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18篇

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18篇

时间:2023-01-05 11:20: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18篇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只做精品  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典型经验做法  联结红色纽带,共走“益企强村”振兴之路。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活动,通过村企联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1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18篇

篇一: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只做精品

  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典型经验做法

  联结红色纽带,共走“益企强村”振兴之路。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活动,通过村企联合、村校联合、村院联合,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化、村落城镇化、服务现代化。截至目前,全县共签订村企联建项目*个,实现涉农村(社区)联建全覆盖。

  启动“民企乡村共兴”行动,推进企业与乡村组织共兴、人才共兴、产业共兴、文化共兴,由工商联牵头,县级相关部门负责,联合企业和村级党组织组建*个党建联盟行动队,建立*个“企村共兴”服务站,以党建引领推动村企要素互换、共同发展、共兴共赢。

  讲好红色故事,推动“党的政策”声入人心。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积极发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三农”领域代表人物担任宣讲员,深入乡村讲堂、院落林盘、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忆感人瞬间”“话乡村变化”“晒幸福生活”“讲奋斗故事”“谈乡村未来”等*个方面,宣传*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所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坝坝会、入户会、林盘会*次,参与群众共*万余人次。

  挥舞红色画笔,绘就“安逸乡村”美丽画卷。实施“安逸乡村宜居行动”,选派*名机关党员干部蹲点调研、指导服务、直接参与,推行“拆、收、改、栽、

  1

  只做精品

  画”五字工作法,实现全县垃圾有效处理村*%、污水有效处理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县委办机关党W与百家池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创新探索“一核三微”基层治理模式,将疫情防控、防汛抗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夯实了乡村振兴底部基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富民村居图已然呈现。

  凝聚红色力量,铺满“强村富民”幸福底色。实施“归雁兴村工程”,回引*余名善经营、懂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治村,培养发展农民工党员*名,优选储备农民工后备力量*名,选拔任用农民工干部*名。实施“民星培育计划”,立足竹和椪柑产业,开展名师、名医、名匠、名家等“本土菁才”*大培育行动,实岗锻炼*名本土人才,培育“土专家”*人、新型职业农民*人,评选出“椪柑大王”“红色电商达人”“乡村女领头雁”*名,*名本土人才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实施“合伙人引进计划”,柔性引进中柑所、中农大、省农科院等专家*人。

  2

  

  

篇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1、“掷财有道〞,提升乡土人才鼓励“含金量〞物质鼓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根本手段。其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所以,要善于运用物质鼓励激发乡土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乡土人才物质鼓励的“含金量〞,加大物质鼓励的资金和财政投入,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xx省将取得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以上职称的乡土人才,纳入“xx省有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专家〞“xx技能大奖〞等人才工程和政府奖励的评选对象,其中“xx技能大奖〞中奖励“xx大工匠〞每位x万元、“xx工匠〞每位1万元。其中,xx市为充分调动乡土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制定了“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政策。20xx年,xx市制定出台了?xx市乡村人才选拔培养方案??关于启动“双百双兴〞工程的实施方案?,对入选xx市乡土人才培养方案的,分层进行培养,最低给予每年3000元的资金资助;对形成常态化乡土人才培养机制的乡镇,根据成效,每年给予15万~30万元的奖励补助,同时使乡土人才获得社会的尊重与重视。2、“情比金坚〞,打好“乡愁〞“情感牌〞要打好乡情牌,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乡土情感,为自己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加强与乡土人才的沟通交流,进行适当的赞赏与夸奖,不断加深与乡土人才之间的感情。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同时,要使乡土人才破土飘香,赢得社会的尊重,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掌舵者〞角色。特别是对于在外地的乡土人才,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和在外乡土人才亲属关心关心制度,打好乡愁“感情牌〞,不断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严考重赏〞,摆好成才用才“擂台赛〞“严考重赏〞是指正强化和负强化并重的鼓励方式,注重“奖〞与“罚〞并用。“擂台赛〞旨在营造一种乡土人才“能上能下〞的成才用才竞争机制,也就是要对乡土人才的前期认定和后期管理进行严格考核,通过多种竞赛和评优活动对于优秀的农村乡土人才加强奖励,努力营造成才用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方面,严格的考核是考评鼓励法的重要表现方式。乡土人才的职称评定对人才的“准入〞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但对后期乡土人才的考核管理应加强重视,要不断完善乡土人才职称的“退出〞机制。要推动建立专门的评估考核小组,通过专业技术评估、自我评价、专家评审、村民互评等形式进行多维度、动态化评审考核。建议实行乡土人才职称评定任期制、年度考评制或者周期考评制,表达动态管理理念。对于在“三带两助〞方面绩效不达标者,实行职称降级或者职称福利暂停等措施。对于具有突出奉献作用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方面实行越级或者破格晋升。

  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奖励的鼓励作用。积极打造竞技交流平台,推进各种大赛、竞赛活动常态化、经常化,如技艺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农技推广竞赛等,提升乡土人才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在全社会营造出“人才就在身边,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气氛。不断创新各种竞赛的形式,举办不同内容、不同主体的乡土人才竞技比赛,为乡土人才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促进技能交流和技艺提升,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让各类乡土人才“大显身手〞,破“土〞飘“香〞。

  4、“养贤育才〞,谋好乡土人才“锦绣前程〞对人才的鼓励重点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做好乡土人才的职业规划引导,为乡土人才编织一个可盼可期的“锦绣前程〞也是人才鼓励的一个重要方式。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引导,一方面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健全乡土人才职业开展通道。首先,要健全农村乡土人才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乡土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培训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可通过课堂培训、专家讲座、现场指导、远程教育和外出观摩等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内容要以实用技术为主、特殊技艺为辅,表达农村经济开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做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不仅如此,针对农村乡土人才在学历方面的“短板〞问题,要依托大中专院校、职业高中、网络教育等进行学历提升的培养,不断提升农村乡土人才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素养。其次,要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农村乡土人才职称评价评审体系,创新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方式,在人才认定和职称评审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那么,禁打“人情牌〞,严格把控职称评审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5、“建章立制〞,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站台撑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阐述了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2种因素:保健因素和鼓励因素。并且其说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鼓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鼓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而政策制度正是乡土人才鼓励的保健因素,如果没有政策制度的支持,乡土人才就难以施展拳脚,畏首畏尾,干事创业的热情自然是损失耗尽。因此,政策制度是给予事业开展的最大支持,培育和鼓励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三带两助〞的作用需要在政策制度上有所倾斜,需要政府“站台撑腰〞。结合各区域开展实际,对于优势产业、急需专业的人才提供对口的政策支持,大力引进和培养符合区域开展需要的专业性乡土人才。在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的产业技术扶持、工程资金投入、人才载体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宣传展示平台和金融贷款优惠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支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xx镇围绕乡村人才振兴目标,坚决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农战略,优化农业人才开展环境,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我镇乡村振兴赋能。一、打造两个“课堂〞,共筑乡村振兴美好未来通过打造“室内课堂〞和“田间课堂〞两个载体,采取“室内和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种养殖专业技能培训,让田间地头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场所,使农民“足不出田〞就能学到农业实用知识,满足农民最迫切需求。今年以来,我镇组织各类农业生产经

  

