯在哈勒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哈勒大学,其中沃尔夫和弗兰克对哈勒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哈勒大学成为学术自由的第一个发祥地,理性主义的大本营。

2、思想简介

在课程设置方面哈勒大学首次在法律系中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同培养国家或地方官吏必备的知识结合起来。此外哲学系不再是神学系的附庸,它基本上取得了与神学、法学、医学系同等的地位。

在教学方法方面哈勒大学聘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为大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奠定了大学高水平科研及教学的基础;于此同时全面推行人文主义思想, 倡导学术自由, 设立了以先进的自然科学及其教学为基础的“自由哲学讲座。”

最后哈勒大学强调了采纳了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价值,并且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原则。

六、总结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大学教育思想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逐渐由休闲品转化为奢侈品,进而成为具有生产力性质的商品,大学教育思想也在其基础上不断发生变化,反过来大学教育思想形成后又会对生产力发生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4.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2-93.

[3]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第386页

[4]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3.

[5]欧洲文艺复兴史.[M].

[6]欧洲大学史第二部[M]

[7][法]埃米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 渠东校.

作者简介:张平军(1987-),男,河南商丘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推荐访问:欧洲 近代 演变 思想 大学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