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事迹材料 >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菁选五篇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菁选五篇

时间:2023-02-23 18:45:05 事迹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1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菁选五篇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1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35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8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2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xx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xx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3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xx年刘秀祥入选了*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xx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4

  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初中和高中的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刘秀祥长得又干又瘦,体重只有80斤,但是为了自己和母亲心中的梦想,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20xx年的时候,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围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他又背着母亲前往山东打工。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多个单位提供的offer,面对一片大好的未来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心,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5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35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8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1)

——刘秀祥感动*人物事迹材料3篇

刘秀祥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xx年刘秀祥入选了*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xx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刘秀祥感动*人物事迹材料2

  润物无声,正能量感染师生

  越是偏僻贫穷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也更加需要优秀的老师,从农村走出来的刘秀祥感同身受。

  刘秀祥说,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核心就是教育。如果一个贫困地区的娃娃能够通过读书走大山,那他的下一代命运就会不一样。

  当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思想、境界和格局。

  “现在读书的孩子,未来要挑起这个国家发展的大梁。如果老师没有思想、境界和格局,是无法帮助孩子们承担起这些重任的。”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老师这个职业,刘秀祥认为,“自己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刘秀祥办起了工作室,主要进行教师组团式培训。“工作室在今年6月开始动工建直录播室,目前已投入使用,计划每一期招25至30名学员,主要针对黔西南州德育教育相对薄弱的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

  “他是个很拼的人,是个很有激情的人,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同事杨通鸿评价刘秀祥。

  有一次,杨通鸿和刘秀祥一起查寝,发现一个学生没在寝室,便在校园内四处寻找。

  找到学生后,刘秀祥并没有教训学生,反而给学生穿上棉衣,开口第一句就是:天气冷,先穿上衣服!“这样的方式瞬间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在我看来,这才是教育。”杨通鸿说。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刘秀祥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刘秀祥极力反对“以分数论英雄”。他认为,教育最根本的是树人,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而不是“立分树人”。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

  20xx年,望谟实验高中在校生2800多名,748人参加高考,318人本科上线,但刘秀祥丝毫不敢懈怠:“教学的路还很长,讲台上的每分钟都值得珍惜。走好当下每一步,就是成功。”

刘秀祥感动*人物事迹材料3

  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初中和高中的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刘秀祥长得又干又瘦,体重只有80斤,但是为了自己和母亲心中的梦想,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20xx年的时候,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围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他又背着母亲前往山东打工。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多个单位提供的offer,面对一片大好的未来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心,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2)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 (菁选5篇)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1

  刘秀祥回到了家乡贵州省望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言传身教,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刚毅顽强的品格获得了学生们拥护和爱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这句话,表达孩子们对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坛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组组的数字串起了刘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硕果:

  刘秀祥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到学生家中家访,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教学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刘秀祥曾经在一个差生班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全班47名学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刘秀祥说:“在我教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放弃,一直都不能放弃,要让大家相信奋斗的力量。”经过刘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观,教育水*直线上升,高考上线率翻倍提高。在望谟县人民*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望谟教育成效显著。把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的根本举措……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人数从20xx年以前的全州挂末提高到20xx年的全州第四位。

  20xx年本科上线学生达946人,上线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线人数实现逐年大幅增长,较20xx年增长了477%。”

  望谟县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可知道这个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刘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劳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啊!

  刘秀祥20xx年被任命为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中国好教师”,得到了社会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

  如今的刘秀祥也成立了美满的家庭,他的贤内助帮他一起照顾母亲,不但使母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刘秀祥分担了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

  提到过去的艰难生活时,刘秀祥感到历历在目。当年在面对困境时,刘秀祥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勇敢付出,他开玩笑地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种种磨砺终于苦尽甘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

  “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2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xx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xx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xx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xx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xx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xx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3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xx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4

  刘秀祥回到了家乡贵州省望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言传身教,以真诚善良的心灵,刚毅顽强的品格获得了学生们拥护和爱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这句话,表达孩子们对他的肯定和信任。

  在教坛默默耕耘的7年里,一组组的数字串起了刘秀祥的累累的工作硕果:

  刘秀祥担任了5个教学班的工作和3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顾学校的德育、团委、教研组和年级部的工作。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到学生家中家访,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园。

  教学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牵线企业和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刘秀祥曾经在一个差生班担任班主任,毕业时全班47名学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

  刘秀祥说:“在我教书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放弃,一直都不能放弃,要让大家相信奋斗的力量。”经过刘秀祥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的劳动,终于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全面改观,教育水*直线上升,高考上线率翻倍提高。在望谟县人民*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望谟教育成效显著。把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穷根的根本举措……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本科录取人数从20xx年以前的全州挂末提高到20xx年的全州第四位。

  20xx年本科上线学生达946人,上线率增加值在全州排第3位,上线人数实现逐年大幅增长,较20xx年增长了477%。”

  望谟县的教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可知道这个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刘秀祥等教育工作者多少辛劳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啊!

  刘秀祥20xx年被任命为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同年被评为“*好教师”,得到了社会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

  如今的刘秀祥也成立了美满的家庭,他的贤内助帮他一起照顾母亲,不但使母亲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替刘秀祥分担了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拿出更多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回报大众!