篇三: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乡村振兴工作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抓手之一。我们把贫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后队变前队,实现脱贫与振兴双轮驱动。一、加强深度“融合”。X、强化有机融合的“指挥部”。着力优化部门设置,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职能融合。按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精神,适当提高该职能部门级别,加强“指挥部”,实现精兵强将、精准布局、精准指挥。X、突破各部门壁垒。现在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导致政策相向不相合、条款相似不相连的制度“打架”局面。要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政策、大职能、大信息、大相融的制度体系一张网和一致性,X、优化政策体制设计。近细远粗,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调整和推动有机融合的政策和制度。要尽快梳理出此类政策的漏洞,及时调整,细化、优化、实化。二、在制度层面提供有力保障。X、重政策激励。宣传推广战斗在最基层、最艰苦的乡村工作的村支书,抓舆论、树典型,每年省评选表彰X个优秀“头雁”,同时评选市、县级优秀“头雁”,为村书记造势正名。针对问题加强统筹。建立政策措施,把主攻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融合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近年来产业扶贫中见效慢、期效长、考核难所导致的“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的问题,延长考核年限,优化考核指标,使之与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X、重精细化。紧扣“精细农业”目标,做精品、创品牌。以个个贫困村为

  点,组织起来,调动内生动力,带动周边连片开发,创建“精细农业”示范点。以此作为脱贫巩固成果阶段的重要考核内容。打造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精细农业产业扶贫典型,避免典型“一枝独秀”“不可移植”的现象。把精细农业开发,作为区域农业体系链、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的重要战略“棋子”,确保脱贫与振兴的长效机制,使省定贫困村实现“产业兴旺”。

  X、重产业园。着眼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用改革开放成功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力度,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力于农业开发的大型企业,开创三产融合、科技创新、“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样板,培育更多“集团”,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中,做优做强,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之战。

  

  

篇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某村实施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xx村党支部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通过“一头两翼一助力”发展模式,以党建为统领带头,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以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精心培养法治文化为“两翼”,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助力,以和谐促发展,以治理促振兴,逐步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谋划发展新格局今年6月,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县委选派机关事业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党支部通过加大村级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加强村级基础建设,保障实事工程开展。先后完成了文化大院、两委办公、廉政广场、卫计服务站、司法中心、红白理事会建设,完成深井自来水改造、路灯亮化、环境绿化等多项工程,并实现全村医疗保险和农灌电费“双免费”,有效促进了民生工程建设,为谋划发展新格局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加强党员加强教育管理,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建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和党员联系户等制度,促进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

  

  二、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创优农村新环境早在2021年,河南村党支部立足该村实际,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警、老乡镇干部、老教师、老同志”为主干的民事调解服务中心,队伍发展壮大到30多人。连年来,这些“五老”同志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义务投身民调工作,汗水洒满家家户户,足迹踏遍沟沟岔岔,用自己的辛苦为基层社会治理、化解信访矛盾打造了

  院红红火火开展文化活动,群众自编自演了一大批反映农村法治教育的作品,内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家庭邻里伦理教育等。今年,河南村建立了党性教育基地,以此又排演了一批集中反映党风廉政建设的文艺作品,如《党风正、村风清》、《反腐败决策真英明》、《红色万万年》等。还有《警民情》、《戒赌记》等多部二人台小戏、情景剧、快板书,反邪教作品《双丑会》、《二大娘骂邪教》等,多次在市县获奖。今年,文化大院集中编排了一系列新作品,内容集中反映四中全会、__精神在农村的号召力,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河南村开创了“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坚持在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有《中国梦、我的梦》、《中华魂》、《做个守法少年》等,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的热情。省市领导多次到河南文化大院视察,对该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村文化站站长樊志田同志被授予全省“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通过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群众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振,内生动力被真正激发出来,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农村新风貌。

  四、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激发农村新动能村党支部通过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富民产业,激发农村新动能。一是组建运煤车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0

  

  多万元;二是土地流转、出租,引进省、县级特色种植合作社各一家,发展红椒、红葱、土豆等特色品种种植共计500余亩,使村民大幅增收创收。去年以来,河南村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积极开展红辣椒特色种植工作。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党支部争取产业扶贫发展资金,继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完成300亩的年度种植目标。同时吸纳了大量闲散劳动力,特别优先考虑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篇五: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2021年度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强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强保障。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要求,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配齐班子、明确定位,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推动。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联合知名国企、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战略联盟,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指导培训,项目策划、金融服务,着力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本土人才、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班子,持续抓乡促村。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着眼换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分类分层分批集中轮训;组织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开展强弱结对,帮带提升。全市确定增收项目xxx个。四是着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引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入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一是出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概念规划,巩固提升高产粮、有机菜、设施果树等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推动区域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有机农业区域化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培强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位衔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开拓多个产品营销渠道,在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和大型商超营销专柜。

  三、数字赋能驱动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编制《数字化规划建设方案》,选聘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化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培训指导。二是成立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基站,加快向村级延伸。三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底座”,集中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主导产业率先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四是建设综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发乡村旅游服务全程数字化服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多元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资金活水。一是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化解堵点难点。二是抓住上级扩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强化资本运营,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引得源头活水来”。

  五、全面落实民生优先硬任务。积极回应诉求,兴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一是严格对照“四不摘”标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跟进帮扶。二是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在外人才、大学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一卡通”试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1年度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强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强保障。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要求,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配齐班子、明确定位,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推动。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联合知名国

  企、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战略联盟,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指导培训,项目策划、金融服务,着力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本土人才、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班子,持续抓乡促村。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着眼换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分类分层分批集中轮训;组织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开展强弱结对,帮带提升。全市确定增收项目xxx个。四是着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引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入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一是出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概念规划,巩固提升高产粮、有机菜、设施果树等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推动区域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有机农业区域化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培强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位衔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开拓多个产品营销渠道,在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和大型商超营销专柜。

  三、数字赋能驱动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编制《数字化规划建设方案》,选聘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化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培训指导。二是成立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基站,加快向村级延伸。三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底座”,集中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主导产业率先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四是建设综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发乡村旅游服务全程数字化服务,

  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四、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多元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资金

  活水。一是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化解堵点难点。二是抓住上级扩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强化资本运营,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引得源头活水来”。

  五、全面落实民生优先硬任务。积极回应诉求,兴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一是严格对照“四不摘”标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跟进帮扶。二是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在外人才、大学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一卡通”试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篇六: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为契机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夫受益万余人次为全市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育了名以上电子商务有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馆京东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进展

  只做精品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聚焦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形成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质机制改革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大力培养农村“当家人”、培养村级电商“领头人”等*项具体举措,切实创优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财政投入,近年来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增加,仅扶持“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市财政就统筹扶持资金*万元。支持帮助农业科研人才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多万元,落实科研团队研发费用优惠政策*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近亿元。

  聚焦本土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发掘内生动力。*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用好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一是全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乡土培育计划。为解决本土村才队伍存量小、整体素质偏低,乡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年起创新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年时间,培养*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

  1

  只做精品

  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并出台了“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扶持意见,促进学员主动回乡干事创业、传播先进技术、兴办致富产业。目前,全市共招录“一村多”学员三批次*人,其中党员*名,村干部*人,创业人员*人,培养了一批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农村优秀人才。

  二是深入推进基层人才“百人计划”。结合乡村现有人才资源实际,创新提出实施基层人才“百人计划”,打通乡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细胞。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乡村教育、乡村卫生计生等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每年重点面向全市基层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选拔*名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通过轮岗交流、“联校协作发展”交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交流教师人才*余人次;采取“县乡审核、免费培养、认定学历、回村服务”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多名、基层村医*名,打造了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乡村教育、卫计人才队伍。

  三是推进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万元,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余人次。大力开展贫困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各县市区农广校,集中培训*人次、送教下乡*人次,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常发杰、张瑞等*人获得国家、省级“最美农技员”称号。

  聚焦人才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市以柔性招才引才为抓手,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补足乡村人才紧缺短板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2

  只做精品

  一是强化院士专家产业支撑发展作用。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乡村人才需求情况,坚持高端引领,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家,先后与以钟志华为代表的*名院士,及近百名专家教授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合作项目*余项,开发新产品*余个,获授权专利*项,破解技术难题*余项。打造了竹山县巴山食品、房县九方魔芋、*市金陂水产等十多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区,其中武当动物药业院士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共建致力乡村建设。

  充分借助东风公司和省内外高校人才资源发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市企共建”“校企共建”“校县共建”等人才工作合作,探索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引才借智为目的”的引才模式。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工业大学、武汉市教育局等与竹山、房县、郧西等建立了人才共建项目。驻市高校和东风公司共建研发平台为县乡培训主导产业所需各类人才*余人次。实施农业领军人才产业团队扶持计划。

  为弥补乡村领军人才不足,全市整合各类农业专家及农业领军人才资源,组建茶叶、特色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个专家服务团队,制订专家服务团队分片服务、包村联系、巡回指导制度,帮助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及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服务,下基层开展专场服务*多次。实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评选,分三批次共遴选出特色基地*个、领军人才*名,通过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全市近*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3

  只做精品

  聚焦人才引才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市不断畅通引才渠道、创新聚才模式,通过搭建各类引才平台,让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扎实推进“我选*·圆梦车城”计划。各地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大学生来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近年来,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个,累计接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

  发展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为契机,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受益*万余人次,为全市*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了*名以上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馆、京东·*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搭建能人回归创业平台。针对乡村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各地积极牵线搭台,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带领致富、参与治理,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

  4

  

  

篇七: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篇四近年来xx省xx市xx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合集5篇

  【篇一】xx省xx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聚拢人才”展开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画卷”。建强组织,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产业基地,通过采取“社社xx、企社xx、村社xx”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新路径。xx县立足让党组织撑起产业发展主心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原则,把20049名农村无职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共成立8个产业党总支、87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该县瓦屋镇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下辖11个党小组62名党员,覆盖全镇11个食用菌基地,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了党建带动力。该县马楼乡成立蛋鸡养殖产业党支部、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香菇种植产业党支部等党支部,形成“三驾马车”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动乡村振兴强大马力。发展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适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实现乡村蝶变。xx县围绕村村上产业、户户有项目,对资源丰富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目前,血桃、葡萄、蓝莓、软籽石榴、香菇及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该县张官营镇深挖产业潜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辖区内包装、团购、冷库共用,在废物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突破1000吨,年产值800多万元。该县董周乡投资2500万元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培育了“xx硒梨”品牌,建成了林果农贸市场,涵盖产业带贫基地5个。覆盖董周、观音寺、仓头、库区四个乡36个行政村、2800多户参与林果种植,林果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果品10万吨,产值达2.65亿元。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2万人次,稳定就业1万余人。让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聚拢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永动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立足人才链,

  打造技术链,汇聚发展“永动力”。xx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县域105名“田秀才”“土专家”,抽调58名科技人才,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遴选234名第一书记,选派518支驻村工作队,让“人才杠杆”撬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该县库区乡吸引了9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使全乡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近1000亩,为3000余名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该县瓦屋镇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制种技术,研发出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目前全镇年种植香菇1037万袋,产量突破1万吨,突显技术创新“动力源泉”。

  【篇二】再过2个月,xx县xx镇xx村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二轮分红。这个有390名社员参加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群众受益、集体增收。该村村民杨新安,去年秋季全家6口人土地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800元。目前,全市已有798个村成立合作社,入社农民4.05万户,集中经营土地24.06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户年均增收2000元,探索出农业大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破解农业规模化经营难题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较低,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增多,“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抓手,全市还有许多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市委决定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进行积极探索。2016年4月,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

  模式,被称为“陶庄模式”。“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全市推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在县乡各级党委支持下,每个乡镇都建起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10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50元。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土地增潜和集体增收。”xx县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分析说。

  产业链求突破,规模农业加速转型升级“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每亩每年生产成本能降低100元左右。二是提高亩产收益,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100多元。”宁津县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宋成槐说。他介绍,去年全村通过统一耕种,每股累计分红1000元,农户的亩均收入比过去提高200多元。同时,群众的更多收益还在账目之外。据测算,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各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农忙时不用赶回来,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1000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腾出了时间,有的搞起了养殖、加工项目,有的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对于村集体而言,有了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平台更大。一年多来,众多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耕地130亩,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增收

  10万元。各地党组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做文章,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两步

  走”,合作社刚成立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综合考虑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两结合”,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深度结合,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在发挥农业合作社自身经营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成熟市场主体共同做大做强。

  xx县桃园街道西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合作,专门种植糯玉米,县乡农业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在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每亩3吨、每吨280元的价格销售青储玉米,当季亩均收益840元。“目前全市已有134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与51个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从传统粮棉种植到青储玉米、杞柳种植等,种类越来越多。”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立足产业促党建,产业、组织同步振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已成立的798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中,751名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2245名村“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无事可议,党员参与度不高。自从有了合作社,这些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从此有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党员们都踊跃参与,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xx县桃园街道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安说。“成立合作社,不仅是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更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群众把个人奔小康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紧,集体事情大家参与、重要问题大家商量,这才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廷国表示。目前,全市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仅占到全市农业村的10%。“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

  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同时继续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陈廷国说。

  【篇三】近年来,xx省xx县着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难选、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领头雁”队伍。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围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偏弱,大批优秀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问题,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舞台。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采取“内挖、外引、择优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察选人、考选用人、择优选派等形式,扩大选任范围,先后从机关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277名。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设18所“头雁孵化”学校,成立17个农村“三青党支部”,实行集中授课和实践锻炼方式,培养后备干部1680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顶得上”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干不着”问题,建立健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的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经济待遇,201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2.1亿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每人每月报酬达到4500元,最高的可以达到6900元。大力提升政治待遇,“时代楷模”、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挂职县委常委,2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考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2名,考录招聘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6名。健全帮扶培养机制。为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资金、政策等问题,多领域多层次加大扶持力度。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扶上马、送一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选拔361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大学、xx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对全县1006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4期集中轮训,帮助提

  升素质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整合涉农资金、明确土地出让金的30%用于乡村振兴等措施,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设立2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将“头雁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上台前“热情高涨”、上台后“原地不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党委责任,每季度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全年考核末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引导党委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月开展基层党建“四不两直”督导调研,重点抓“四议两公开”落实等村级规范化运行,定期曝光亮丑,倒逼规范履职。2019年以来,284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取消绩效奖励,6人被免职。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广泛推行村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篇四】近年来,xx省xx市xx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全区共有144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277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

  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2个、合作社党支部39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59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150名,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全面推行党的工作、组织活动、党员示范、人才支撑“四进合作社”模式,选派合作社辅导员352名,设置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等466个。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进企业车间、进生产班组、进产业基地、进田间地头,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成为引领乡村治理的“火车头”。

  “双向培养”育骨干,锻造乡村治理“主力军”。发挥带头人队伍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采取把新型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把党员带头人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逐步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成员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带头人队伍。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先后共有410名合作社优秀会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5名。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挂牌争先锋”活动,培育党员产业示范户4291户,引领带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1.1万余人,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能人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壮大了一支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