  提到过去的艰难生活时,刘秀祥感到历历在目。当年在面对困境时,刘秀祥选择了坚强面对和勇敢付出,他开玩笑地称自己为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种种磨砺终于苦尽甘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说:

  “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5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xx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xx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xx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xx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xx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xx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3)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 (菁选5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1

  相信,看了TVB《无穷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陈贝儿竖上大拇指!这部节目目前在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5分,可以说算得上是一部满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陈贝儿就已经凭借该节目收获了最佳女主持这个奖项。而此次感动*2021年度人物,也是对她更大的肯定。

  说《无穷之路》是一部节目,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据了解,整档节目的主创团队就只有4个人,两名摄影师,陈贝儿则担当主持人。他们去到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0个贫困地区,去了解、去探寻,我国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结果,整档节目可以说相当具有深义。

  外界都在说,最近这几年TVB的剧集、节目越来越难看,演员老了,看来看去就那几个人,拍摄手法也停滞不前,整体的发展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相信一直在关注T朋友就会发现,这几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着改变,努力创新,而此次的口碑节目《无穷之路》似乎也就是TVB这些年不断努力的一个缩影。

  又说回这档节目的关键人物,陈贝儿。陈贝儿从2003年就开始在香港有线电视做主播,从事媒体行业已经近20年,身上的经验自然也相当丰富。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随“伯乐”余咏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从香港有线电视过档到无线电视,加入TVB大家庭。在余咏珊的力捧下,陈贝儿很快在各大直播节目中做主持人,同时还在各类资讯和综艺节目中担当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这世界边端》系列,也相当之精彩。节目从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计40集,综合评分高达9分。而陈贝儿在节目中,也用她难得的主持经验以及情绪把控,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小伙伴,应该和小编有一样的感受:陈贝儿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节目,就会慢慢发现她身上很多的气质和特质都特别吸引人。去年上半年,随着曾志伟的走马上任,余咏珊的“倒台”。不少网友都在猜测曾经由余咏珊一手捧起来的“有线帮“艺人,在TVB的地位会大打折扣。毕竟他们的“靠山”已经离开,自然分不到好的资源。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陈贝儿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当然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所换来的。

  最近一段时间,陈贝儿一直留在内地发展。不仅受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同时还登上了央视的综艺节目,代表*香港地区演唱了歌曲。可以说是事业再度迎来了春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2

  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飞机的跨代发展。我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苏联在当时对我国进行的援助仅限于制造,关于设计方面的技术坚决不提供。

  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在大学学的是螺旋桨飞机,现在需要设计喷气式飞机,而且徐舜寿提出要采取两侧进气,不能用机头进气,国内没有先例。

  当时听说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的国外文献,他便动身从沈阳来到北京,借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录资料。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顾诵芬随后又完成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初教6飞行品质出色,为我军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

  一刻不停,顾诵芬转身又投入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研究。当时国内一无超音速风洞,二无工程适用的数值计算能力。他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3

  看完感动*人物颁奖仪式,不由引起万端感慨,他们让我感受到*凡中的爱和奉献亦是同样伟大。而这其中,我更愿进一步看清我的前辈朱彦夫那*凡可爱的面庞。

  “冰雕”战士、“时代楷模”“感动*人物”,他身上的光芒,朴实而耀眼,让人沐浴其中。

  回顾朱彦夫伟大又艰辛的人生,我一路震撼,一路感动。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凡人发出的无限光芒,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指引着我们向光前行。他不追求令人艳羡的权利财富,不向往万众瞩目的地位荣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时期,他始终默默奉献,完成着自己朴素又崇高的使命。

  身边的伟人,使我在震撼之后倍感自豪,在自豪之后,更会以踔厉奋发的姿态,笃行不怠的意志,深耕三尺讲台,托举更多孩子的未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4

  看完节目之后,内心十分感动,尤其是朱彦夫同志以无手之臂书写人生传奇,以坚定信念创造人生辉煌,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为党、为人民挥洒热血的光辉事迹,感动人心更鼓舞人心。

  感动更要见行动,南麻作为“西部宜居新城”“南部产业新城”建设的主阵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向朱彦夫同志学习,高举理想信念的大旗,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按照县“66966”工作体系,紧紧围绕“五个进位攀高”目标定位,聚力打造“六个高地”,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创一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干劲、冲劲、闯劲,在产城融合上拼突破,在城乡建设上拼发展,在果业振兴上拼创新,在*安建设上拼落实,在队伍建设上拼作风,争做“沂源铁军”的排头兵,拼出南麻新高度,以奋斗致敬楷模。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作文5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4)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0篇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

  *地大物博,能人辈出。2013年,有一个叫张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苏炳添的记录,并且还是大幅度打破。张培萌不仅短时间内连续跑出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还在全运会上10秒08的成绩打败了苏炳添。张培萌在世锦赛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苏炳添感受到了同时代的天才选手的速度。但是苏炳添没有就此消极,反而把良性的竞争当成了一种更好的促进。终于苏炳添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这个成绩打破了10秒00的全国纪录,并且也在正常风速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16年,苏炳添再次征战里约奥运。在里约奥运会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2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xx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xx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3

  2013年3月6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京站男子60米预赛,苏炳添以6秒56*全国纪录的成绩晋级,决赛以6秒55的成绩问鼎冠军,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4月27日,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3的成绩获得亚军。5月21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百米飞人大赛,苏炳添以10秒06(顺风0.1米/秒)的成绩获得铜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5月29日,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十二运会田径项目预选赛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在决赛中以10秒17(逆风0.9米/秒)的成绩率先冲线,第四次问鼎全锦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了在该项目的三连冠。 7月4日,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7(逆风0.3米/秒)的成绩卫冕,成为第二位两获亚锦赛桂冠的百米飞人。 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跑出10秒16(逆风0.1米/秒),与队友张培萌创历史地双双闯进半决赛。9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12的成绩夺得亚军。 9月11日,苏炳添与梁嘉鸿、谭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广东队以38秒73成功卫冕男子4×100米冠军。10月8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成功卫冕,并追*该项目赛会纪录。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时根特举行的国际田联室内赛60米比赛,苏炳添以6秒66获得亚军。 [46] 3月8日,在波兰索波特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大赛中,苏炳添在预赛和半决赛分别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绩,成为第一位杀入世界大赛短跑决赛的*选手,并以6秒52勇夺第4,并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创*在室内世锦赛短跑项目历史最好成绩。9月28日晚,在仁川亚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0为*队获得男子100米亚军。10月2日,在仁川亚运田径男子4 x 100米接力的比赛中,他和陈时伟、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队以37秒99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这是*队连续在两届亚运会上打破纪录的方式夺得该项目的冠军。10月9日,获得201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比赛亚军。