  “双向促进”聚合力,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支部领办培育一批“专业社”、抱团发展提升一批“联合社”、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示范社”等举措,合作社呈现出类型齐全、快速推进、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社会公益事业。组建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合作社带动、党员帮带、能人带动、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了帮扶贫困群众“全覆盖”,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党组织基本实现了能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根基,引领乡村治理驶入“快车道”。

  【篇五】xx省xx县着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通过一线培育、人才下派、正向激励等措施,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优秀人才一线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持久而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强化乡土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1+5”政策文件,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2万多名。县财政每年列支农村实用人才经费500余万元,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技术帮扶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其参与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先后创办各类产业基地71个,培养土专家652名,带动4.5万贫困群众脱贫。以中药材产业为重点,开展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并授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激发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动力。二是拓宽渠道、择优选派,引导人才一线服务。认真落实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贡献力量。开展“双百四联”活动,每年选派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00名农业专家,通过联基地、联协会、联项目、联农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实施“人才基层服务行”工程,动员和组织100名拔尖领军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技推广等9项基层服务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推精准扶贫工程,从农口部门选派449名优秀人才组成108个科技服务团,选派98名科技特派员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服务,选派115名优秀教师、医务人员到乡村开展支教、多点执业。三是创新机制、强化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把服务保障作为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的着眼点,在资金、项目、生活等方面为人才创设干事的良好环境。对选派驻村的人才,每个驻村帮扶队、每名第一书记每年落实各1万元的工作经费,每天100元的生活补助。对于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实行“三保一奖”政策,即:保留职务、保留待遇、保留编制,对贡献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对于到乡村开展支教、多点执业的教师、医务人员给予一定补助。对参与“双百四联”“人才基层服务行”活动的人才,考核优秀的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的津贴,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

  “优秀”等次,在晋升职称中予以加分。四是健全机制、树正导向,激励人才担当作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优先推荐提拔使用、优先晋升技术职称、优先项目资金扶持的“三优”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一线创新创业。近年来,县上先后对341名基层扶贫一线业绩突出、作风扎实、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和40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进行了提拔重用。严格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人才分类评价的政策措施,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精准扶贫、支教、支农、支医等获得的业绩作为评审条件,特别在晋升高级职称时规定必须有到乡村一线开展服务的经历。

  

  

篇八: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区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汇报

  *市*区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推进“红色三乡工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压实政治引领责任。区委确立“红色三乡、绿色发展”发展战略,把“红色三乡工程”纳入区委重点工作,构建区、街乡、村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体系,建立区、街乡、村三级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检查落实,严肃考核问责。

  二是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清单全程管。对照“红色三乡工程”项目清单,重点抓项目管理、抓过程管控、抓全程督办上,指导村书记对照清单抓推进,整合资源抓试点,强化责任抓落实,有效推动“红色三乡工程”重点任务落地生根。“一定双评”全程考。将“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一定双评”考核范畴,纳入村书记履职承诺,每月普查、每季抽查、半年严考、年终严评,考评结果与绩效发放、评先激励挂钩,把“抓书记”变成“书记抓”,倒逼履行“第一责任”。

  创先争优全程评。结合“星级争创”,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全域开展的农村党建“四互”(互评互比互学互促)评比活动,每季度对*个农村基层支部进行交叉互查、排名通报,强化“政治体检”。纳入村“支部主题党日”

  讨论和议事内容,纳入党员群众监督评议范畴,把支部推向前沿,把书记推向前台,传导工作压力,倒逼创先争优。

  三是明晰“红色三乡”路径。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摸底,组织“红色三乡”大调研,针对性地提出全区推进“红色三乡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路径、保障措施等。按照市委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要求,以省级“企业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典范花博汇和全国文明村、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星光村为样板,大力探索、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积极引导街乡村探索新路径、摸索新经验,为全区整体推进“红色三乡”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

  二、凝聚三股力量,助推企业兴乡

  一是发挥村企联建“动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指导成立*家农业产业园区域综合党委,由街党工委班子成员为书记、所属各村党组织书记、企业负责人兼任副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与协调作用,整合政策、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科技等各项资源,推动党组织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互利双赢。全面推进“第一书记工程”,选配*名党员干部、企业家作为“能人助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发展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信息、人脉和资金优势,帮助建立村级主导产业*个,有力推动强村富民,有效激活发展潜力。

  二是发挥区街联动“合力”。区委建立区领导“五个一”联系制度,明确每

  名区领导联系一个街乡、一个“红色三乡”示范村和一个党员示范户,帮助村里引进一个产业项目,引进一名回乡能人。截至目前,全区“红色三乡工程”共引进民宿、文创、网红、电商、旅游等新型经营主体*余家,吸纳社会总投资达*亿元,带动农民就业*多人。

  三是发挥部门联结“推力”。树立“痛点思维”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红色代办”服务。坚持“有困难找党员、有需求找干部”,围绕下乡企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辟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各项注册、行政审批“跑腿引路”。将政务服务体系延伸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三乡工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行政审批代办服务。落实“三个直通车”制度。做到党群干群“信息直通、诉求直通、服务直通”,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三、畅通三个渠道,集聚人力资源

  一是组织培养头雁。以村“两委”换届契机,推荐能人为村“两委”人选。全区先后召回*名回乡“能人”担任村干部,全区能人头雁的比例已达*%。注重在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回乡能人、下乡市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结构。组织*名红色三乡示范村支部书记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学习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生态发展先进经验,开拓视野;组织*名村书记到“红旗渠”现地教学,实现培训全覆盖;立足本土“传帮带”,组织*个革命老区街乡

  的*名村书记,到星光村代职轮训,锤炼党性,提升本领。

  二是乡情感召能人。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登门拜访能人,召开能人回乡恳谈会,大力宣传“能人回乡”的经验做法、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鼓励引导能人回乡反哺家乡建设。组织部门、街乡、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对本村籍贯的退休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在外能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同时,通过大数据摸排收集,建立“乡土能人信息库”,全区入库能人共*名。

  三是政策吸引人才。区委坚持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洼地”打造招商引才“高地”。落实市委、市政府鼓励市民下乡“黄金*条”、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钻石*条”等政策。整合区财政、农业、水务、水产、农机、科技、经管等*个涉农部门资源,制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同步制定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改革的领导和主导作用,变农民为股民,变资源为资产,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版”在全国交流经验。

  四、坚持四治并举,优化乡村治理

  一是完善乡村法治。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采取法律漫画、法制小品等形式,重点对征地拆迁、婚姻家庭、宅基地纠纷、防盗防骗等普法知识进行宣讲,增强村民法律意识。鼓励下乡市民中的法律工作者,通过法律手段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走访”“下访”活动,不定期派出联

  合工作组到信访“重点户”家中,面对面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收集诉求。

  二是创新乡村自治。坚持运用“四民工作法”妥善处理基层事务,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村庄公益建设等大事,都先由村民提出议案,提交村民代表研究,然后再由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决策、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在“红色三乡”示范村试点推行党建网、综治网、服务网“三网融合”,实现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将党员“网格员”变为统一管理、一员多用的“综合网格员”,利用微信群、手机APP将群众汇聚到指尖,实现组织全覆盖、诉求全收集、问题全解决。

  

篇九: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只做精品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亮点做法

  建好驻村工作队,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实施以“精心组织,编织驻村‘网格线’;尽心履职,夯实管理‘基础线’;倾心教育,开启沟通‘智慧线’;暖心关爱,构筑住村‘平安线’;真心服务,搭建党群‘连心线’”为主要内容的“五心五线”工作法,严管厚爱驻村工作队员,建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选派乡镇工作分队长*名(其中市派*名,县派*名)、第一书记*名(其中市派*名,县派*名)、驻村工作队员*名(县派*名,乡镇派*名),进驻*个村(社区)开展工作。落实工作队员“八有两安”、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依托“*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专栏,印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宜居乡村建设等《应知应会工作手册》,对工作队员进行基层党建、业务知识综合测试。

  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全县*名干部与*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创建党群理事会,畅通乡村振兴“治理经络”。创建以自然村为单位、党员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多个,吸纳成员*多名,覆盖了*%以上自然村。推行理事会“*”工作法,即建立“一张扶贫联系卡”,

  1

  只做精品

  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工作协调制度、结对共建制度、议事制度“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新格局,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擦亮“指尖党建”品牌,营造乡村振兴“智慧环境”。针对全县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监督管理、互动交流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等问题,设立“指尖党建”指挥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和整合“*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远教大讲堂”和“全域党建云”软件系统等多个平台,拓展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实现了教育多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宣传全域化,构建起“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县“指尖党建”品牌被评为“*市第一批党建示范品牌”。

  发展“篱笆桩”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快车”。针对村社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村企对接不畅等问题,创新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三方为支撑的“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组织牵线引进企业、企业帮扶集体创收、社员参与支持发展,探索出资源开发、股份合作、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电商服务等

  2

  只做精品

  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万元,*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万元。

  3

  

  

篇十: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本次对几个示范村的考察不难发现成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不仅仅是依靠农村的留守村民而是通过多种人才引进和促进方式将城市和社会精英人士引入乡村并发挥其乡村振兴的作用如招聘乡村规划师派驻优秀驻村专业型干部全球招募新村民吸引设计师艺术家创意群落入驻促进大学生乡村创意创新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不但优化了乡村人口结构并提高了乡村人口素质而且带动了本地农民见识意识和思想长足进步

  赴成都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赴成都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在宜宾市挂职锻炼期间,有幸参加了赴成都考察和学习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获得,为期两天先后考察学习了郫都战旗村、道明竹艺村、大邑幸福公社、浦江明月村等地。回来后,结合宜宾提出了新的学习观点,并汇集后初步整理形成了对宜宾市乡村振兴规划的一些建议。这些供分享体会和观点,不仅仅适用于宜宾市,同样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第一,需出台有利于“城乡人力资源置换”的激励政策,解决乡村振兴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本次对几个示范村的考察不难发现,成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不仅仅是依靠农村的留守村民,而是通过多种人才引进和促进方式,将城市和社会精英人士引入乡村并发挥其乡村振兴的作用,如招聘乡村规划师、派驻优秀驻村专业型干部、全球招募新村民、吸引设计师艺术家创意群落入驻、促进大学生乡村创意创新、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不但优化了乡村人口结构并提高了乡村人口素质,而且带动了本地农民见识、意识和思想长足进步。

  第二,要激发乡镇(村)干部、乡村能人和带头人的主人热情,使其“自下而上”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和迫切愿望,实现“要我规划”到“我要规划”的转变。在成都考察学习乡村

  振兴过程中,体会最深且觉得宜宾市最大的乡村振兴推进问题

  就是“自上而下推动力气大,而自下而上热情不足”。考察的几个村后发现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乡镇(村)干部、乡村能人和带头人发挥了主人翁作用,这样一支队伍把该村振兴当着自己家里事情,且热情高涨,战斗力极强。他们千方百计、日思夜想地主动谋振兴促发展,乡村主要的规划思路、创意和项目都是出自于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完全依靠外来规划单位。政府及相关部门则是顺势而为地引导、指导和审核把关,且给予政策和资金帮扶,而不是代替他们干具体事务。

  第三,需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市场主体下乡,以加强宜宾乡村振兴的“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模式。成都乡村振兴考察发现,无论是战旗村的集体资产公司,还是道明村的种业文旅公司,都是采取了市场公司化的运作模式。依托公司主体,乡村的策划规划、建设实施、管理经营、品牌推广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科学化运营管理模式,而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公司更多的政策、土地和基础设施投入保障,以促进公司资本化运作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宜宾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五粮液、丝丽雅、天原、恒旭、绿地、鲁能等企业成立乡村投资运营公司,支持市文旅集团和投融资平台进入乡村振兴市场,激励市区县各部门定点进行政策扶持支持,招引和培育乡村市场化运作主体。

  第四,需大力推进宜宾“农村新土改”,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战旗村集体土地入市释放出了巨大的改革红利,道明竹艺村农房宅基地出租激发了社区活力,明月村土地流转经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幸福公社利用空置土地建设一个惊艳的现代菜市场等等,都在不

  断进行土地经营模式创新。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三农”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意见,都在不断地强化农村土地改革,而我们宜宾却在“农村新土改”热潮中具体开展的行动少,土地经营模式创新也还不足,亟待激发该方面的市场活力、村民意愿以及基础干部开拓创新力。

  

  

篇十一: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聚焦人才开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到农村经济社会开展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形成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质机制改革促进人才优先开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大力培养农村“当家人〞、培养村级电商“领头人〞等*项具体举措,切实创优乡村人才开展环境。

  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财政投入,近年来乡村人才开展专项资金持续增加,仅扶持“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市财政就统筹扶持资金*万元。支持帮助农业科研人才争取科技工程资金*多万元,落实科研团队研发费用优惠政策*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近亿元。

  聚焦外乡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开掘内生动力。*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用好外乡人才,为新农村开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一是全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乡土培育方案。为解决外乡村才队伍存量小、整体素质偏低,乡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年起创新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方案〞,方案用*年时间,培养*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并出台了“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扶持意见,促进学员主动回乡干事创

  业、传播先进技术、兴办致富产业。目前,全市共招录“一村多〞学员三批次*人,其中党员*名,村干部*人,创业人员*人,培养了一批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农村优秀人才。

  二是深入推进基层人才“百人方案〞。结合乡村现有人才资源实际,创新提出实施基层人才“百人方案〞,打通乡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有效激活乡村开展细胞。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乡村教育、乡村卫生计生等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每年重点面向全市基层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选拔*名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通过轮岗交流、“联校协作开展〞交流、“三区〞人才支持方案等交流教师人才*余人次;采取“县乡审核、免费培养、认定学历、回村效劳〞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多名、基层村医*名,打造了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乡村教育、卫计人才队伍。

  三是推进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万元,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效劳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余人次。大力开展贫困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各县市区农广校,集中培训*人次、送教下乡*人次,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常发杰、张瑞等*人获得国家、省级“最美农技员〞称号。

  聚焦人才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市以柔性招才引才为抓手,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补足乡村人才紧缺短板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一是强化院士专家产业支撑开展作用。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乡村人才需求情况,坚持高端引领,建成院士专家

  工作站*家,先后与以钟志华为代表的*名院士,及近百名专家教授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合作工程*余项,开发新产品*余个,获授权专利*项,破解技术难题*余项。打造了竹山县巴山食品、房县九方魔芋、*市金陂水产等十多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区,其中武当动物药业院士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产业开展。开展人才共建致力乡村建设。