  2022年1月,国际田联公布了2022赛季各单项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内50米-60米)排名中,*选手苏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时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亚洲选手。上赛季,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跑出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成功跻身决赛。

  苏炳添早年经历

  苏炳添,广东中山人。初中时期,苏炳添与短跑结缘,上初二时,他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的田径队。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自发参加比赛,结果他在100米的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秒表计时)拿到第一名。之后,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把苏炳添招进了麾下。12月,苏炳添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训练了三个月后,苏炳添第一次参加省里面的邀请赛,100米和200米都进入了决赛,其中100米的成绩达到了电计时11秒7。2005年11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公开赛以7秒31获得60米比赛第三名,以11秒34获得100米第三名。2006年,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的21秒多的成绩都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9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邀请赛以10秒66夺得100米冠军。同年12月,苏炳添被招进广东省田径队进行更高级别的训练。

  苏炳添教练评价

  “苏炳添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在跑的时候节奏感很好,眼神显得很坚定,跑出去那种气势就像脱缰的野马,步频快,很有杀气。”(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评价)

  “苏炳添很有天赋,在他还是青年运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在省运会上获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的金牌,当时他100米最好的成绩是10秒59。”(教练袁国强评价)

  “我带了他快十年了,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而且他在队员中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不会在训练过程中拉着队友聊天,玩手机。训练之外,苏炳添的生活最多就是上上网,很多运动员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不良习惯他看不惯。所以作为教练我很放心,即便他不在我眼皮底下,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动作永远是最规范的。”(教练袁国强评价)

  “苏炳添非常伟大。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每到大赛,输竟然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赢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那就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和一些神话性的东西,挖掘出了队员的潜力。”(*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评价)

  “他的训练态度是*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外教亨廷顿评价)

  “苏炳添太自律了,而且太职业了。他身上具备的这些素质,是大部分*运动员仍然要学习的。”(外教亨廷顿评价)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4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清照故居"**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

  他叫张聪聪,男,汉族,1992年9月生,来自"风筝之都"山东**,现就读于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独生子女的他,自小学时期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同时,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XX年,父亲经确诊患上了酒精肝,母亲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供给家用和给父亲看病。XX年,他父亲不幸去世。还是学子的张聪聪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XX年顺利考入**市第八中学,XX年高二结束后,又进入凯文学院。上的是预科,为的是早日实习,帮助母亲。

  曾和他交往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勤俭节约、刻苦学习且不说,看他穿的衣服,总是那么的不合身,或者像奇装异服,但不是新的。朋友间交谈,朋友有时会抱怨一下其父母的不是,而他却总念叨着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他的家庭由如今已是接近五旬的母亲和憨厚老实的继父组成,由于先前的不幸,生活尽管在慢慢变好,但总不是太富裕。他常常说:"父母给我生命便是最大的福泽,又怎么忍心对他们过分要求,羔羊反哺,为人子女应感恩于父母并付诸于行动。"

  他并非不喜欢穿新衣好衣,也羡慕别人的风姿,感慨自己的难堪,但当他缺衣服,想开口对父亲讲时,望着母亲劳累的身影,深深的皱纹夹着污泥镶嵌在沧桑的脸上,他便把想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于是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

  母亲一人务农无暇顾及家里,所以只要他在家里,那么所有家务事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烧水、做饭、刷碗、洗筷这些对于他这个男生来说是很熟练的。小时候,他看到他的母亲劳作一天回家连顿饭都吃不上,并且还需要自己下手做饭,自然会有火气,对父亲撒气,他看了十分难受,所以他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看着父亲无法劳作,但他仍是对父亲百般体贴,因为他懂得什么是孝心。

  他和父母交谈总会把自己的强势列举一下,不为炫耀,只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男儿当自强,须得挺起大丈夫的胸膛,虽是瘦小枯干的身体,但他总会尽最大的努力帮父母干些农活。记得那次和继父去田里推粪,他主动要求用小推车去推,开始几趟尚觉轻松,然而瘦弱的他禁不起几番折腾,接着只感到口干舌燥,肢乏无力。他抬头望了望汗水如涌泉一般向外冒的继父,他便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这一晚,他累的睡不着觉,浑身酸痛,在床上打滚,而且还跌到了床下,但他无怨无悔,能为疼爱他的父亲分担一点劳动,即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张聪聪同学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可在他的身上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勤劳勇敢是他的标志,坚强自立是他的性格,朴素孝敬是他的本色,他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最优秀的成分,他让人值得骄傲。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5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

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感动*”2016年度人物揭晓,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成功当选“感动*”2016年度人物。

在2016年的一场火灾中,王锋三赴火海,在他的帮助和示警下,整栋楼的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但他却因此烧成重伤,烧伤总面积达98%,虽然经过136天的救治,还是不幸离去。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颁奖】

南阳救火英雄王锋

当选“感动*”年度人物

昨晚8点,“国人年度精神盛宴”—— 中央电视台“感动*”2016年度人物揭晓,王锋成功当选“感动*”2016年度人物。

白岩松在颁奖现场感叹:“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日子是*和、*静、*常的,因此太多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凡的,虽然我们喜欢这样*静的日子,但是生活却又不总是*静的,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个时候您会发现,一些看似*凡的人,展现出他不*凡的那一面。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敬一丹采访时说,“在我眼里,他感觉帮助别人就是他的职责,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去帮助别人,就是他的任务。”

在谈到怎样像儿女介绍他们的爸爸时,潘品说,“现在有的时候,就是我坐在那里落泪的时候,心里边特别难受,然后孩子特别懂事,我就说起来他们爸爸,他们就说,我爸爸是为别人而牺牲的,我爸爸是英雄,我长大以后要像我爸爸一样,帮助别人,这个时候我感觉特别欣慰。”

“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这样写道: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

听闻王锋的故事

不少观众流下了泪水

在颁奖晚会现场,看到王锋事迹的宣传片、听闻王锋的故事,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当潘品代替丈夫上台领奖时,观众更是起身鼓掌,向这位三赴火海的救人英雄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在获奖人物合影留念环节,潘品手握奖杯,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悲。潘品昨天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节目是在今年1月中旬录制的,当她举起奖杯的那一刻,心情是复杂的。

对丈夫的离去,她至今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对奖杯,她说这是全国人对王锋的认可;对荣誉,她说当她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自豪和骄傲从无如此强烈,“这是王锋的荣誉,我们怀念他。”

【回顾】

火海三进三出

舍己救下整栋楼邻居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16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16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希望】

他的“好人”精神

在感动中留下了希望

“我知道,当时我就是劝他,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救人。”昨天,王锋的妻子潘品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就是这样的一种‘好人’。”

王锋走了,但他的“好人”精神却渐渐体现在了一双儿女身上。

王锋11岁的女儿,以前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而现在,家里的重活累活她都开始积极承担。拿到此次“感动*”获奖人物的简介时,王锋的女儿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的人。”谈到未来想做什么,王锋女儿说最想做老师,教书育人,回报社会。

王锋9岁的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妈妈潘品眼中他依然非常优秀:“现在越来越会关心人了。”

王锋的遗像就摆放在床头,潘品说自己每次回到老家,总觉得王锋还在,晚上睡觉时常会梦到他。“有一次做梦,梦到王锋说对不起我,留下了一双儿女让我照顾,还安慰我。”潘品说,王锋是为救人而牺牲,人死不能复生,为了他“留”下的希望,也要更好地生活。

如今,在南阳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学*锋事迹的宣传标语。2月3日,以王锋事迹为题材的电影《英雄王锋》在方城县首映。电影引人落泪,王锋精神也感动着台下的观众。潘品在看完电影后发朋友圈写道:“好似你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不知什么时候,潘品的微信名字改为了“希望”。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7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面上的单位圆上。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8

  2021感动*年度人物名单: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吴天一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陈贝儿

  2021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顾诵芬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朱彦夫

  朱彦夫——当代*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苏炳添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张顺东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李国秀

  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9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0

  1950年12月,**在研究我国航空工业建设问题时提出,国家准备5年内拿出60亿斤小米用来支援发展航空工业。60亿斤小米,按当时的物价算大约是5.35亿元人民币。对百废待兴的*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没有制空权的国家必然遭受侵略”,就算一穷二白,*航空工业还是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艰难起步了。

  1951年,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顾诵芬来到北京,加入刚刚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中。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继续北上。在沈阳,他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自行设计飞机的新征程。

  对年轻的顾诵芬来说,离家北上建设航空工业,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在践行他从小的理想。多少年过去,“七七事变”爆发后频繁出现的飞机轰炸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回荡。“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顾诵芬坚定地说。从此,他在高考志愿上填报3所大学的航空系,是因为这份初心;大学毕业后,投身航空工业一线,也是因为这份初心。

  到沈阳后,顾诵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歼教-1。在这之前,*航空曾迎来一批苏联“老师”。可他们的“课程”里,只有如何制造飞机,并不教我国如何设计飞机。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脉在人家手里,这怎么能行?但自行设计,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按照时任沈阳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的.方案,他们要设计的喷气式飞机需要从两侧进气,而不是用机头进气。这在国内根本没有先例。准确说,那时我国在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上完全空白。而作为气动组组长,顾诵芬在大学时就没接触过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听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国外文献后,他立刻动身来到北京。为了不影响学生白天使用资料,他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录资料,整整跑了一个星期,自行车前叉在土路上都颠裂了。就这样,靠着硬“啃”国外资料,顾诵芬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歼教-1首飞成功后,几乎是无缝衔接,顾诵芬又通过完成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随即又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在1978年之前,顾诵芬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虽然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早在1958年7月26日就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并没有公开。**知道后还托人带话,“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

  顾诵芬和他的同事们从不畏惧做无名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到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世人的视野。他却总是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5)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10篇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1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xx年刘秀祥入选了*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xx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2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xx年刘秀祥入选了*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xx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3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xx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4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5

  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吧,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预计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多人会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当初要是努力的话,也许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样,但很遗憾,没有如果,也没有当初。老天爷是公*的,他给每一个人同样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有些人能在24小时里脱颖而出,而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也许有人会说,上天的确是公*的,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被分配,但上天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样,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当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有许多人正在为生活而奋斗,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多糟糕和落后。十多年前,有一次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男孩的故事,他是个山村的孩子,名叫刘秀祥。当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没有人能帮助他,因此,年轻的他独自一人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由他独自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刘秀祥,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中间的字是他的辈分,而祥则是他的梦想,希望能和母亲过上*安的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办法种地,刘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邻里帮忙度日。刘秀祥于1995年上小学,接触到了知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不同,小学升初中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三名,但没钱读初中,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该校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免试资格。

  #新来的刘秀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母亲一起住在这里。读书、工作时,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对青春期很敏感,但刘秀祥却没有时间想别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占据了刘秀祥的全部时间。刘秀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之后就换了环境,换了地方看书,刘秀祥因为学习,换了很多家,甚至还因为便宜,住过猪圈。

  07年,刘秀祥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落榜,但刘秀祥并不甘心,说服一所中学接收他,让他再读一年,最后进了山东临沂大学。一路上,刘秀祥经历了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刘秀祥都没有在中途放弃,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了过来。背著妈妈去上学的故事,也被媒体挖掘,大肆宣传,他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上大学时,学校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俭学和住宿,可以让他安心学习。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刘秀祥到哪儿去了?他回了老家,当了人民教师。

  在*许多偏远地区,有许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贫困,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对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在那个小山村度过一生。从初中开始,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坚持下来,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刘秀祥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当人民教师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除了上课讲课外,还会到家中、网吧等地寻找失学儿童,希望能透过自己的故事说服这些孩子继续上学。于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祥跑掉了八辆摩托车,让几十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20xx年,刘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被选入*优秀教师行列,同时他还是当地高中的副校长。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6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7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xx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8