  充分借助东风公司和省内外高校人才资源发推乡村经济社会开展,深化“市企共建〞“校企共建〞“校县共建〞等人才工作合作,探索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工程为载体,以引才借智为目的〞的引才模式。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工业大学、武汉市教育局等与竹山、房县、郧西等建立了人才共建工程。驻市高校和东风公司共建研发平台为县乡培训主导产业所需各类人才*余人次。实施农业领军人才产业团队扶持方案。

  为弥补乡村领军人才缺乏,全市整合各类农业专家及农业领军人才资源,组建茶叶、特色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个专家效劳团队,制订专家效劳团队分片效劳、包村联系、巡回指导制度,帮助贫困村制定产业开展规划,提供政策及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效劳,下基层开展专场效劳*屡次。实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评选,分三批次共遴选出特色基地*个、领军人才*名,通过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全市近*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聚焦人才引才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市不断畅通引才

  渠道、创新聚才模式,通过搭建各类引才平台,让更多的社会人才参加乡村振兴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扎实推进“我选*·圆梦车城〞方案。各地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大学生来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近年来,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总数到达*个,累计接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开展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效劳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效劳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效劳点“三级效劳平台〞为契机,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屡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受益*万余人次,为全市*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了*名以上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馆、京东·*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开展。积极搭建能人回归创业平台。针对乡村人才短缺、资金缺乏、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各地积极牵线搭台,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带着致富、参与治理,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

  

  

篇十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市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做好五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某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

  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

  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

  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迅速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

  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

  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

  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篇十三: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只做精品

  村乡村振兴典型经验亮点做法

  聚焦从严管党治党,切实提升服务能力群众生活服务水平怎么样,主要看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村坚决把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来抓,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实施“阳光党建”服务品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通过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有效提高党组织成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使党内组织生活日益规范,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节日活动、火灾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效丰富村民的生活常识。在日常工作中,村级通过明确分工、分工协作的宗旨,将责任落实到人,使村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有人倾述聆听,有人帮助解决,不断完善推进村级服务机制,提高村级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因地处**九华山交界处,环山绕水,交通条件给产品销售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增强了人们大力发展产业的信心。秉着“特色产业,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村村民逐年发展起土鸡养殖、中药材种植、肉羊生猪养殖等多种特色产业,产业的扩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信心,也让他们的口袋慢慢鼓了起来。

  1

  只做精品

  近年来,该村累计*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种植黄精高达*余亩,养殖生鸡**只、肉羊*头、猪*头,新建养鸡厂*个,发展养殖水产*处。如今,该村特色产业的规模仍在逐渐扩大中,继续保持着为人民群众增产增收的好态势。

  稳步推进“双基”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双基”建设始终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通过强化村级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村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该村共实施*条水泥路畅通工程,总长达到*公里,涉及*个村民组,受益群众*余人,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出行效率,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近年来,随着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改造升级,先后实施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更有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石子路到水泥路,从露天广场舞到文化活动室,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身体素质提高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2

  

  

篇十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建强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兴那么乡村兴,组织强那么乡村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首要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其组织力。

  基于此,X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红色细胞工程〞,抓根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标准〞,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星级创争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聚力“强作用〞,探索建立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一突出四联动〞机制,最大化释放组织正能量。

  锻造生力军,为乡村振兴会聚“先锋动能〞。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根底、最坚实的力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见效。X市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突出“培强与推优〞,创办“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提升干事能力、开展智慧与政治境界。开办融媒体直播专题访谈栏目,通过开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引源与疏流〞,实施村干部“X〞雁阵培育方案,拓宽“头雁〞“强雁〞“雏雁〞来源,分层建库、系统培育、动态管理,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

  1

  鼓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开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做实“+〞文章,为乡村振兴厚植“惠民动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归根到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X市积极运用“党建+〞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兴办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靶向发力,推动“党建〞与“惠民〞相融共进,实现“X+X>X〞效果。

  聚焦“党建+精准扶贫〞,组建“决胜小康〞群众工作团,分赴各乡镇街道,帮助后进薄弱村理思路、引工程、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改善落后面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聚焦“党建+基层治理〞,深化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乡村振兴合伙人方案〞等“书记领题〞工程,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聚焦“党建+特色产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产业开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效劳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缺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着力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

  2

  

  

篇十五: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经验

  精心推进六大“三年行动计划”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随县答卷”

  随县是农耕文明发源地、炎帝神农诞生地,是全国农业大县、林业大县、水利大县和粮食大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机遇所在、优势所在。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我县早谋划、快作为,以六大“三年行动计划”破题,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随县答卷”。

  一、实践和经验1.“1+6”举旗定向,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党的十九大一召开,我们就在全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先后召开不同层次的务虚会、研讨会、“诸葛亮会”43场次,发动全县出招献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随县乡村振兴总体实施方案。随后,精心拟定了六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即农业产业转型、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改革创新、强化机制保障等六大“三年行动计划”。针对这六大计划,又在全县组织全体党员议、领导干部评、专家学者审,对每个计划“三过堂、三会审”,深究细考,反复“挑刺”,直至每个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时限到天。六大

  计划共涵盖71个重点类别、403个具体项目,可操作、好监控、易考核,成为精准的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与总体方案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既长短结合又粗细配套。如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每年每个镇新建改建厕所多少处、精准灭荒多少亩,哪些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等,全部清单化、台帐化,用三年时间引导农民改变卫生习惯,每村每塆实现干净整洁。再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念好民生“八字经”,细化到每年重点建设哪些道路、哪些医院、哪些学校,等等。

  2.示范带动试水,破冰乡村振兴三大难题。每年选择10个村,开展六大“三年行动计划”示范创建活动。一是高标领创,探索解决“干部怎么办”的问题。由10名县委常委挂帅包保、全体县级领导参与、镇村负责实施,根据规划列出清单,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会战推进,强化督导、定期通报,用试点实时引导全县。二是全员上阵,探索解决“群众怎么干”的问题。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把如何振兴交由村民自己做主,让群众更有话语权,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如在“十大荆楚最美乡村”的柏树湾村,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村民等5类群体开展百分制考核,考核成绩作为配置农

  户资源、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群众参与热情全面高涨。三是多方筹资,探索解决“资金怎么来”的问题。改变过去政府“包打天下”的做法,每年筹措亿元财政启动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投资参股等方式,调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实现政府花小钱撬动社会大资本的效果。如在淮河源头的龙泉村,用各类奖补政策支持该村社会化发展漂流项目,使“淮河漂流”成为鄂豫两省知名乡村旅游品牌,该村2/3农户籍此实现增收致富。

  3.创新机制聚力,点燃乡村振兴强大引擎。创新三大机制,为六大“三年行动计划”快速推进增添强大动力。一是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实行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管人、管钱、管事的高效协同,让“三驾马车”变身“雷霆战车”。用好各种平台载体,及时总结分析,推动点上经验面上开花。二是建立联村协作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地域关联等不同类型,按照每个区10到15个村的规模,建起21个乡村振兴协作区,促进协作区内资讯、资本、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实行打擂比武机制。分类制定全县381个村的考核规则,按季度组织乡村振兴专项观摩评比活动,重点比新人新点新变化。对成绩突出的村,除物质奖补外,在村干部选拔公务员、选举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及评先表模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问题和困惑

  1.思想差距是束缚。从农民群众来讲,部分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缺乏主人翁意识,习惯“等靠要”,主动参与不够。从基层干部来讲,有的干部茫然无措,不知道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习惯用老观念看待新问题。

  2.投入不足是硬伤。从中央到地方历来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投入不够,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对农村欠帐较多。随县建县晚、版图面积大,这一情况尤为突出。以交通建设为例,我县路网密度79千米/百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142千米/百平方公里)的55%。

  3.人才流失是软肋。农村青壮年和较高学历者不断外流,留守乡村的多为老弱病残幼,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大量存在,部分村庄日益凋敝,难以支撑乡村振兴。

  三、建议和对策1.持续推动思想解放。一是省级出台激励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省级加强乡村振兴的日常工作调度,促进各地比学赶帮超。三是省级制度化组织“三农”干部特别是“五级书记”培训、研讨和外出考察,用思想的“解放”带来行动的“突围”。2.坚持优先发展原则。一是政策优先。省级层面优先研究出台鼓励“三农”发展的系列政策。二是投入优先。优先考虑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保障。三是工作优先。在工作导向上向农业、农村优先倾斜,持续加强农村

  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3.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改革放权,赋予县乡足够的权限,按块分配资金资源。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将乡村治理、环境保护、宜居村庄建设纳入中长期贷款,降低农业投资、农业项目的贷款利率,增强农村造血能力。三是实行土地指标入市,支持市县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建立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推动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入市交易。

  

  

篇十六: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乡村振兴经验汇报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1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22022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

  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

  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00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

  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3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将扶贫部门的贫困家庭信息库与学生学籍库进行数据比对,确定受资助学生范围。同时,结合扶贫信息库动态调整的特点,组织各镇中心校对区域内贫困学生不间断进行排查,提高受资助学生信息核对的准确率,让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资助无遗漏。2022年春季学期,为1709名脱贫享受政策学生发放各类生活补助费、保教费、国家助学金85、6625万元,为1366名义务教育阶段

  脱贫享受政策学生发放营养餐费54、64万元。目前,贫困学生资助信息已汇总统计完毕,全部录入资助系统,等待财政部门筹措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

  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建立摸底排查机制,分门别类对因病、因残、因厌学、因缺失关爱等原因不能按期返校的学生进行摸底,特别是对于四类贫困家庭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把每年3月、9月作为重点监测时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一生一案”,对疑似辍学学生开展劝返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出疑似辍学学生5人,其中因病因残2人、重病重残3人,通过分包人的积极帮扶,病情痊愈后都返校就读。

  二、下步打算

  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手册、明白卡、宣传栏、致学生及家长资助政策一封信、主题班会等多形式、多维度进行宣传,确保全社会对政策全知晓。

  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装备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资水平,大幅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4根据《市健全市县两级指挥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规则(试

  行)》,区民政局对照《区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意见》《区乡村振兴考核成绩》,落实专班职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考核扣分情况,补短板、强责任、抓落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移风易俗方面

  。一是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各村(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并上墙,但有的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热心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是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通过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改变,但少数村民婚丧嫁娶中相互攀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组织振兴方面。

  二是协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困难较大,资金紧缺、建设进度较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紧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少,街道办事处财政压力大,区级财政没有设置相应配套资金,导致建设进度慢的问题。

  三是思想有待转变。农村地区对社会工作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引入专业社工人才的意识;部分专业社工认为乡村环境条件差,待遇低,不愿去乡村从事社工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民政局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部署,一方面针对此次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负责、专项推进,严格压实人员责任,严肃明确整改措施,针对性进行完善落实;另一方面,吸取此次考核成绩带来的经验教训,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面的检查落实,严防出现“雷大雨小”或事倍功半情形,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见实效。

  (一)紧抓关键领域,确保移风易俗全覆盖。

  二是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各村在已制定的《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基础上,通过开展向村民征求意见活动,了解村民对现行婚丧简办标准的满意情况和落实情况。根据征求的意见,各村对现行《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再进一步细化,确保真正落到实处。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

  三是着力提升红白理事会服务水平。指导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全面了解掌握村民对红白理事会服务的满意度。定期公示红白理事会服务情况,让村民对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严格落实红白理事会向街道办事处每月一报制度,街道办事处对红白理事会活动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群众意见大的红白理事会,街道办事处及时指导村两委对其进行重新改选。

  四是积极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及生态纪念林的选址规划,不断加大生态安葬宣传力度,对选择生态葬居民继续给予资金奖补,在全区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努力提升全区村居民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文明意识。

  (二)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基层组织高效能。

  一是督促规划,进一步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督促各涉农街道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农村社区推广“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栏建设和村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力度。

  二是严抓狠打,做好扫黑除恶工作。根据区委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要求,继续把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宣传、线索摸排、督导等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和

  通报新情况、新问题,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街道按程序补齐班子。

  乡村振兴汇报材料总结5按照《2022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

  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22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00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

  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三、2022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积1、65万亩。其中:廊道绿化规划面积1、53万亩。重点打造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孟平铁路、G107、S238、S220等7条省级以上道路,坡大线、后魏线等8条县乡道路,沙河、颍河等7条河渠两侧防护林带。

  围村林规划面积0。12万亩。每个农业镇按照“集中连片新发展面积100亩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个行政村村庄外围建设围村林。

  

  

篇十七: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后峪子社区党支部秉持着“就图群众说党好”的信念,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把一个往日出了名的落后村,一步一步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探索出在党组织引领下创新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缘起后峪子社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依汶镇,是个典型的山区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后峪子村曾严重缺水、道路阻塞,祖祖辈辈在几亩薄地里“刨食吃”,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由于贫困,过去的后峪子村民思想落后,人心散、民风差,“石头满山跑、打水要排队儿,闺女往外嫁、小伙打光棍儿”,这是周边村民打趣当时后峪子村的顺口溜。为彻底扭转贫穷落后面貌,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在全面改善水、路、田等设施基础上,相继培植发展了林果蔬菜、服装玩具、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有后峪子社区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同时,村党支部注重“富口袋”与“富脑袋”一起抓,坚持不懈地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村风民风提升,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热心公益、清洁卫生等文明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如今的后峪子社区,已从一个土地贫瘠、水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林果满山、生活富裕、乡风文

  明的小康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10月份又获得“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做法

  一是自力更生整山治水。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加上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恶劣,一直以来后峪子都缺乏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党支部经过认真分析,先从解决缺水和缺路两个问题入手,带领群众年年不断整山、治水、修路、架桥,彻底拔掉了“吃水难、行路难”的“穷根子”。现在,后峪子的水利设施已点成线、线成网、网成面,遍布山间地头,昔日的“干巴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利村”。同时,累计修路18公里、大小桥涵8座,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多年的整山治水、苦战山河,村干部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村民的心气顺了,村里的风气正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齐心协力脱贫致富。在整山治水的同时,村班子始终把目光瞄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立足村里山多地少的实际,先后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泰安、枣庄等地参观学习,最终确定了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林果业的思路。按照集体开发、连片种植、分户承包的原则,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累计治理荒山2000余亩,栽植帅李等林果1700余亩,使往年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村,同步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村里按照“支部+协会”的组织模式,成立了后峪子帅李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育苗、供药、采摘、销售和技术培训、信息援助等服务,并注册了商标,成为全市最大的帅李种植基地。2009年,