  在望谟县的这三年,刘秀祥经常去各个村里开会、家访,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让孩子学习。

  三年,刘秀祥跑遍了每一个村子,跑坏了几辆摩托车,在这样的努力下,当地的风气逐渐被改变,家长们非常赞成让孩子努力学习,而孩子们的成绩也一步步高升,望谟县的干部说:“刘秀祥把自己的故事传递给人们,让无数人感到励志,因为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虚假的。”

  三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刘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谟县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深思之后,刘秀祥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渐渐的,刘秀祥的名声传了出来,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讲,对于这样的要求,刘秀祥从不拒绝,但也不要钱,他说要自己去演讲可以,必须资助我们这边的两个孩子上学。

  8年过去了,刘秀祥帮助的学生达到了1900人,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学,走出贫困山区。20xx年,刘秀祥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开始帮助更多的学生。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9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xx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xx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xx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xx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xx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xx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感动*刘秀祥人物先进事迹10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6)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菁选8篇)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1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终于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2

  每次寒假结束都会在学校里观看《感动中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的感动的品质,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热泪盈眶!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3

  “感动中国”的旋律缓缓响起,一年一度的颁奖晚会再一次打动了观众的内心,细数着那些*凡中的伟大,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本次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称号的有奉献大半生,致力保护敦煌的学者;战功赫赫,却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永不放弃,从不言败的运动员……

  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用尽一生来保护新中国孩子一生*安的医学家——顾方舟。他是中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脊髓灰质疫苗的研发者。上个世纪,全世界突然爆发脊髓疫情,我们全中国的孩子也陷入恐慌之中。当时,这种疾病极易在幼儿身上发生,但无药可治。31岁的顾方舟,意识到严峻的.形势,于是他载着全中国的希望,去苏联探求疫苗。经过不断努力,他研制的疫苗终于问世,可由于那时并无证据来证明此疫苗是有效的。顾方舟没有犹豫,他冒着生命危险,与自己的同事一起试服了第一批疫苗,后来他还用自己的孩子当作试验品去检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无脊灰的国家,而顾方舟在这条困难重重的道路上,足足奋斗了44年。

  直到现在,我们还因此受益,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儿得以健康地成长。一声“糖丸爷爷”,是我们对顾方舟爷爷的无限感恩和缅怀。在中国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有许多类似顾方舟爷爷这样的医学家、科学家,才能推动着中国的发展进步。顾爷爷为研制疫苗用自家孩子来试验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我深刻体会到那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做出如此行为!而这一行为的背后,更是对整个中国孩童的无私而博大的爱。

  “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顾方舟爷爷放弃了他曾经高薪的外科医生职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国家公共卫生事业中。那一粒粒糖丸,凝结的是数不清的汗水和智慧,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超越了自己的亲人。甚至最后他在弥留之际上,还叮嘱着孩子们:“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你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作为糖丸受益的年轻一代,我们应继承顾爷爷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信念,并将这种信念深深刻在心上,如此,未来方能成就大业。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4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观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节目,里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王峰和张超。

  王峰他本来是一名普通的*民,有一天夜晚,楼下的电瓶车突然着火,住在一楼的王峰首先被惊醒,他急忙将妻子和两个孩子救出,接着又跑进去,敲响了整栋楼所有每家每户的门,让所有人都逃离了火海,却造成自己98%的烧伤面积,经抢救无效身亡。王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邻居们的全部生命。

  王峰救出自家人后本可以迅速地逃离火场,安全地活下来,可他却选择了冲入火海去救邻居。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只为救出他人。一个*凡的市民却有着不*凡的行动,感动着我们。

  张超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后来加入了舰载战机队,在执行某一天最后一个班次的飞行任务时,飞机头在陆后又突然以80°的仰角抬起,张超本来可以立马跳伞逃生,但他想保全飞机,于是他试图操控飞机安全着陆,可是飞机出了一些问题,使他无法操控,他不得不跳伞逃生,然而此时离地面已经仅有十多米的距离了,他根本来不及打开降落伞,结果重重地摔在了地面上,壮烈牺牲。

  张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应该非常清楚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在生死攸关时刻,他首先考虑的是飞机的安全。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军人的伟大,以及他们面对危难时的从容不迫。张超是千千万万名中国军人的缩影,他们用生命保卫着家国*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抗洪、救灾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这些最可爱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老百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王峰和张超他们的死就重于泰山,因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每次观看感动中国节目都让我受益匪浅!从普通老百姓,再到军人、科学家、医生、教师……,里面的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是如此的感人。例如:郭小*创办了艾滋病患者学校、孙家栋主持设计了44个航天项目……正是他们这种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的和谐与美好!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5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莫过于教师——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

  每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师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授业传道成了他们生命的选择,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个人,她不仅为师为表、传道授业、解惑答疑,她还是136个孤儿的“妈妈”,19年来在她的呵护下,一个个孤儿健康成长,走进学堂;她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免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照亮了贫困山区1645名女孩迈向大学之路。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校长;也是党的*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人间大爱,为孤儿、也为祖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命运无情,人间有爱。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怀抱,温暖了136名孤儿的生命。“孩子,别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一句简单的话,却是最伟大的承诺,是最坚强的担当。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为孤儿们建起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为他们托起了命运的未来。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张桂梅,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总是把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心头。她深刻认识到贫困山区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为解决孩子读书费用问题,她四处筹资、多年奔走,2008年成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办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来,女子高中改变了1645个农村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1600多个农村家庭的命运。

  传道授业的光辉崇高,兴家庇幼的大爱伟大,张桂梅,用瘦弱的身躯为我们留下了顶天立地的精神光华。我们虽不在教师的岗位,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传递爱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本分。我们应当学习她的崇高精神,舍己为人民,大爱暖人间,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时刻温暖别人,用真情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阳。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6

  今天我看了《感动*》——田世国。

  大家一定都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什么意思吧?我觉得田世国叔叔就是一个例子。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安慰,就瞒着自己的母亲捐肾,真是一位伟大的人啊!就像主治医生说的一样:“我从事肾移植手术多年,常见的活体肾移植主要是父母捐给孩子,而小辈捐给长辈的,不仅我从没见过,就是在国内也绝无仅有,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一个人不仅要品德好,不管家庭条件好不好,要学会孝顺、感恩,这样才能做一个“好”人。如果一个人连感恩都学不会的话,那这个人肯定什么也不行。我们长大后,一定要牢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不要忘了父母是怎样辛苦哺育我们成长的。我们一定要向田世国叔叔学习,虽说谈不上捐肾什么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向父母孝顺、感恩呀!只要我们牢记“感恩”二字就可以了。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8这是个令人熟悉的数字,这一年里,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们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动了整个*,让无数*人记忆犹新。

  在2008年,发生了震动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来自唐山的农民,他们与汶川的受难者们素不相识,却从千里之外不顾一切感到这里,感到地震的前线救助受难者。当人们问起他们:为何如此做时?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唐山也曾发生过大地震,我们也感受过别人对我们帮助的温暖。所以我们想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淳朴的行动,而这一切让那些地震中的受难者们倍感温暖。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素不相识,慷慨救助。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同胞”的含义。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能为别人生活得绚丽而付出是不寻常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他们的行动为我们,为全*写下了生命的意义。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8

  “陈陆告诉我,他愿意在一线成长,锻炼。他始终扎实干事、努力工作、带领队伍冲锋陷阵,而对自己个人名利看的却很淡。”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劲峰这样评价自己的兵。

  2018年3月21日,按照*改革决策部署,原*消防部队、*森林部队转制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由应急管理部领导管理。

  王劲峰说,改革难免会有个别人产生迷茫。然而陈陆像绝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坚定地留下来。

  “陈陆曾告诉我,在救援现场取得胜利,透过人民群众赞许的目光,我获得了成就感,真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所以陈陆不是在为自己工作,消防部队改制,但他始终也不曾忘记作为一名*员的初心使命。”王劲峰说道。

  陈陆牺牲后,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员”,被安徽省委追授“安徽省优秀*员”称号,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被安徽省总工会追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被合肥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追授“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

  陈陆身穿“火焰蓝”,踏出了一条新时代的英雄路。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7)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 (菁选8篇)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1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江苏。儿时的他曾目睹日本飞机轰炸,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报考大学时,他填写的所有专业都是航空系;学成之后,他主持研制歼8系列战斗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首飞前夜总设计师压力大到惊醒,为解决飞机抖振问题,他瞒着家人3次上天观察飞机航空报国70年,他让*人的脊梁挺得更直!致敬!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2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2021年,香港媒体人陈贝儿用12集高分纪录片《无穷之路》,记录下内地扶贫故事。为探究悬崖村易地搬迁的原因,有恐高症的她来回2次攀爬钢梯,身体一度抖得不行;为呈现真实她举着自拍杆溜索过江,体验交通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变化。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3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49年就读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一年级,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就读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二年级,1951年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读三年级时赴苏联留学。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1994年当选为*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禄院士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核学会名誉理事长、*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彭士禄院士是*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核潜艇之父”,为*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院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4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

  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

  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5

  近日,网上一组排雷英雄的无手“军礼”照片震撼了广大网民的心。军礼无言,誓言铿锵。一句“让我来”,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战友,自身失去了双手和眼。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展示出了排雷战士对党的忠诚,对排雷事业的不悔决心。

  他们是一群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为的是帮人民群众排除安全隐患,还人民群众一篇安详宁静的热土。排雷发明者设计之初,考虑到敌人靠火力轰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质上做了优化设计。导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强火力作用下,地雷毁灭率也是极低的,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过绊发、剪线、去除伪装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进行排除。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要手拉手徒步验收雷场。

  战士英雄大多数都处在20到30岁之间,正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这场特殊的战斗,许多排雷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顶高温挖掘,也从未一声怨言,轻言放弃。爆炸事故中,侥幸抵住死亡厄运喉咙的战士们,有的失去双腿胳膊,终身残疾。这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肢体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让无数群众热泪盈眶,“上半辈子,你守护我。下半辈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战士杜富国的妻子紧靠在杜国富身旁说。

  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事迹让我们千万群众落泪。他们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兵,是祖国的骄傲。在他们身后,祖国大地一寸寸*安的土地不断伸延。他们的故事,全*都要铭记。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弘扬不畏艰难、不惧危险、不怕伤残、吃苦耐劳的排雷精神。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6

  生活在和*的地区,永久想象不到原来还有这样1片土地,夹杂着战时留下的痕迹,年轻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在从事着这片土地的扫雷工作。这是*的土地,不能让它成心思危险,这也是人民生存的土地,1定要干干净净!

  年轻的战士杜富国就是我国云南扫雷大队中的1名勇敢的战士!在他扫雷的生涯中,已不记得扫过了多少的雷,排除多少的危害。但是不幸还是降临了。在2018年的10月11日这天,同志们扫出了1颗雷,身为扫雷作业组组长的杜富国同志,让其他的同志退后,自己来进行着进1步的扫雷工作。但是在作业的进程中,这颗雷突然爆炸,杜富国同志也因此被炸毁了双腿和双脚。

  当他被鲜血淋漓的抬出的时候,战士们都哭了,但是这位战士很坚强!在后期恢复进程的采访中得知,虽然家里人和医院和部队直到11月17日才告知他再也看不见光明的"这个凶讯,但是这位战士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很坚强,也从未后悔!更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

  从事扫雷工作,是杜富国同志的选择!在2015年的时候,本来可以安心度过的服役期杜富国同志,在看到云南扫雷大队抽调人员参与扫雷工作时决然的决定报名了。在经过了1系列的培训和考核,他成了1名光荣的扫雷兵!能够参与扫雷工作,是他特别自豪的1件事情!乃至他还将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雷神”,这是对自己工作的1种崇敬之情!