  阳都帅李、板栗通过了有机品牌认证,填补了沂南县林果业有机认证空白。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村干部积极走出去招引项目,先后引进了3家企业,打造了“千亩李花”观光带,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为群众增收350万元。群众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对村班子也更加信任和拥护了,都觉得跟着党组织干日子有奔头,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评先创优倡树新风。村党支部按照“树新风和抓发展一样重要、有钱花和讲文明一样也不能少”的理念,以评先创优为突破口,建立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行为,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整体素质。自1991年开始,村里在每年正月初三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公开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后来又将好媳妇评选活动按年限进行升级,五年以下的称为“好媳妇”,八年以上十二年以下的称为“优秀媳妇”,连续十二年以上的“好媳妇”称为“明星媳妇”。至今已有19人成为“优秀媳妇”,21人成为“明星媳妇”,全村共评出各种荣誉户200多家,各种先进个人560人次。通过这种评先创优的方法,全村形成了学先进、讲道德、树新风的良好风气,营造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以“好家风”带动了“好村风”促进了“好民风”。

  四是寓教于乐促进文明。为更好地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也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村“两委”投资12万元建成了文化大院和高标准的村民活动室,并购置了演出道具和音乐器械,组建了20人的“庄户”剧团。在农历每月十六日的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活动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庄户戏、快板书等方式,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自编自演,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投资4万多元,添置了科技书籍和电教光盘,配备了电脑和大背投电视,开通了宽带网络,

  建立了小康电子书屋和远程教育室,利用信息手段全面加强群众教育。并规划建设了村卫生室、便民服务室、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利用农闲时节积极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门球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该村把维护稳定当作深化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由村干部全年一天不落地带班值勤,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达到了保一方平安的目的。多年来,后峪子社区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特点

  一是选准了一个好书记。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支部书记是村庄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关键人”,抓住这个关键人,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推进实施。后峪子社区的“带头人”梁兆利同志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深受广大村民爱戴。多年来,他团结党支部一班人,以“就图群众说党好”这一朴素的信条为指引,围绕发展做文章,瞄准问题聚力量,培树新风尚、典型做榜样,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抓手的乡村治理新路,真正发挥了“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

  二是锻造了一支好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后峪子的村班子严格制度、严肃规矩,细化目标、夯实责任,党员干部不占集体便宜,不与群众争利,面对困难冲在前,有了任务打头阵,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成员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并发动群众出工出料,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的村干部甚至把给孩子结婚、给老人买棺材的钱都捐了出来。正因为党员干部的带头,才使后峪子的老百姓走上了集体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三是形成了一套好机制。正人先正己,后峪子社区在工作中严格落实农村工作规程,形成了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在财务管理上,坚持“两委干部不管账”,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工作决策上,实行全程公开、民主监督,畅通党员群众民主参与管理渠道,农历每月十六日、三十日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组织讨论村内发展工作、学习上级精神;每月十日向村民公开村务党务,每年的正月初三召开村民大会向全体村民公布一年来的村务和财务情况,制定下年度工作打算。通过一整套民主规范的工作机制,村里的大事小情群众都看在眼里,形成相互信任、共同担当的良好干群关系。

  启示

  一是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是根本。村民自治的关键是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要实现真正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将基层群众自治纳入法治轨道、增添德治内涵,推进村级自治的优化和发展。党组织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其作用不能仅限于发号施令,应立足乡村实际,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推选乡贤村贤等群众易接受、愿参与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转变陈旧观念,在点滴积累中深耕乡村文明,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倡树文明村风,深化乡村治理,必须先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从后峪子社区由弱变强的历程看,群众在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村级自治是有名无实的。正是靠着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整山治水、修路架桥,克服层层发展的困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后,村民自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也遵循了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

  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关键。村级事务都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得到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否则蓝图描绘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正如梁兆利所说,群众最讲实际,只有发展了,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当干部的说话才有人听,办事才有人跟,群众才真心拥护你,党组织才能硬邦邦,群众才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

  四是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是保障。后峪子社区在村级事务上十分注重村务、财务的管理和公开,30多年来始终坚持召开“四个会议”,形成了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村干部规范履职、村级工作规范运行。从中可以看到,通过规范村级运行机制,促进了村干部法治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村民代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协商议事的质量和效果。同样道理,在深化乡村治理,培树文明乡风方面,也需要运用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

  

  

篇十八: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汇报

  坚持品牌打造,持续推动党组织建设取得新实效。建强阵地。按照“既建好、更用好”的思路,切实把阵地建设抓牢抓实。投入资金*余万元,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个、改扩建*个,打造党建示范点*个,建设村级文明实践站*个。同时不断完善功能设施,充分发挥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高塘村按照打造“村级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的要求,积极探索“三务”公开、便民信息查询系统和红色VR党建体验等“信息化”党建新平台,省、徐州市主题教育指导组先后前来调研考察,成为*党建阵地中的一张名片。

  完善制度。把*年作为党建制度完善年,树立“规律、规范、规则、规矩”意识,健全规范了廉政风险预警、干部管理考核、离任审计、协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完善考核机制,规范了村级三务公开、账务管理、资产发包、红白事管理等制度,切实用制度来管理人、评价人,形成了凡事大家依规干的良好氛围。

  管好队伍。出台《*镇村组干部精细化管理办法》,建立村组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先后调整股级干部*人、村书记*人、其他村干部*人、后备干部*人,干部的精气神有了显著变化,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全镇上下心齐、劲足、凝聚力强,形成了“班子带头、全员奋战”的工作状态。

  坚持严管厚爱,持续推动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把问题找准。以市委巡c和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镇领导班子深刻检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狠抓落实,补短补软,整改效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并征求群众意见。

  让形象更优。认真开展主题党日、勤廉双述、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开展“学习周恩来精神”、重走“视察徐州之路”“四重四亮”、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活动,设立“老党员、老干部关爱基金”,让党员切实感到组织的温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身份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各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

  让民风更淳。始终坚持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促作风的工作理念,并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转变。引导党员和村组干部在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清理等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作为、主动服务,以良好的作风凝聚民心。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订立村规民约,评选道德模范,设立好人广场、好人公园,扩大公益宣传覆盖面。广泛发动乡贤和社会各界,教师节募集善款超百万,为历年之最。针对农村无理闹访缠访的不法行为,敢于担当、依法打击、果断出手,坚决打击闹访缠访行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镇在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前列。

  坚持统筹协调,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领导班子科学干。制定工作“项目化”流程,领导班子对重点工作的把握更加准确,化解难题的办法更加有效。工业实现重大突破,开工建设占地*亩的新型材料产业园,新培育规上工

  业企业*家,盘活“僵尸”企业*家,新建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纳税*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个,*年实现税收*万元,均为历年之最。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新增设施瓜菜*亩、地膜花生*亩、设施葡萄*亩,特色农业面积达到*.*万亩;加大“阳光玫瑰”等高端葡萄品种和*冬桃等支柱产业扶持力度,启动建设“两油基地”“徐塘老油坊”等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推动农业项目化、园区化发展。

  广大群众参与干。坚持“小切口,真成效”,了解群众切实利益需求,编排实施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实施道路硬化*公里、改造危房*户、新建水冲公厕*座、安装路灯*余盏、外立面改造*万平方米;投入*余万元改造圣泉湖大道,投入*万元实施徐塘老街、高塘老街综合改造,完成镇区南京路和景观南路改造,争取上级资金*亿元,对*、*国道*段进行综合改造,着力塑造优美、整洁、有序的镇村环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对镇各项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度空前提升,为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等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员干部带头干。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和各项工作的推动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各类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多亩,争取资金*.*亿元,村级集体收入增加*万元;清理公共空间*余亩,实现收入*万元;与苗木公司合作栽植绿化苗木*万余株,绿化达到*万株,实现经济效益*余万元。全镇*个村,*个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个村收入超*万元,*个村收入超*万元。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经验 振兴 乡村 经验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