  是甚么让这样的1位年轻的战士选择了扫雷这条路?固然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的1种使命感!这片土地是*的土地,*的土地就要是和*的、安全的!战争为这片土地留下了生存的隐患,会要挟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他义无返顾,带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进行着扫雷!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酷爱生活的*人。犹如杜富国同志1样的*扫雷兵们,为了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为了让这片*的土地再次充满生机,凭仗着过硬的本领和英勇的精神,将这片雷区变成了人人都能到来的乐土!

  生活在那里的1位老乡谈起来这些扫雷的战士们,不但感叹,过去由于这片雷区,虽然他已很谨慎翼翼了,但是还是前后两次炸伤了双腿,现在这些战士们将这片雷区清算干净了,他以后就能够安心的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和生活了!这位老乡每天都会来和战士们1起看看扫雷的情况,就在杜富国同志失事的那天,他也在现场,看到这1幕也是泣不成声!

  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要扫雷?这是*的领土!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我国的通商遭到影响、土地的耕种也难以播种、矿场资源也难以开采,对这片地区的巡查也遭到影响,这里是*的边疆,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也可能成为安全的隐患,所以必须要扫!

  以杜富国同志为代表的*扫雷兵们,就是怀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谨慎翼翼的进行着扫雷工作!这些战士们每天都游走在生死的边沿,即便生活在和*年代的他们,仍然接受着战时的考验!在这些战士的努力下,已扫清了300多*方米的雷场,*仍有雷场需要进行清除,这些战士们仍然会继续讲扫雷工作进行下去,让*边疆变得安全,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致敬这些扫雷兵们,我们会极致杜富国同志,会记住像杜富国同志1样奋战在扫雷1线的*军人们!感谢你们为了祖国做出的如此大的奉献!

  党人精神,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7

  我觉得我今天晚上看完《感动*》后,对我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启发。我发现伟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凡的生活中才能找到伟大的所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聚集起来,那就是伟大,渲染了环境,也感动着他人。

  2015年度感动*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屠呦呦、阎肃、徐立*、莫振高、官东、*江·吾买尔、王宽,还有特别颁奖人物: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他们都有一些相同点,那就是勤奋、低调、不喜欢空谈。

  “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你们给予了濒临绝望的家庭一丝的希望。正因为一次意外,他们体会到丢失孩子的痛,所以致力于帮丢失孩子的家庭寻找孩子,其后并建立了“宝贝回来寻子网”。到了2015年11月,已经帮超过1200名被拐及走失的孩子找到了亲人。他们并非一帆风顺的,期间受过不少的威胁,要断他胳膊什么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不移的,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被拐及走失孩子的亲人,现在是多么的绝望、多么地渴望见到自己的孩子,那些孩子可能受着什么样的伤害。张宝艳说,他们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与时间赛跑,尽快帮助他们找到家和家人,尽早实现天下无拐的梦想。

  并不是只有英雄才有创造感动的力量,不用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了。你做的是幕后的工作,但却是那么的重要。徐立*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一有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用生命换来国家的繁荣。别人问他为什么一直干这活,他总笑着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他的愿望却是那么简单,就是多陪父母,和父母去转转。他的*凡可能不足以让所有的人都认识他,但他却能感染他周围的人。让人感动的不是“伟大”,而是行动。

  《感动*》不仅是一个节目,还是一颗定心丸。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人在世界各国都留下了不良的形象。感动*的得奖人,他们用行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依然用行动感动着世界,不应以一部分的不文明掩盖了闪闪发光的美德。

  只有用心去体味,美的时刻、感动人心的时刻,才会在你眼中、心中绽放!即使那是那么小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件事情,你也会发现它的闪光之处,还会不自觉间自己也受到感染,去感动别人,带动别人。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1观后感8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8)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观后感1

  一年一度的《感动*》如约而来。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舞台,有着一批各行各业的感动*人的故事踊跃而来。他们带给我们感动和力量,他们身上的一些精神感动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坚持着,为事业默默付出……

  孙家栋是*第一枚导弹,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等。*科学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航飞行器的1/3。09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计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冲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峰。他面对1000度的火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冲进火海,用生命助火海逃生。

  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留下他的无私。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失火,住在一楼的王锋多次冲入火场救人,成功解救了二十几位居民,无一伤亡,而王峰却被烈火烧成“炭人”在小路上都是他留下的血脚印。却不幸那些血印永远印在心中!经过100天的抢救,王锋却还是永远的走了……

  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支撑着他,做出这样的举动,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看了感动*之后,我收获了很多,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这一批批的感动*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观后感2

  “在水里如同风一样的男人”

  7月20日早上7点,休息了不到6个小时,陈陆带领大队指战员前往石头镇同心村救援,那里有上千人等待疏散。

  当晚6点10分,陈陆在朋友群里上传了一段视频:他从洪水里捞到一只小龙虾,乐道“还有意外收获!”视频中,救援船轰轰作响,水面上浮出许多白色泡沫。

  30分钟后,同行的大队长方锐和陈陆先后传自拍到群里,两人套着鲜红的救生衣,45度面向镜头。朋友们发表情包夸他们帅,陈陆回复:“虽然不帅,但是两位在水里如同风一样的男人。”

  陈陆和朋友们有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快乐!干活!”,22号他失联后,刘书虎把群名改成了“思念我们的好兄弟”。

  朋友刘同乐说,陈陆和朋友聚餐,“话题永远不变”,只聊历史、带兵。他爱看《亮剑》,喜欢李云龙,没有太多爱好。

  7月21日晚上6点,同心村所有百姓疏散完毕。陈陆的膝盖肿得更厉害了,腿痛得没法弯曲,满身起红疹。邵将又一次提出要换下他,他还是不同意,只说下水时把随身带的皖烟打湿了,问邵将要了根烟抽。

  此时,大队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白湖镇有发生溃口的可能性。陈陆又立即带队赶住白湖镇。

  到达白湖镇后,他们搞了些庐江特色的米面充饥。陈陆特别爱吃米面,*时吃两大碗不在话下。那晚他吃了半碗就放下筷子,只是吧嗒吧嗒抽烟,连抽了四五根,弄了两块凉毛巾来盖在膝盖上,还挺乐呵地对邵将讲,这毛巾一盖上去就发烫。

  晚上11点多,邵将用皮卡车将陈陆送回大队。此时他的腿已肿到发紫,毛巾、冰袋都不管用。邵将提出给他炸点他爱吃的臭豆腐,陈陆只说没胃口,勉强吃了桶泡面,便一声不响地坐着。

  那晚他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凌晨1点多时,邵将看他房间的灯仍然亮着。

  在队五年,陈陆很少回宿舍睡觉。他的办公间在三楼,不通风的里间改成了小卧室,只摆得下一柜、一桌、一张小床。他常年睡在那里,一来工作方便,二来离楼下队员们的宿舍近。

  消防站24小时接警,半夜出警时,陈陆若不跟随,则必要等队员们归队才睡觉。教导员办公室的窗子正对着消防大院的门口,不等消防车开回来,窗户里的灯绝不熄灭。

  徐长青认识陈陆15年了,两人尚未共事前,他对陈陆的印象是毛头小伙。那时候陈陆刚毕业,又因为在合肥长大,本地朋友多,休息时会与朋友聚聚。

  2007年12月,陈陆和徐长青调到瑶海中队分别担任中队长和指导员,徐长青非常明显地感到陈陆变了,“责任心和事业心越来越强。”晚上出警回来得再迟,第二天早上6点出操,陈陆准保第一个站在训练场上。他家离中队不远,直达的公交车十几分钟就能到,但他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那会儿他刚认识妻子王璇,“明明应该正热恋的时候,但很少出去约会。”

  陈陆和徐长青任主官前,瑶海中队的排名是倒数。2008年后则成为前三。“一个单位的风气是很重要的,他把训练的氛围带得特别好。”徐长青说。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观后感3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观后感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观后感5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9)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 (菁选2篇)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1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台播出。盛典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21感动*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2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5篇)(扩展10)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菁选2篇)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1

  2018年8月26日的朋加诺体育场被*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速度不容小觑。

  2017年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2

  2013年3月6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南京站男子60米预赛,苏炳添以6秒56*全国纪录的成绩晋级,决赛以6秒55的成绩问鼎冠军,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4月27日,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3的成绩获得亚军。5月21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百米飞人大赛,苏炳添以10秒06(顺风0.1米/秒)的成绩获得铜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5月29日,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十二运会田径项目预选赛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在决赛中以10秒17(逆风0.9米/秒)的成绩率先冲线,第四次问鼎全锦赛男子100米冠军,并实现了在该项目的三连冠。 7月4日,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7(逆风0.3米/秒)的成绩卫冕,成为第二位两获亚锦赛桂冠的百米飞人。 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预赛,苏炳添跑出10秒16(逆风0.1米/秒),与队友张培萌创历史地双双闯进半决赛。9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12的成绩夺得亚军。 9月11日,苏炳添与梁嘉鸿、谭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广东队以38秒73成功卫冕男子4×100米冠军。10月8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成功卫冕,并追*该项目赛会纪录。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时根特举行的国际田联室内赛60米比赛,苏炳添以6秒66获得亚军。 [46] 3月8日,在波兰索波特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大赛中,苏炳添在预赛和半决赛分别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绩,成为第一位杀入世界大赛短跑决赛的*选手,并以6秒52勇夺第4,并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创*在室内世锦赛短跑项目历史最好成绩。9月28日晚,在仁川亚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10为*队获得男子100米亚军。10月2日,在仁川亚运田径男子4 x 100米接力的比赛中,他和陈时伟、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队以37秒99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这是*队连续在两届亚运会上打破纪录的方式夺得该项目的冠军。10月9日,获得201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比赛亚军。

  2022年1月,国际田联公布了2022赛季各单项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内50米-60米)排名中,*选手苏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时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亚洲选手。上赛季,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跑出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成功跻身决赛。

  苏炳添早年经历

  苏炳添,广东中山人。初中时期,苏炳添与短跑结缘,上初二时,他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的田径队。2004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自发参加比赛,结果他在100米的比赛上以11秒72的成绩(秒表计时)拿到第一名。之后,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把苏炳添招进了麾下。12月,苏炳添被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训练了三个月后,苏炳添第一次参加省里面的邀请赛,100米和200米都进入了决赛,其中100米的成绩达到了电计时11秒7。2005年11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公开赛以7秒31获得60米比赛第三名,以11秒34获得100米第三名。2006年,在香港对抗赛上,苏炳添收获了100米和200米比赛的冠军,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的21秒多的成绩都接近了健将级运动员的水*。9月,苏炳添参加广东省田径邀请赛以10秒66夺得100米冠军。同年12月,苏炳添被招进广东省田径队进行更高级别的训练。

  苏炳添教练评价

  “苏炳添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在跑的时候节奏感很好,眼神显得很坚定,跑出去那种气势就像脱缰的野马,步频快,很有杀气。”(中山市体校田径教师宁德宝评价)

  “苏炳添很有天赋,在他还是青年运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在省运会上获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的金牌,当时他100米最好的成绩是10秒59。”(教练袁国强评价)

  “我带了他快十年了,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而且他在队员中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不会在训练过程中拉着队友聊天,玩手机。训练之外,苏炳添的生活最多就是上上网,很多运动员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不良习惯他看不惯。所以作为教练我很放心,即便他不在我眼皮底下,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动作永远是最规范的。”(教练袁国强评价)

  “苏炳添非常伟大。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每到大赛,输竟然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赢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那就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和一些神话性的东西,挖掘出了队员的潜力。”(*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评价)

  “他的训练态度是*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外教亨廷顿评价)

  “苏炳添太自律了,而且太职业了。他身上具备的这些素质,是大部分*运动员仍然要学习的。”(外教亨廷顿评价)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 事迹材料 人物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菁选五篇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1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100字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